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启示录:和元气森林学习,如何正确的修改“简历”?
在和老一辈可口可乐的较量中,元气森林并未因没有资历、背景差、入场晚等处于劣势地位。元气森林是如何通过更改“简历”,敲开“无糖”市场的大门呢?
元气森林是一个新晋网红品牌,2020年估值达140亿。
TA在天猫618的销量超过可口可乐。元气森林从生产贴牌汽水的代工厂,走到了一二线城市的每个便利店中。而这一切,只用了4年的时间。厉害厉害,速度就像刚大学毕业就被录取为CEO。
简历好 赚高薪
元气森林所处的品类是“无糖”气泡水。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下“无糖”的历史。
1980年,成人患糖尿病的概率为4.7%,而2014年这个概率翻了1倍,变成8.5%。世界卫生组织证实过度食糖会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几率。无节制的食用糖分,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针对高糖饮料征收“糖税”,减少食糖消费量。
依据世卫组织的建议,每人每日耗糖量需控制在0.5克/千克体重。例如体重为50千克的成年人,每人每日摄入糖分为25克,而1瓶饮料含糖量大概是40g。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其中强调了每个人应该控制糖摄入量:“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元气森林正好是这一年诞生的。
在“无糖”气泡水领域,除了元气森林这股新生力量,还有老一辈“可口可乐”。这个感觉就像,1个是10年工作经验的老一辈“老可”,1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元”,同时应聘一个职位。
可口可乐在2005年就推出了卡路里更低的零度可乐。2013 年,可口可乐推出了使用天然甜味剂(甜菊叶)制成的低糖低卡可乐。2016年生产出号称能减肥的“纤维无糖雪碧”。2017年推出了无糖可乐取代零度可乐。
结果,年级轻轻的“小元”成功了。在和老一辈的较量中,元气森林并未因没有资历、背景差、入场晚等处于劣势地位。从销量来看,2020年天猫“618”购物狂欢节,元气森林击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巨头,成为饮品类第一名。
可以战胜“老可”,那“小元”的简历是得写的有多好呀?当面试官接到简历时候会对比毕业院校、工作经历、过往成绩……等因素。可是这些元气森林并不占优啊!
那怎么办?改呀!通过更改简历,元气森林敲开了“无糖”市场的大门。
Part1 毕业院校
小元写简历的第1步就是“蹭”,能蹭就蹭,不蹭白不蹭。
简历:我曾经在清华学习过
实际:我曾经在网上听过清华的公开课
本来是一次课外学习,但是却“蹭”到了清华这个金字招牌。
对标到元气森林身上是怎样的呢?蹭“日系”。元气森林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根据天眼查显示,元気森林隶属于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地址和登记机关都在北京,并不是什么日本品牌。元气森林的苏打气泡水是健力宝工厂代工,燃茶、乳茶是统一旗下工厂代工。
而TA在初期竭尽全力蹭上“日本”。日系简洁的包装、日文的名称、logo、日本专门家……甚至早期的包装上还有一些看不懂的日语。
气泡水的包装上写着“日本国株式会社元気森林监制”。而日本成立的那家叫元气森林株式会社的公司,是由北京元气森林成立的。自己监制自己。emmm,有意思。
姜太公公:你这是伪日系!装什么日本公司!
元气森林:好笑嘞!我没说自己是日本公司啊!是你自己这么以为的啊!用日文当logo不行么?日系小清新犯法么?
姜太公公:好吧!是我多疑了!我误会了!我瞎联想了!
啊!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这就好像警察办案时候,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1个凶手,但是却没有直接“证据”。
这么看来,蹭蹭也无妨。首先用“伪日系”打开市场,然后快速去“日本”化(元气森林新包装已经不断弱化日本标志)。很多新品牌都会使用这个招式。比如名创优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来自日本的无印良品。进入市场时,装日系。成功之后,我是年轻国牌。
蹭“日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日韩零食”近年来非常受到年轻人欢迎,比如白色恋人饼干、卡乐比的麦片薯条……对比下元气森林和日韩零食的用户晒图,真的是毫无违和感……
其次,“外来”的品牌为“不出名”找到了一个理由。可能这个品牌在国外已经很成功了,只是最近才进入中国的,所以才不出名。那尝尝看也无妨。
Part2 推送渠道
小元写简历的第2步,就是找到更精准的渠道投递简历。通过内部员工投简历,一定比通过邮箱投简历更加精准。
对于饮品行业来说,销售渠道的打通和维护非常重要。在元气森林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可以看到非常大比重的线下渠道同学。
在人员配比上,整个公司1300人左右,其中1000人左右都是销售(线下销售),还有电商运营团队,负责天猫和京东等线上平台运营。——整理自《访谈|元气森林前研发总监叶素萍:元气水如何从0到1》
对于元气森林来说,什么才是精准的渠道呢?便利店渠道。最早,元气森林在北京大卖场试水,但失败了。因为渠道费用高,投入产出比非常低。之后就转战到便利店。
元气森林在2016年创立。而2016年,也正是便利店开始站在风口上的时间。便利店的数量从 2016 年的 9.4 万家增加到 2018 年的 12.2 万家,相当于每个月都有超过 1160 家便利店开业。便利店的疯狂扩张,极大减轻了品牌进入渠道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加速了元気森林的线下触达。
同时,元气森林和便利店的目标人群非常匹配。元气森林的目标人群是15-25岁,一二线城市、关注体重的女性、学生、职场新人……而便利店的人群也属于这个范畴之下的。
所以便利店这个渠道,对于元气森林来说,真的是便宜又精准。
Part3 亮点结果
小元写简历的第3步就是给简历制造亮点,blingbling
没有亮点的简历:工作成绩优异
有亮点的简历:工作成绩为每月取得200万销售额
对标到元气森林身上是怎样的呢?大规模使用数字“0”。元气森林主打“0”——0糖、0卡、0脂肪。
而“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足够成为一个亮点。《怪诞行为学》中有一个巧克力的实验。实验者在一处公共建筑旁摆了张桌子,卖两种巧克力——瑞士莲松露巧克力和好时之吻巧克力。
第一轮:瑞士莲售价15美分。好时之吻售价1美分。大约73%的人选择了瑞士莲巧克力,27%的人选择了好时之吻巧克力。
第二轮:实验者将两种巧克力降低1美分。瑞士莲售价14美分。“好时之吻”售价0美分。大约31%的人选择了瑞士莲巧克力,69%的人选择了好时之吻巧克力。
从1减少到0,看似微小。在数学世界里,是少了1个计量单位。在商业世界里,则是换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可能有的人只是把鼻子整了容,但是却从“丑男”维度变成了“帅哥”维度。
姜太公公一直有个错觉,“0糖”饮品品类一直都有。但是实际上不是的。
可口可乐的零度可乐、健怡可乐等,虽然上市时间很早,但是一直都属于低糖。虽然已经很少糖了,但是还是“1”
而元气森林一直宣称的都是无糖,是“0”(emmm 别想歪)。元森森林成立之后,在2017年左右,无糖这个风口才真的到来。
Part4 工作经历
小元写简历的第4步就是没有工作经历进行信任背书,那么就利用“群体”进行背书。
不高级的方法:本人性格很好,和同事相处融洽
高级的方法:被所有同事评选为2020年“最受欢迎”的员工
对标到元气森林身上是怎样的呢?利用群体。
百事可乐需要100年的工作经历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但是新品牌的信任来自哪里?来自群体、小红书、他人。百度搜索,元气森林的搜索结果有2290多万条;小红书上,元气森林的笔记有3万多篇。对于新消费品牌,经常用一个指标衡量——成图率。
也就是这个产品被100个用户买到之后,有多少人愿意拍下来发到社交平台去秀图。元气森林的成图率非常高。越多人分享,也就是有越多人为你进行信任背书。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消费者会跟随群体。消费者为什么会根据“别人意见和行为”做选择?原因有3个:
第一 为了尽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确决定。跟随群体,不需要对比太多信息,减少了做决定时需要的时间
不跟随群体:“这个无糖为什么会甜呢?这个到底是日本产的还是中国产的……”
跟随群体:“大家都已经买了,好想尝尝呀”
第二 为了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
不跟随群体:“呀,这是个新品牌,质量有没有保证啊!如果不好喝的话一整瓶都浪费了……都怪我没好好学学化学,这个赤藓糖是个啥!”
跟随群体:“虽然配料表的成分我看不懂,但是谁叫我是微博小能手!我在网上看到过好多TA的评价,味道应该还不错!我太棒了!”
第三 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
不跟随群体:吨吨吨喝完
跟随群体:买完之后随手发个朋友圈“元气森林白桃味 NB”。然后发现5个喝过元气森林的同事纷纷点了赞
Part5 简历排版
小元写简历的第5步就是优化颜值。毕竟面试官每天要看几千份简历。简历的“颜值”更高,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对标到元气森林身上是怎样的呢?颜值即正义。好看的颜值是会为产品加分的。当消费者看到1排饮料的时候,哪个饮料更好看,非常重要。
元气森林的售价5-6元,高于普通的饮料。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TA使用的代糖为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最接近蔗糖口感的代糖之一,而其甜度只有蔗糖的0.7。也就是为了和普通饮料相同的甜度,元气森林要买更多的代糖。这导致TA的成本升高。
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糖是啥、那个糖是啥。
这个颜值,就可以撑起了6元钱。元气森林面向的年轻消费者大都是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环境下长大,这群用户对产品价格并不敏感,对于喜欢的能打动他们的产品,价格高也不是特别在意
总结一下啦
在和老一辈可口可乐的较量中,元气森林并未因没有资历、背景差、入场晚等处于劣势地位。元气森林是如何通过更改简历,敲开“无糖”市场的大门呢?
- 毕业院校:蹭“日系”,能蹭就蹭,不蹭白不蹭
- 推送渠道:利用便利店渠道,又便宜又精准
- 亮点结果:大规模使用数字“0”
- 工作经历:没有工作经历,就利用群体进行信任背书
- 简历排版:颜值即正义
简历其实只是一方面。如果要长久发展,单凭一份不错的简历是行不通的。后续如何,静待发展。
作者:姜太公公,微信号公众号:grandpa_jia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老流氓,终身学习者。致力于研究产品方法论,解决小白PM的疑难杂症。
本文由@姜太公公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要是作者能去讲课,我一定第一时间买买买
据说未来十年会更苦逼,吓得我抓紧学习做笔记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看完后我不想做运营了。。。
留言催更!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 真的需要提升的太多了!!
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