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很有道理的营销常识,也会有大坑
如果说做营销最容易忽视的是什么,那一定是常识。我们通常会认为常识没有错,但不少公司往往死在了常识上。
常识告诉我们要做调查,要生产好产品,要打广告,可是为什么往往效果没有那么好呢?
笔者从7个维度分析,那些正确的营销常识,都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做调查
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光去调查还不够。任何调查都不能直接告诉你答案,你必须通过用户在调查中的反应,去推测出答案。
一家APP公司在做用户调查的时候,会让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受众在一个房间里,让用户自由操作APP,并用隐藏摄影机高清记录,用户打开的习惯,打开界面最先关注的地方,会点击那些功能模块,停留了多长时间,浏览范围,甚至面部表情,手指滑动的动作,最后再用开放性和封闭性的问题直接进行调查。
误区二:定战略
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生产更好产品不如做不同。
貌似大部分的公司总是倾向于开发出比对手更好的产品来进行市场竞争,以致于市场需求常常被过度满足。世界著名的营销战略专家里斯也说过,在商业历史中,几乎没有位居第二的品牌因为“更好”而超越领先者,就像汉堡王之于麦当劳,百事之于可口可乐。
先定1个亿小目标的王健林也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要做不同。
误区三:进市场
小范围引爆才是进入市场的最好方式,首先进入市场不如首先进入消费者心中。
流行就像病毒爆发,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按照流行法则,进入市场需要找到最适宜爆发的小目标市场,找到最具有传播影响力的群体,用最适合激发这部分群体进行传播的信息和方式进行引爆,引起广泛参与。
想想小米的手机发烧友,想想DW是怎么流行入中国的,想想虾米音乐的流行,甚至想想郭德纲,郭大爷火起来后,文艺圈那帮老中青,都有点大清亡了的哀叹。
是不是最先进入市场不怕,是否最先进入消费者心中才最重要。微信不是最早进入市场的即时通讯软件,但是最让用户认可的产品,想想真正让微信火爆的摇一摇和查找附近的人。
误区四:搞传播
搞活动要预热,这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你的活动是不是需要用户一直关注你的传播消息,才能完全参与?
任何一次传播都必须是一次完整逻辑的表述,用户不可能恰好把你有前后逻辑铺垫的2次内容都看到。这句话比较绕,你不能让用户看完了你的预热,才知道你的活动原来这么回事,每次传播都必须是完整的。
误区五:写卖点
不要把竞争对手都不能说的反话作为营销卖点。
更高、更快、更强,这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但是你见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会说自己产品不强,产品太慢吗?
写完卖点后,先做好验证,如果是竞争对手不能说的反话,那绝对不是好卖点。
误区六:打广告
广告是要影响消费者,最终的目的是要最大程度的实现销售转化,喜不喜欢不是最重要的,至于创意只是为了在泛滥的信息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更巧妙的让消费者接受,甚至引起自发传播。
广告最重要的原则是“重复重复重复”,而遗忘是人的本性。
脑白金广告几乎没有换过,一年卖出那么多货,有值得任何从业者学习的地方,每一个公司都可以反思两个问题:
- 一共拍了多少广告?
- 花几十万拍的广告片,到底用了多少钱去传播?
有多少企业是不愁生意不打广告,愁生意才打广告。
可口可乐什么时候打广告打的最厉害,夏季,你认为它夏季他会愁生意吗?
以前上学摆地摊,人流最大的时候每家都不缺生意,我们吆喝的响亮,其他四家加起来也没有我们卖的多,等到没生意的时候基本也没什么人流量,嗓门喊破也没有用。
生意好到接不过来怎么办?
不愁卖我不缓价,自然利润多,大家又形成了我很火爆的印象,明天晚上她想买就会第一时间来到我这边。
误区七:抓顾客
不要妄想抓住客户一辈子,抓住属于自己品牌的一段时间就好
不要忽视顾客的生命成长阶梯,不要妄想做所有人都能穿的牛仔裤,你的孩子绝对不想跟你穿一个牌子的牛仔裤,等我长到40岁我不会穿破洞牛仔裤,冻膝盖。过完12岁的孩子,再穿巴拉巴拉童装应该是一种耻辱。等我有钱了,我也会去买4万块钱一套的西装,买带海景的房子。
能花心思批评你的用户,不要拒绝,要尤其关注,这类用户,往往会成为您最忠实的粉丝和免费的人肉传播器,没有为什么,经验。
作者:逸十五(公众号ID:yi15loveu),一个上厕所都会研究营销的人
本文由 @逸十五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