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高手们,都有什么套路?
微信群到底要怎么样运营呢?
相信现在每个使用微信的人,总会有很多个微信群。当你新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刚加入一个新的微信群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个很美好的理想,加入这个微信群,可以获得几百个微信好友,扩大你的微信朋友圈人脉;或者进入一个有价值的群,可以学习很多有料的干货,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可能你常常有这样的体验:群主刚刚新建了一个群,群名“新媒体圈交流群”,然后将群二维码发到另外的群里,或者在朋友圈发布,人数噌噌的往上涨,迅速往500人靠近。
看起来一切进展顺利,但突然有人开始在群里发广告,发一些无关消息,发一些无关内容的链接,群主开始发现,苗头不对。
就像下面这样……
然后,群主出来主持大局:“群内禁止一切红包,如有广告需要发红包,群内成员请遵守一下规则1234……”
但如果这些害群之马依旧我行我素,群主会怎么办呢?开始将这些人踢出群,但是群主慢慢会发现,原本群里会逐渐出现发广告的人私自拉另外一些人进来,继续发广告,群主不断踢,依旧有人不断补充进来。
而且群的气氛越来越不对,有进来发广告卖课程的,有做微商进来吸粉的,有谈论生活而不是新媒体的。最后,群主实在没有办法,要么转让群主,要么直接把群解散。
于是,常常有人发出感叹:“微信群太难运营了!”很多人看了很多微信群运营宝典,微信运营手册之后,依旧做不好微信群运营,更别提利用微信变现。
其实,微信群的运营早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可以参考。只需要借鉴那些已经成功经营多年的社群,就能够找到微信群运营的方法。那这些成功经营多年的社群有哪些呢?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就是学校,宗教,社群,国家。
那么,微信群到底要怎么样运营呢?具体来说,套路是这样的。
- 1、明确主题,找寻相同价值观群体并设立门槛
- 2、打造意见领袖
- 3、群规
- 4、贡献价值
- 5、打造平台
一、明确主题,找寻相同价值观群体并设立门槛
一个有高价值,长生命期的群如何建立并很好的维护,再实现我们想要的价值,我们可以从学校,宗教的建立中探索到一些秘诀。
从前面大部分人建群的流程就可以看到,一开始就已经是错误的动作——将新建的微信群的二维码推送到其他微信群和自己的朋友圈,试图以最快速度进行吸粉以求填满500人名额。
这样求量不求质的行为只能加速这个群的解散,因为一个群的二维码如果发送到其他群不能及时撤回,那么,就会有很多我们不希望进来的人通过扫码进群,这时候你无法截断这个入口。此时,群主已经失去主动,进入群与否是由别人说了算,这样进群的人往往没有通过筛选,鱼龙混杂,为日后打广告者,微商们的不断在群内发链接埋下了定时炸弹。
再来看学校和宗教是如何能够长盛不衰的经营他们的社群的。
进入学校的学生和进入宗教的教徒们,都是对学校和宗教有认同,有渴望的需求的。学生渴望上学获得知识,教徒们渴望进入宗教满足他们的信仰。
因此,建立社群的第一步,明确群主题。这只有确定了你的主题,才能决定你需要什么样的群体。就像学校只能吸引学生和老师,宗教只能吸引信徒。
接下来,找寻相同价值观群体。
就是设想一下,如果你让一批看似也渴望在学校,宗教内获得价值的人,我称他们为伪群体(做课外培训的,卖保险理财的商家)。他们同样能够增加你的社群规模,但是他们想要的是将产品卖给你真群体——学生,信徒。如果这些伪群体进入学校,宗教,只会骚扰学生,信徒,不断的向他们推销产品,影响他们的学习,礼拜。
不仅如此,你的真群体——学生,信徒。会有这样一种错觉,你的社群(学校,宗教堂)只是接着学习,礼拜的名义将他们吸引来,然后不断的试图卖他们产品的,而不是真正的给他们价值(学习,做礼拜)。他们会逐渐逃离你的社群,寻找其他社群。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很反感卖培训课程的人进入学校,学校也将这些培训课程的人拒之门外的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通过设立门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收费和审核。
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名校,为什么明明在每个学校都能学习,但是很多家长依然要挤破头皮让孩子进入名校呢?因为通常进入名校只有两种方法:通过自己的能力高分考取,或者付出高择校费。
从心理学上说,如果是免费(免费也有很多种设计方式此处略过)的会让人不珍惜,随手弃之,但如果是通过自己付出努力后得到的回报会让人更加珍惜。你可以看到,有很多高质量的群,在吸收成员进群前都会使用这两个方法,经过这样建立的群往往生命周期和价值也远高于那些扫码就能进的群。
所以,为了保证社群的未来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一定要设立门槛,寻找有相同价值观,认可你的群体,即使只有10个价值观相同的群员,也胜过100个伪群员。
问题来了,上哪去找这群人呢?在这里,教给各位很简单很有效的思路——找上下游。
什么叫找上下游?比如说,你是做新媒体的,那么,关注新媒体的人一定会关注公关,关注营销,关注广告,关注文案,这些就是你的上下游(具体方法在此暂且略过)。
二、打造意见领袖
无论是建立什么社群,一定是以某个阶级对抗某个阶级为触发点的。
因此,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社群,要找到你代表什么阶级,去对抗另外一个不合理的阶级。像小米,代表的“反对暴利手机”阶级VS“传统暴利手机”阶级。
前面提到,学校的社群建立,同样离不开意见领袖。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是班主任,负责班级所有大小事物,而帮助班主任做好这些事物的,就是班长。此时的阶级矛盾,可以说是A班对抗B班,因为每个班到学期末会评出优秀班级,每个班级为了得到这个荣誉都会努力将班级的成绩做到最好,这就是班主任和班长要起的带头作用;
而一个群最好的意见领袖,后弦就应该是群主本人,如何做一个有影响力的领袖?建群就可以了?不是的,在我看来,做一个有影响力的领袖而不是传话筒,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
- 1,拥有一项绝活能力;
- 2,有一定的粉丝基础;
举例:
目前,我待过的群,我认为经营的比较成功的群不多,之前有一个是营销分享群,群主姓李,是某个营销体系里小有名气的意见领袖,他最擅长的就是撰写文案(能力),还出过书,因此也有一批粉丝(支持)。后来忘了怎么退出的群了。
另外一个群,我也是被群主的文章(能力)吸引过去的,加入了他的群,在我加入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都加入了(粉丝支持)。
而实际上,打造意见领袖不仅仅只是打造一个在众人眼中牛逼轰轰的群主,应该打造更多领袖。
比如说,群主可以直接拉来一些同样有能力的人到群里进行分享,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群主会邀请一些大咖到自己群里做分享。
为了打造出更多的意见领袖,群主还可以通过发掘优秀的群成员并重点培养,特别是一些进群前是小白,进群一段时间沉淀后变为小咖,让他们在群里进行分享,这样会让更多新进群的成员和其他成员看到成功案例,从而提高对群的黏度(这招叫打造成功案例)。
再往高层面看,每个国家也一样,如果这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他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具有某项高超的能力(领导能力,演讲能力,决策能力等),并有很多支持他的人民。如,俄罗斯的普京总统,我国的习大大主席。
三、群规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大家都知道,说的是没有规矩就做不好事情。实际上,微信群只不过是传统社群团体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变形,从线下的方式变到了线上。主体还是人,只不过维系工具变为了微信,只要顺应人性规律,就能跟维护线下社群一样维护好微信群。
为什么很多群,明明开始建群初期,都符合前面我提到的那两步,但是最后还是变为了废群,广告群,死群?
因为管理群是个体力活,需要定制好群规。陈叫兽认为,至少下面的几条必须作为微信群管理铁规:
- 1、管理员设定;
- 2、规则制定;
- 3、仪式感打造;
一、管理员设定
为什么要设定管理员?
实际上,微信群管理员的职责相当于管家,主要负责在群里发布消息,惩罚违反群规的人,收集群成员的消息,并及时反馈给群主,然后为群的维护找到更多的参考方向。
为什么要设一个管理员?
以前,渔民到深海捕鱼,大多数是沙丁鱼,渔民从捕到沙丁鱼到运回港口售卖,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沙丁鱼往往坚持不了这段距离,还没回到港口,就死了。
而死的沙丁鱼和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卖的价格通常差别很大。于是渔民想了各种办法来让沙丁鱼保持活力,但都不奏效。
有一个渔民,他的沙丁鱼却常常能够回到港口还保持活力,于是都能卖出高价,而他的秘密就是,在沙丁鱼里,放一只鲶鱼,沙丁鱼看到鲶鱼后害怕被吃掉,于是拼命逃窜,这段时间内足够渔民将沙丁鱼运回港口,于是保持了沙丁鱼的新鲜程度。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此时,你一定明白,为什么要设立一个管理员,为了保持群的活力,管理员要做的不仅仅是惩罚,还要适当的引导群氛围等。比如,新媒体交流群,管理员要引导群成员讨论如何用新媒体做建军节的借势营销;情人节要如何借势写出各种段子等;
其实管理员的责任还有很多,但在这里我只提一点,就是让管理员做一只鲶鱼,如果群成员有违反群规的,就把他吃掉,让群成员随时保持警惕。
二、规则制定
前面提到的那位姓李的群主,当初我进到他的群里,很有意思。他做了一系列的群规则,来保持群的活力。
我大约记得是这样的:
- 进群要改名片,格式是姓名+行业+地区;
- 每天晚上7:00-8:00是可以发广告时间,但是发广告必须先发一个200的红包,否则踢出群;
- 每周末晚上8:00-9:30是分享时间,群成员无论是谁都可以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长,内容不限,目的是为了让群成员认识并记住分享者,分享者需要提前报名;
- 分享过后,群内想做冠名广告的可以随意广告,介绍自己的产品;
- 最有意思的是,还有拍卖。管理员负责做拍卖员,谁想将自己的产品让更多人知道,就拿出1-3件,价高者得,如果拍下不付款的将视为恶意拍卖,踢出群;
此时,你一定很想知道,群做的怎么样?结果很明显,群内的氛围保持得很好,直到我退出群,群内依然保持很好的黏度和价值,李做的微信群十分的成功。
很显然,群规的制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成功的引爆群氛围。李群主建立了两个群,每个群不仅爆满而且气氛很活跃,并且群内有很多中小企业家,并且群里通过各种拍卖,合作介绍方式,还能成功变现。到现在,那两个群仍然让我记忆深刻。
实际上,从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规矩制定的重要性。
比如,学校。学校也有校规,如果学生犯错,小则警告,严重就会开除。
规矩是保证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正常运营的基础。因此,微信群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制定规矩。
三、仪式感打造
每个运营良好的群,都少不了进行各种各样的仪式,仪式感的打造也是让群成员提高参与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提高一个人的参与感,会让整个人不自觉的将自己归为某一群体,把自己当作群体的一份子,最终形成一种归属感。
比如,我们常常在电影里看到,出家的人,为什么都不是直接在家把头剃光然后去庙里当和尚。而是要虔诚的更衣沐浴,焚香拜佛,然后在众人的注目下,由某位长老或主持为他剃发?这就是一种仪式感,经过一系列的剃头仪式(仪式感),这个人会不自觉的将自己归为庙里的和尚(群体归属),最终形成每天吃素念经的习惯(归属和尚群体)。
比如,我们小的时候,老师会教我们唱国歌,佩戴红领巾,参加升旗仪式。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不自觉的听到伴奏心理就会默唱国歌,最终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我们觉得有了自己是中国人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夺冠后,冠军本人看着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泣不成声,全场华人起立一起唱国歌的原因。
打造仪式感通常有哪些方式呢?我们常看到的方式,中国人在泰国旅游,问好要双手合十,微微点头,嘴里说:“刷你滴卡”;苹果手机划开屏幕“滴”的声音;拜佛要烧香等;
总之,你要设定一些仪式,是你的社群专有的,别人一看就能认出是你的标签的。
比如,群成员头像统一加“V”;
比如,群成员都会获得一件带有“V”LOGO的T恤;
四,贡献价值
一个微信群能否长久维持,最根本的还是看群成员能否在这个群里得到长期的价值。
每一个进群的成员开始都是抱着索取的心态进群的,因为群要做到“与我相关”。就像前面我YY的群“新媒体交流群”,群的定位就是新媒体人的学习,交流圈子,真正想进入这个群的人都是渴望能够通过在群里学习,提高自己的新媒体运营能力。
因此,抛去前面的套路,贡献价值就是关键,如果说前面的都是阳光雨露,而这一点,就是大树成长的根了,阳光雨露全都是为了大树能够茁壮成长。
还拿前面的学校来说,每一个进入学校的学生,每一个为孩子进学校挤破头的家长,都是渴望孩子能够在学习到知识,为将来考上大学打下基础。一个学校到底好不好,还是要拿出成绩说话。
此时,群主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前面说到,群主要具有某项超高的能力,这是能够聚集大量社群成员的关键之处。
还记得李群主吗,李是个文案大拿,很多想认识李,跟李学习文案的人都主动找到李,要求进入他的群,这就是价值的魅力。但有一点李当初做的不位,就是没有定期的进行贡献价值。事实上,最好的吸粉方法不是去硬推,而是吸引,吸引的前提是你的价值被人认可,别人想通过你得到价值。
之前我看到一个特别搞笑也特别可悲的例子。某个人可能听了一些一些大师分享的众筹课程,略知一二,然后他自己组建了一个群,想众筹几千块去参加一位老师的营销课程,结果群里的成员一通吐槽,最后自己退群了。这是群主本身无能力所以没有号召力的表现。
什么叫贡献价值呢?说简单点,就是分享知识,来群里的人都是为了知识来的,而贡献价值也讲究技巧。技巧就是定时,预告,带有反馈,打造仪式感和参与感。
比如,逻辑思维的罗胖。每天雷打不动早上6:30左右的60S语音。
比如,李叫兽。每周二晚上的营销干货文章;
五,打造平台
经过前面的几步,到最后,微信群最好的结果,就是聚集大量志同道合的粉丝,形成一个大平台。
为什么要打造成平台?
打造成平台的好处:可以轻松变现。特别是具有网红人格化的平台,因为粉丝完全是冲着群主来的,所以群主要变现远比其他平台更加容易。
比如:逻辑思维、咪蒙等。他们变现的能力比其他没有人格化的平台高了至少一倍。
另一个好处,掌握粉丝资源。相比传统媒体平台的垄断,打造成平台的优点就是自媒体——自己就是媒体,群主如果振臂高呼,他的粉丝就会一呼百应,粉丝背后的朋友圈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影响力是几何级的增长。
前段时间,陈叫兽在一个微信群,这是我认为我待过最好的群之一。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群内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群成员如果有需求发布到群里,其他群成员都会互相帮助。
我记得有一次,群里有一个作家,叫弥撒,文章写得很好,人也很善良,在山区支教了几年,后来到北京一家影视公司应聘,结果遇到的是骗子公司,身上仅有的几万块被骗光,还被殴打。他的故事被群友在群里爆料后,群内的所有人都一起支援他,并有人为他提供相应的帮助。我们还集体转发一篇文章,呼吁有关部门管理这件事,有几个有能力的群友还不断替他追究到底,这样的社群实在令我感动。
一个好的平台都有什么特点呢?通常会有这几点:1,粉丝量大;2,黏度高;3,功能化;
这三方面综合,为打造平台的提供了两个思路:
1. 打造流量入口
打造一个平台,一定要有大量的粉丝,那么,要吸引大量的粉丝,就要将某项功能做到日常化作为吸引粉丝的手段从而打造出一个流量入口。
比如:QQ。
QQ打造成一个平台,靠的就是快速聚集大量粉丝,他的做法就是即使通讯免费,因为方便快捷且免费,又通过病毒传播效应,QQ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从而快速形成一个平台;
比如:罗胖。
罗胖每天早晨的60S语音,伴你度过马桶时光。通过每天罗胖的语音分享和回复关键词看免费文章,也快速聚集了大量的用户。
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要做到一个流量入口,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某项目标用户的高频使用点免费,以此来吸引大量人群,来为打造4帮帮你 平台做好铺垫。
二、打造互动体系
粉丝有了之后,要能够变现,这才是平台最终值钱的关键。毕竟,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可以稳健发展的生态圈,而不是做公益。为了能够最大化的变现,不是仅仅将商品上架就可以了,如果只是为了索取大流量,只需要到大流量平台找个买个货架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辛苦打造平台。
为了提高粉丝的黏度,让用户感受到你的平台是个有温度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所以要打造一套互动体系来迎合用户的口味。
这里提供两个方法作为参考。
1、萌客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闲得无聊的人打电话去中国移动聊天,调戏客服小妹,在过去如果你是移动的领导,可能让客服小妹尽量应付过去。但如今,客服小妹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陪这些用户聊天。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用户感觉到你的平台是一个有温度的人,而不是机器,从而拉近用户的心理距离。
2、中奖反馈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有奖反馈,通常是回答某一问题得到采纳,或者点赞数最高,就会获得奖品回报。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拉近用户心理距离;二是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可以0距离摸清用户真正的需求,对平台进行改进,还能为用户量身打造出他们想要的产品,为变现做更好的铺垫。
在这点上,很多传统企业都是以公司价值为中心,做得非常差。比如可口可乐,与商户合作的主张,是送给商户一些公司采购的牙签盒,纸巾筒等商户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商户多次反馈需要其他更实用的东西,但得到的回答是,公司只有这些,最后不了了之。
相比之下,一些互联网公司就做的很好。
比如,小米。小米刚起步时十分重视100个天使用户,对论坛上的反馈及时做出应答和处理,并将用户体验列为公司的战略,不能否认,这为小米之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总之,打造互动体系,是围绕用户为中心进行各种战术安排,目的是为了让用户觉得你是他的好朋友,为他设身处地的考虑。毕竟,和朋友做生意总是比和机器做生意容易的多。
本文由@陈叫兽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说的太对了,对我太贴切了
要是作者能去讲课,我一定第一时间买买买
感谢支持,多谢关注
看着看着,我坐过站了。。。。。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作者是不是在大厂待过?
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