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反催婚的品牌广告
这意味着,品牌越来越关注并尊重消费者的内心。
换句话来说,
越来越多品牌加入反催婚联盟。
▼
这几年,催婚队伍日益庞大。三姑六婆的苦口,同学朋友的二胎,再加上国家的鼓励政策……
面对这种环境压迫,有的年轻人就范,有的则不知所措。
在婚姻这件事上,我们开始双拳难敌四手。即便意志坚强,也仍然处于下风,被逼赶进婚姻之城。
被裹挟着,不能自我,只能在内心发去一句无声的求救。或许是时间长了,力量凝聚了, 开始变成一种呐喊穿透着人群。这么,越来越多的品牌们前来援助。
那些反催婚的品牌
没记错的话,第一个站出来的品牌应该是SK-II。向催婚大军宣战,并发起了一个品牌大战役。
人们等待这种声音,应该很久了。所以当时,《她最后去了相亲角》这个片子,引起了大范围的传播,得到了一大片呼声。
《她最后去了相亲角》
这种呼声,让人们更加注重自我感受,也让引起品牌的关注。当消费者被围困的时候,谁过来解围,谁就很可能赢得认同和芳心。
SK-II想要「改写命运」,OLAY则带来「无惧年龄」,它们不仅是一种品牌主张,更像是一支军队的旗号。
《下一站,无惧年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能帮消费者从压迫中逃脱出来,还能让品牌脱颖而出。时装表品牌唯路时,就是其中一个。
无论是Be Yourself,还是「向我而生」,唯路时多少帮助了女性笃定自己的婚姻观。
我站在街角处,不等任何人
品牌抚摸着年轻人的内心,她们也愿意把自己交付给品牌。在品牌消费选择上,这些反催婚品牌有了天然的偏爱。
品牌和用户这种双向的抵达,慢慢地会推动着社会环境的进化吧。
那些援助的方式
目前来看,几乎所有品牌都停留在「声援阶段」。当然,品牌的发声意义很大。
一方面,让社会环境多一种声音。它就会更加包容,有兼容性。以前,“三十岁不结婚,你就是怪物”。现在,不存在这种怪物了,进化成了独立女性。
另一方面,在我看来,品牌的响应,让年轻人内心声音得到了回响。就像Alice,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
它发生出的声音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对这个世界发出的呐喊,只为等候一个回应。
但是,声援很快就会饱和的。
最近,SK-II又推出了一个视频叫做《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
依旧是催婚的话题,画风也相似,但里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导向和行动。选择用传统的方式,写一封信让父母和儿女达成一份理解,也是和自己达成一个和解。
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也是品牌后续沟通的方向吧。毕竟,先声夺人,声有了,接下来该把人夺回来了。
至于用什么动作有效,需要不断去尝试、去验证吧。可能是写一封信,也可能是吃一顿饭,甚至参加一次考试……
那些需援助的对象
市面上这些品牌广告,面对沟通的主体都是年轻女性。这能理解,她们是被催婚群体,也是产品消费主力军。
但是,这场催婚战役中,还有男生和父母这两个重要主角。忽视或者不重视他们,想结束这场矛盾战争有点不现实。
先说男生吧,他们也被催得很头疼。或许,品牌可以把一部分镜头转向他们。
男生对外释放的窗口本身就少,积累的情绪也多了。通过镜头这种方式,从这群不喜表达的群体中,去捕捉以及挖掘出内心深处的东西。
从传播角度来看,这是一口会喷发的深井。从问题角度去讲,这可能还是一个解决男女关系的开关。
说到这,之前自然堂就推出一支视频《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通过的面试》。提供一个男性的视角,去发现职场中的偏见和误解。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选角呀。无论主角还是角度,都是去开垦那些被遗忘但重要的土地。
再说父母,我特别希望在他们身上发生一件事,不是潸然泪下,而是共同进步。
催婚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有代际矛盾。说白了,就是两代人对生活认知差异太大。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和定义,产生巨大分歧。
特别希望,有品牌去做这件事。将父母这个群体,慢慢推向着年轻人。而不是只鼓励年轻人独立,脱离舒服,飞向更远。
单方面的鼓励推动,还是会造成这样的恶性局面。
“你们催婚越紧,我就越浪。”
“你们越浪,我就催得越紧。”
这的确是一件难事,而且吃力不讨好。但我相信,总会有敏锐先进的品牌,会去援助父母这类群体的。
因为在儿女婚姻这件事上,慢慢地,他们才是最需要援军的那个。
▼
最后,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反催婚联盟。这意味着,品牌越来越关注并尊重消费者的内心。
但,我觉得需要明确一件事。这个无形联盟的存在,应该是为了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婚姻,让婚姻变得健康快乐。
在我看来,真正的敌人是浮躁、攀比、迷茫。父母不是敌人,三姑六婆也不是……我们应该化敌为友,共同达成一致使命。
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快乐、幸福。
作者:黑小指,微信公众号“休克文案(ID:SHOCKCW)”
本文由 @黑小指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