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群运营?如何让私域产出的效率更高?本文作者详细地总结了社群运营中,在“思维”与“操作”上的8个误区,想要了解社群运营的朋友快来围观~~
2021年,90%的企业都在拼命抓住一件事「做私域做社群 」。
可操作门槛低的事情肯定都有一个痛点「易学难精」,做社群正是如此。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所总结的社群运营中
在“思维”与“操作”上的误区;
避开这8个误区,让私域产出的效率加倍。
一、社群不止于群
首先先说一个很不严谨的事情,我们广义是所指的私域流量,90%都是把流量引导微信里,(如何精准定义私域这里暂且不论)
我们先把群理解成微信群,那么做社群就是把人头拉近群里,以方便你广而告之的嘛?
显然不是,那重点在于哪?
在于前两个字:「微信 」
正是在微信生态下,社群变成了一个非常优质的载体,在社群中你可以分发公众号/视频号(内容),使用红包/做接龙(支付),推送小程序(工具),开直播(场景)。
因此我想说社群不至于群,在微信生态下,社群变得多元、系统、又可灵活应用。
这里再多说一句,淘系,字节系的私域如果你仔细思考,也都在建立自己的生态闭环。
二、无门槛便是无价值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局就是免费策略的失效。
在过去以360、QQ为代表的互联网大佬在蛮荒时代为了抢占市场,开启了经典的「先免费后付费」的策略。
但随着互联网体验逐渐升级,细分垂直领域越来越完善,用户也受够了无效信息的狂轰滥炸,免费逐渐≈无价值。
以大见小,互联网调性的更替也正是社群运营的改变,在前些年大家都喜欢疯狂加群,多多益善。
而如今免费的社群变得越来越鸡肋,食无味弃可惜。
营销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门槛与价值的关系,人们往往对比较难获得的东西更加珍视,比如昂贵的手表,稀缺的资格,很难搞到手的手办…
有门槛是高质量的代表,也能够保证你后续的活动与转化并且群里都是正确的人群。
三、重裂变轻体验
不知道从何时起,做裂变成了一种“炫耀资本”,在我看来90%的裂变都是“伪裂变”。
不明确的目的,一味的礼品红包,越来越繁琐的活动步骤,各种花样的裂变活动中。
转发,一拖N,分销,团购,众筹,红包,助力等,玩法层出不穷,反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形成了一种裂变焦虑。
做互联网最主要的永远都是用户,注重好用户体验,才是活动的第一准则,在做活动的前不妨多花出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在整个过程中,用户是否有很好并且清晰的体验,从而在中形成价值认同。
四、一昧追求人数
社群运营鼻祖小米,在自己口碑营销书籍《参与感》一书中,一再表达只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极致的用户体验。而我们现在做社群,总是先强调社群的人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
越多越有力量,形成一种虚伪的狂欢。
用户再多,如果不转化,一点用也没有。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真正的有价值,用户就会愿意为之付费,如果不付费,那就不是你真正的用户。
在我看来能够先培养出第一批种子用户,才是UGC社区关键(社群可以算作一种UGC)。
高质量的初始用户,往往是社群活跃度的关键。
五、销售心重消耗用户
我有什么好东西,我卖给你。
用户需求什么,我提供解决方案。
前者是销售思维,或者是互联网思维。
你可能觉得本质上最后不都是卖产品,做服务嘛,只是说法好听而已。
但我要说显然不是,拿酒馆开业海报为例。
前者可能就是会列出开业的时间,有的优惠,位置等等信息。
后者则会写让深夜的一杯酒,消散一整天的疲惫,叫上三五好友放松一下吧。
前者是主观销售,后者是激发需求,社群运营是一个慢线路,如果一味的销售客户,逼着用户埋单,只会形成消耗,建立此消彼长的关系。
六、人员配置不合理
大多数企业的做社群的现状就是“一人多管”,一个人管理N多个社群,造成的状况就是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无法做到精细化与差异化运营。
社群人员管理的配置应该是多对多而不是一对多。在人员配置上确实捉襟见肘,那也要一人分饰多角,每个成员的人设与定位不同。
在后期转化中,要有其他角色进来,完成特定工作。
用户来了,我们要把用户激活,留存,建立起信任。运营可以做些常规的运营动作,但是,只有内容研发团队才能提供用户真正想要的内容。
转化的环节,销售团队要介入进来。售后的环节,需要客服团队的支持。
这么说下来,社群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工程,需要boss协调公司的资源,才能形成完整的社群体系。
否则,只靠运营团队,社群很难成体系,也很难有生命力。
七、正视社群生命周期
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大概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当然,社群也是一样,根据运营管理经验证明一个社群的生命周期长短不等,大概率是根据社群初期的目的与用途。
社群的生命是有期限的,很多的商家可能自己会发现,社群内的活跃程度一天不如一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商家没有及时挽救,社群就会慢慢的没落,变成死群。
所以商家在群里面一定要调节氛围,尽量把社群的生命周期延长。
对于社群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延长他的活跃期与成熟期,同样进入衰退期时,也不要过多投入新成员与新资源,避免同样进入“沉默效应”。
这也是有许多线上培训机构,在社群进入衰退期后,主动选择解散,既保留了品牌的“体面”同时也为下一次聚合做出空间。
八、社群要有对应的产品矩阵
社群营销本质上是基于社交信任的一种形式,形成信任除了在不断沟通与触达是形成认同外,还需要让顾客拥有较低的试错成本,简单的表达形式就是9.9的产品、9.9的体验课。
设置好产品矩阵除了降低用户的试错成本促进成交外,还可以有效的做到用户分层,提高利润两个作用。
把用户可以通过购买过不同阶段的价格产品作为标签,有效区分同时,也可以做到不同产品的消费覆盖,满足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真正做到配合社群去迎合用户。
作者:【下饭运营】
来源:微信公众号“下饭运营(ID:riceyunying)“
本文由 @【下饭运营】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很实用,似乎马上就可以用在工作中了,感谢作者。
唉,做运营真的不容易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很深刻,感谢作者分享
手动点个赞
五年运营人,前来报道!
内容过于真实,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