【运营干活】从业者角度看运营究竟是做什么的
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运营活动已成为企业吸引用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推动销售的重要手段。然而,活动策划和执行的复杂性常常让许多运营从业者感到困惑。
有一种说法:运营就是做活动,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有它的道理。运营主要通过三种措施实现独立运作:活动策划、内容创作、社群管理。这些措施的最大特点是不依赖产品研发,能够快速落地。而在这些措施中,策划活动无疑是最为常见且有效的。
活动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业务场景,无论是规模庞大的双11购物节,还是小型的热点话题讨论,活动的灵活性和普遍性使得它成为了运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很多公司或产品并未能充分利用好这种工具,导致其正面效果无法完全发挥,反而放大了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更宏观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活动这个运营工具。
一、活动的特征
活动作为一种手段,其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短期行为
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短期行为,它附属于产品或业务主体,具有阶段性。
例如,双11购物节虽然对电商平台至关重要,但它的整个周期仅为一个月左右。
短期性是因为活动通常是为了解决特定时期的某个问题,如新店开业时为吸引顾客而推出的限时折扣。如果将活动持续更长时间,它的效果反而会减弱。
例如,打折持续7天可以带来强烈的稀缺感,但如果持续7个月,这种稀缺感将消失,活动的效果也会随之下降。
2. 直接拿结果
由于活动时间短,所以要求快速见效。活动成败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快速拿到成果。例如,春晚的红包活动,首次参与人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接下来几轮活动的整体效果。
类似地,电影票房的好坏通常在首日或首周末就能显现。起点越高,整体效果越好。
3. 有针对性
活动通常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它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服务某一场景而设计的。这种针对性通过三个要素实现:主题、策略和触达方式。例如,图书满减活动中的“满减”就是活动的主题,简单明了;策略则决定了活动背后的逻辑,如美团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推出不同类型的促销;而触达方式则是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将活动信息传递给用户。
二、活动的负面效应
虽然活动具有以上的特征,但其负面效应同样明显。例如,活动结束后,很多公司发现数据迅速回落,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这是因为活动过于强调短期爆发力,未能与长期业务发展形成有效衔接。
此外,活动的强目标导向性虽然能快速提升某一指标,但可能会损害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活动期间为了提高销售额而牺牲了品牌形象或用户体验,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三、如何策划有效的活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策划一个有效的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明确价值判断
在策划活动之前,必须明确其价值。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它如何为产品或业务带来收益?我们应该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活动的效果?如何避免活动带来的负面效应?
例如,如果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促销来提升销售额,那么它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实际的增量收益上。相比之下,如果活动是为了提升品牌认知,那么应重点关注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是否有所提升。这两者的衡量标准是完全不同的。
2. 制定明确的目标
活动目标设定必须具体且可量化。目标不仅仅是指向明确的方向,还要通过实际数据衡量与预期的差距。例如,针对某个内容平台的活动,如果活动的目的是提升某个特定内容品类的供给能力,那么核心衡量指标就是新内容创作者的数量和发布频次。同时,还要确保内容质量不下降,并核算ROI(投资回报率),以确保活动的成本效益。
3. 长期持续
单次活动的效果通常有限,即使活动效果再好,它的影响也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因此,持续进行高频次的活动才是关键。
一年做两次活动和一年做十二次活动,效果显然是后者更好。
通过不断重复的活动,用户会逐渐从注意、理解,到最终信任并持续复购。持续性的活动不仅能带来复利效应,还能帮助企业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活动策略和方法。
4. 资源撬动
一个成功的活动往往能撬动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例如,一家初创公司可以通过活动吸引kol(关键意见领袖)的参与,从而为平台带来流量和用户。这种通过活动撬动资源的策略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活动的效果。
四、活动的持续优化
只有不断进行优化的活动,才能随着时间推移取得更好的效果。
刚开始进行活动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踩坑,但只要持续进行,并在每次活动中吸取教训,逐步优化活动的各个环节,最终活动的效益会越来越高。
许多大型平台如美团、淘宝、京东,都建立了系统化的活动方案,每年的营销日历规划中,已经将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它们不仅有标准的活动形式,还有支持这些活动的后台工具和完善的团队协作流程。
1. 传播需要时间窗口
好的活动本身具备传播价值,能够引发自发的口碑效应。如果公司资源足够丰富,可以通过PR传播进一步放大活动的价值。但没有资源的小公司,也可以依靠优秀的活动策划,触发用户自发传播。例如,网易新闻和网易云音乐曾通过爆款策划引发过大规模的用户讨论,这不仅帮助了产品本身,也为品牌增加了大量的曝光机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短期活动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传播赋能。一次仅持续两周的活动,如果没有时间进行蓄力,那么即便活动本身很优秀,也难以在传播上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活动的传播效应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窗口和规划,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
2. 资源撬动与支点作用
活动不仅是一个营销工具,它还是撬动其他资源的支点。通过一个活动,运营人员可以调动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从而为整个业务带来更大的收益。例如,一个成功的活动可以吸引合作伙伴的参与,带动更多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加入进来。通过这些合作,企业不仅能够扩大影响力,还能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进一步发展。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快手推广泛知识内容时,由于该领域初期的kol入驻意愿不高,团队策划了一个大型活动,成功撬动了少数头部KOL的加入,带动了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参与。活动在KOL圈层内产生了连锁反应,使原本不愿合作的人也主动来联系。这就是活动支点撬动效应的体现,通过少量资源换取了更大的收益。
3. 闭环思维的重要性
策划活动时,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单点行为来看待,而是要用闭环思维去考虑整个业务流程。如果一个活动是为了增长获客,活动后如何承接这些用户的需求、提升复购率,甚至如何在渠道上进一步优化投放策略,都是需要思考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活动不仅短期有效,还能在长期为业务带来增益。
单一的活动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增长,但如果不与上下游环节进行衔接,活动的效果也会迅速消退。通过将各类活动连成线,形成持续的用户接触和互动,才能使活动的价值最大化。每个单点的活动可能在数据上难以呈现出特别明显的效果,但当这些活动形成连续性,整体数据的增长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4. 避免动作变形
活动是高度目标导向的,这意味着如果目标设定不当,或者执行时过于追求KPI,很容易导致“动作变形”。运营团队如果一味追求某一单项指标而忽略全局,虽然可以暂时完成任务,但可能会给产品或公司带来负面的长期影响。例如,为了短期拉新或提升销量,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或者对用户体验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短视行为往往会让公司在长期发展中陷入困境。
一个优秀的活动策划者,必须在手握活动KPI的同时,具备全局观,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利益。站在公司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确保活动带来的短期增量不会损害长期的业务健康。
五、用业务视角做活动
一个大型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业务运作。活动不仅仅是运营人员的工作,它需要设计、开发、前端、后台、商务等多个部门的协作。活动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运营的策划能力,还依赖于团队之间的有效协作和资源调配。因此,活动的负责人必须具备全局思维,像运作一个小型业务一样,全面考虑如何通过活动为产品带来增值。
一个好的活动策划者,能够用业务发展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活动本身。例如,活动策划中要考虑用户画像、复购率的提升、甚至未来品类扩展的潜力,这些都是运营者需要思考的关键点。通过这种业务思维,才能确保活动不仅是短期的刺激手段,更是长远发展的助推器。
六、总结:活动的本质与策略
综上所述,运营中的活动策划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撬动资源、带动业务增长的战略手段。要想策划出一个成功的活动,需要从价值判断、目标设定、长期规划、资源撬动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思考。活动虽然具有短期性,但通过持续优化和高频次的执行,它能为公司带来长期的复利效应。
最终,运营人员需要具备全局思维,以业务发展的眼光来策划活动。通过深思熟虑的策略,确保活动不仅能在短期内拿到结果,还能为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才是一个成功活动策划的核心所在。
👇请添加我本人的微信👇
关于我自己 通过拼团工具三天创造600W的运营人,通过小红书卖货累计收入30W的运营人,曾经某滴、某讯、某拉等一线大厂员工,如今,带你赚钱的人,👇识别二维码可了解👇
>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操盘手张彭】,微信公众号:【私域运营手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对于大家都热衷的热点话题,总会去分析别人背后的行为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知易行难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