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容平台的不断发展,创作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流量不稳定、收益下降、规则不透明以及沟通不畅等问题。与此同时,平台也面临着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创作者流失等困境。本文将深入探讨创作者与内容平台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微信公众号与其他内容平台在对待创作者态度上的差异。

佛系的微信公众号让其他平台找到可乘之机。

百度、网易新闻、一点资讯、UC、搜狐等内容平台一度通过各种各样的“拉人头”方式,迅速获得大量内容创作者,比如,老作者带新作者加入,可以获得50元——100元的收入,或者直接在某人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短短时间之内,这些内容平台的创作者数量便突破百万级,就连腾讯自己,也有企鹅号与微信公众号隐性竞争。

创作者与其他内容平台的“和和美美”只有最初的两三年时间,随着双方合作的时间越久,双方呈现出的矛盾却愈发明显。

内容平台遇到的问题:

第一,创作者的内容无法像“流水线”一样自动化批量生产,定时定量供给。

第二,优质内容供给不足,遇到好的选题,却没有好的内容能跟上。

第三,同一个账号,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很有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第四,流量重要,还是内容质量重要?

第五,往下的内容多如牛毛,但往上的内容寥寥无几。

第六,内容与用户偏好的冲突。

创作者的问题在于:

第一,赚钱。当百度、网易新闻、一点资讯、UC、搜狐等内容平台用“赚钱”作为吸引力的时候,必然会导致创作者以赚钱为导向,而平台最初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创作者能来平台上开账号创作,这里就会导致,当创作者发现在某个平台上“赚不到钱”后,就逐渐停更。

第二,流量不稳定。如果说不赚钱也就算了,可如果创作者“辛辛苦苦”创作的内容还没有流量,作者创作的源动力就会进一步降低。

第三,相关规则不透明。最近,某平台公布了其算法机制,某种程度上确实对创作者有效,但却无法解决另一个问题,即账号的持续性问题,可能突然账号就没了,创作者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第四,不对等的沟通。不像最初“拉人头”那股猛劲儿,现在平台反正也不缺创作者,所以有些账号没了它们也无所谓,再加上本身又是大平台,压根没想过与创作者对等沟通。有的内容平台,只留一个邮箱,当你账号遇到问题的时候,死活都找不到它们的运营者,只能发邮件沟通,而邮件即使发过去也是遥遥无期,在国内IM软件如此发达的今天,你很难想象创作者与运营者的沟通还是靠邮件这种“落后”的方式。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最初那些靠跟微信公众号不对称竞争的平台,如今已变得让创作者越来越难以接受。

最近几年,微信公众号终于想通,也走个性化推荐模式,并大规模向创作者开放“流量主”功能,让创作者有流量收益。

2024年微信公众号流量主10万+内容的分成大概在500元——2000元左右,即使2025年有所压缩,但也有几百元收益。某内容平台最初10万+阅读量的收益也有近千元,可后面一直低到几百元,后来甚至才一百多元,考虑到如今10万+的概率越来越低,内容创作者在其他平台一篇文章的收益可能只有几分钱,交电费都不够。

当你将内容创作当成一门职业的时候,首先就会考虑赚钱收入问题,而平台不断压缩创作者收入的时候,必然就会导致创作者一旦看到有新的平台能赚钱后,就迅速跳转。

所以,微信公众号的二次转型之后,仿佛获得了新生,也让更多的老作者、新作者开始创作之路。

百度、网易新闻、一点资讯、UC、搜狐等内容平台将创作者规模化管理之后,还出现一个对于创作者来说特别致命的问题,即“人性化”。

前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在某平台上的账号认证被取消,理由是近30天内,创作内容数量不足。

对于一些坚持原创写作的创作者来说,其很难像“牛马”一样勤勤恳恳地创作,定时定量保持更新,他是“人”,不是“机器人”,而平台地粗放化管理规则,让所有账号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管理规则,也不管你是个人原因,也不管你是哪个账号,也不管你是2014、2016、2017年开通的账号,反正平台的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只要你不保持更新做勤快的“牛马”,不好意思,给你这个账号降级、取消认证、关闭一些权限等等,但实际上账号背后,可能你还是那个人,只是因为你这段时间内对平台没价值了,那就得处理一下。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提一下,内容平台为了更加方便地管理百万级别的创作者账号,甚至搞出了跟网络游戏一样的等级制,最低一级,最高49级;有的是V1——V7级;有的是普通、铜V、银V、金V。

并不是说内容平台搞等级制不合理,而是这些平台在设置等级的时候过于死板(傲慢),即只看中更新率,而忽略了内容创作者本身的特殊性,“人”没办法做到定量定产,你不能像对待“机器人”一样发现创作者不更新时,就把他们直接“扔了”,当然,平台也可以这样做,但你经常这样搞后面创作者后面就不跟你玩了。

对比来看,佛系的微信公众号反倒没有这个问题,它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不会各种潜在的方式“催更”,有些作者都是“月更”,有的甚至两三年才更新一次,但即使这样,你的账号还是你的,也不会将你的账号等级降低,更不会取消认证,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平台的“人性化”,它是真正把创作者当“人”,而不是“机器人”。

平台缺好内容,创作者却认为用心更新却没有流量、没收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

  2.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

  3. 分析得太全面了,值得反复阅读并实践

  4.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5.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 :???: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