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命名的一个常见误区,两个根本原点
这篇文章从品牌命名的常见误区出发,从根源思考,给读者提供两个命名原点。推荐想要学习品牌命名的童鞋阅读。
在很多品牌全案中,命名常常在品牌定位梳理清楚后进行。
于是就有了一个误区:很多人追求用命名去翻译品牌定位的信息点,甚至在评估命名是否合理的时候,用品牌定位的几个关键词去打勾,多就是好,少就是劣。这是不必要的,甚至有些时候,它会导致四不像:你以为你表达很到位了,别人说这啥呀?
命名是这样的,它有自己的格局和规则,要顺着它,才能让文字在那局促的空间里发光。
那么,命名的格局和规则是什么呢?不阐述品牌定位,那阐述什么呢?
品牌名当然是从品牌定位中来,但切记,莫要陷入到品牌定位中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某种程度上说,命名得超脱出品牌定位的文字表述,思考在这个定位方针的指导下,它应该传递些什么,才是更合适的?
就那么一点局促的空间,它到底应该传递些什么呢?
没错,空间很局促,这决定了命名的根本规则:信息点一定要少,而精。
既要少又要精,就得从根源思考,找到事物的本质,这里提供两个命名原点。
命名原点一:命名是隽永的,它会陪伴品牌走过很长很长很长的路。
对你的品牌来说,有什么“品牌联想”(功能、态度、情绪、感觉等等)将历久弥新于品牌的未来资产中?
让我们看一些历久弥新的品牌和他们的名字:耐克(国际化、克服、耐力) / 可口可乐(本土化、好滋味带来的快乐,快乐的情绪)/ 华为(民族制造,民族精神)/ 苹果(简单、无畏,创新)
这些名字的背后,其实并没有太多复杂的逻辑,你所理解和感觉到的,就是它的品牌关键词,却不全然是品牌定位的完整表述。
再重复一遍:哪些是历久弥新的品牌关键词?
在这些关键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或两个是什么?
消化品牌定位,想一想。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要解决如何传递,用什么方法传递的问题,找什么类型的符号,就带来什么感觉。
感觉,对于命名,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感觉,是大于寓意的。
回到品牌的调性。俏皮,还是端庄?中国,还是国际?大气,还是文艺?
……拿捏调性,就拿捏住了用户的心;如果你忽然发现,自己的名字没什么调性,那这个名字它是死的;别骗自己说,好像有那么点感觉,如果你使劲感觉才能感觉到一点感觉,那用户一定什么也感觉不到。
命名原点二:命名也是品牌传播中的杀伤性武器。
如果你正在筹划一个产品品牌(更聚焦,或者更偏向于短期经营),如果你正在给品牌找投资人。那么,你的名字将承载更多的“功能”和“目的”。尝试思考,你希望用户关注品牌的什么点(最重要的),你希望向投资人(市场)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标题是什么?
再来看一些新兴品牌和他们的名字吧:每日黑巧(场景化营销,品类营销)/ 公路商店(场景营销)/ 饿了么(场景营销)/ 蔚来(蔚蓝天空已来,蔚来看见的未来)
有限的几个例子,已经可以看出些端倪:场景和品类是最常讲的故事和最常用的命名法。
而无论对于产品或者新创品牌来说,除非你出于自己的考虑,有非常确定的判断和盘算,否则,请确保名称的直观、明白、好懂,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行。消费者没有耐心去琢磨,第一时间他看不懂,你就错过了这个最重要的传播窗口。而一个蹩脚的名字,也真的会影响市场对你的印象和判断呀。
好了,最后做一下本文的技术总结:
到底怎么给品牌命名,不要尝试把所有的品牌定位信息都塞进那局促的空间中,命名要权衡和割舍,要聚焦,坚决避免四不像。
那怎么思考,怎么做?两个命名原点:
命名原点一:命名是隽永的,它会陪伴品牌走过很长很长很长的路。故而要回答:支撑品牌历久弥新的关键点是什么,最重要的一个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拿捏住品牌的调性气质,选择合适的命名手法。
命名原点二:命名是品牌传播中的杀伤性武器。故而对于聚焦性更强的产品名,或者希望第一时间突出重围的新创品牌名,尝试思考,你希望用户关注什么点,你希望向投资人(市场)讲一个什么故事,故事标题是什么?最后,一定要直观
作者:传辞Judy
本文由 @传辞Judy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
手动点个赞
我来留言催更了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