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女神节活动:如何从内容着手,做增长?
一分钱没花,还进账1368元的营收。对于以前都要花钱做活动的运营伙伴来说,可以说是活动运营的典范了。
得到运营团队做了一个活动,不仅没花钱加深了用户使用深度,还赚钱了,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女神节得到运营团队蛮煞费苦心的,设计了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女性,2020年想过得更好,怎么办?” 让得到的一些意见领袖,做了一个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合集。
然后在十万个怎么办里面,以0.38元的低价,做了一波促销活动,作为给了不起的“得到”女性用户的一个节日礼物。
这个活动一共有3602人看过(数据截取在3.7晚上20:00),可以说做了一次漂亮的活动运营,还为得到带来了0.38*3602=1368元。
一分钱没花,还进账1368元的营收,这对于以前都要花钱做活动的运营伙伴来说,可以说是活动运营的典范。
活动分析
这个活动我只在知识城邦偶然间看到,有兴趣点进来看的,得到的日活有百万,能看到这条内容的概率是多大呢?
截止到3.7 日20:35 ,付费人数是3897人,假设这个的付费转化率是30%,因为价格比较低,这个转化率还是按照低的算,那么,看到这个话题的人数是12990,只占得到日活用户的12%。
如果从产品能量模型来说,这个产品的势能非常足,都是各行各业的意见领袖的回答。
光是收集,整理这些人的回答,就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别说女的,就是我一男性用户,看到这样一个内容,都是很有兴趣付费买一个看看的。
但是,在我看来在营销和渠道上下点功夫,可以让产品完成覆盖到更广的用户。
我的观点
我认为,运营团队错失了一次可以有机会进账百万的机会。
这个活动的对象无疑是得到的女性用户,并且针对的也是得到女性用户。
但是,忽略了一个群体,那就是男性用户,他们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份礼物的形式送给身边的女性朋友。这可是一个极有心意和面子的gift,而且“消费账户” 可以从“看一个答案”,上升到“一个礼物”层级,哪怕是原价4元,我觉得也不贵。我甚至有兴趣买个多份,来狂送,能往情感账户中充值的,只要四块钱的礼物,走心,很实惠。
消费受阻
当我有了这个念头,我就点进去打算像得到“赠送课程”的方式,作为礼物来送人。
得到的课程分享有几种方式:
第一种,你可以直接在购买界面购买课程,然后在微信里送给朋友。朋友需要下载得到APP,看到的就是一整个系列课程。
这种情况,只有朋友能看到,你自己看不到。
第二种,你可以把你自己订阅的课程,每一单篇的内容,以单篇的形式分享给微信里的好友。朋友在微信里就能看到,你分享的次数越多,单篇内容能看到的人就越多。
我想第一种形式,一对一的赠送方式,把这个答案买过来送给朋友。
可是我购买这个回答之后,只有第二种方式,但是第二种方式送给朋友的诚意度就下降了许多呀。
本来作为一个铁公鸡般的我,让我花点钱已经非常难了,竟然出现一次我想花钱,但不能花的场景,你说气人不?
我的假设
我生会闷气也就结束了,对于得到来说,可是损失一大票银子呀。
想想,如果把这个答案当成一个礼物,那其实他的辐射范围可以很广——大家可以买来送闺蜜、送同事、送下属、送亲朋好友、送暗恋对象等等。
并且把海报稍为设计一下,写一些走心的文案,一个人买个10份8份的很容易。
这个定价还可以差异化定价,得到女性用户自己买0.38元,买来送别人3.8元,让你送人更有面子,因为这笔钱是放在礼物的消费账户里,3.8元也是很轻松惬意的。
如果用差异化首页“男女有别”的推荐,得到日活用户百万,统一算转化率30%来计算,就有30W人购买这个回答,单价0.38元的话,不算上送礼的因素,可以有30w*0.38元= 11.4W。
再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加强这个回答的礼物属性,姑且算这30W中有30%的人愿意购买来送人,9W人,以3.8元的价格购买,那么可以带来9w*3.8元= 34.2W,
一共可以为得到增加 34.2+11.4=45.6W元的营收。
我的思考
以上这只代表我的一种假设,得到运营团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高质量的活动已经很棒了。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在“十万个知识工程中”用户查看最多的一个答案吧。截止到发稿前,这个回答已经被23000人查看了。
这次活动可以说在“话题制造”,“内容打造”,为“十万个怎么办”知识工程引流,都是极其成功的。想要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一点一滴把一个小活动打磨到极致,要先拼体力,再拼脑力,最后拼毅力,“得到”的活动层出不穷,这个活动算是一个爆款活动的典范。给得到的运营团队点个赞。
借用润总的话: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在于90%-99%,这一段的关键词,是“极致”。
顶尖高手,和高手的差别,在于99%-99.99%。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判断力,分寸感,和颗粒度”。
极致是99分,顶尖高手是100分,优秀大概是80分。但大部分人,误以为10分就是满分。
99%-99.9999%,那剩下的0.00001,就是庸人和优秀者的区别。
我的反思
写这段话不是在说我能比得到运营团队看的更远,做的更好。恰恰相反,我是属于那种做了5分就觉得很满足了,属于那种“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的典型代表。
所以我写这篇内容的目的在于,以后遇到问题,都能思考一下,如果想把他进步一点,在哪可以做到。
每天不要求自己现在就马上达到99分,但最起码知道了极致的标地在100分,哪怕现在自己只有5分,往前一点点前行吧。
本文由@大土豆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
创新思维,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不管经不经通,十八般武艺都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