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让AI写出一篇好故事,打磨大纲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本篇文章帮你了解怎样打磨大纲。这篇文章也推荐给需要使用AI创作文章的工作者提供创作思路。

现阶段,想用AI写出好故事,还是得一步一步来构思,并不能够一键成文。而打磨大纲,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步骤。

大部分时候,AI直接给出的大纲都是不合格的——剧情平淡、情节浅白、人物行动逻辑经不起推敲……这种时候,我们要如何指引AI修订大纲,把故事打磨好?

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并不是应用AI的问题,而属于故事创作的方法。既然是故事创作的问题,自然是去故事创作的方法中寻求答案。

已故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中给出的“斯奈德节拍表”就是非常经典的故事构建方法。它能够指引我们更好地把控故事节奏,并指引我们更好地把控每个节拍的情节走向。

斯奈德节拍表的结构如下:

  • 开场画面
  • 主题呈现
  • 铺垫
  • 推动(催化剂)
  • 争执(辩论)
  • 第二幕衔接点
  • B故事
  • 游戏
  • 中点
  • 坏蛋逼近
  • 一无所有
  • 灵魂的黑夜
  • 第三幕衔接点
  • 结局
  • 终场画面

那么,我们是不是把这个结构丢给AI,让AI按照这套结构来调整大纲,就万事大吉了呢?我们可以来试试效果。比如,我和AI已经确定了如下故事创意(随手用AI生成的):

《最后的乘客》

背景:现代都市,一辆深夜运行的地铁。

梗概:主角是一位地铁司机,某晚在最后一班地铁上,他发现了一个异常安静的乘客,这个乘客似乎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开局:主角试图与这个乘客交流,却发现自己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而地铁也在不知不觉中驶出了正常的轨道。

我们可以先问问看,AI是否了解斯奈德节拍表:

提问:你知道斯奈德节拍表吗?

这里用的是Kimi,看来AI已经学过相关知识,那就简单了,直接让AI参考这个结构来优化大纲试试。

提问

请你按照斯奈德节拍表的结构,重新设计这个故事的大纲,增加故事的复杂性,使得故事冲突不断、扣人心弦

Kimi

当然,让我们根据斯奈德节拍表的结构重新设计《最后的乘客》的故事大纲,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冲突。

开场画面(Opening Image)

地铁司机主角在深夜驾驶着最后一班地铁,城市的夜景透过车窗映入眼帘,平静而孤独。

主题陈述(Theme Stated)

一位老乘客与主角的对话,暗示了关于命运和选择的主题。

设定(Set-Up)

主角的生活日常,展示他作为地铁司机的平凡生活和对工作的热爱。

辩论(Debate)

主角内心挣扎,是否要深入调查这个神秘乘客的身份。

分水岭(Break into Two)

主角决定深入调查,故事进入第二幕,主角开始探索未知的领域。

B故事(B Story)

主角与一个失忆的女子相遇,她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浪漫元素。

乐趣和游戏(Fun and Games)

主角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与神秘乘客相关的线索,但每次接近真相时,总有新的谜团出现。

中点(Midpoint)

主角发现了一个关键证据,指向了一个惊人的真相,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卷入了一个更大的阴谋。

坏人逼近(Bad Guys Close In)

主角的调查引起了幕后黑手的注意,他开始受到不明力量的威胁。

一切都失去了(All Is Lost)

主角被陷害,失去了工作,甚至被怀疑与一系列神秘事件有关。

黑暗之夜(Dark Night of the Soul)

主角陷入绝望,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

分水岭三(Break into Three)

主角在失忆女子的帮助下,重新找到了希望,并决定面对真相。

结局(Finale)

主角与幕后黑手的最终对决,揭露了神秘乘客的真实身份和整个事件的真相。

最终画面(Final Image)

主角站在新的地铁线路上,面对着新的开始,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增加复杂性

在故事中加入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动机,与主角的目标产生冲突。

设定一个多层次的阴谋,主角在揭开一个谜团的同时,又会发现更深层次的秘密。

使用闪回和预示,逐步揭示主角和失忆女子的过去,以及他们与神秘乘客的联系。

在故事中穿插现实与幻觉的界限模糊,让读者和主角一起质疑所见所闻的真实性。

通过这样的设计,故事将充满悬念和冲突,每个转折点都会带来新的信息和挑战,使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参与感。

从回答我们不难看出来,AI虽然知道相关的创作工具,但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此生成的大纲只是把结构套了进去,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情节,运用是极其浅层的,故事的结构依然未能显露。

这个结果其实在意料之中,构建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此可见,想和AI磨好大纲,关键其实是我们现有思路,知道该怎么行动、有怎样的评判标准。我们先理解方法,而后才能一步一步指引AI完成大纲梳理。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运用斯奈德节拍表,来与AI协作打磨大纲呢?我实践下来,最简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步(不同故事会有差异,这并不是什么标准流程,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

第1步 | 找到主题

我们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这一点很关键。只有明确了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我们才好判断在后续给主角安排什么类型的考验,要让主角在什么样的困境中做抉择。如此,剧情才不会像一盘散沙,能够更有条理地组合在一起。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由于故事缺少主题的指引,AI给出来的情节一会儿遇上神秘乘客、一会儿遇上失忆女孩,一会儿失去工作,根本没法判断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不是合理。

当然,主题不是确定了之后就不能改了。随着大纲越来越清晰,我们极有可能在后续出现各种新的想法,再回过头来改变主题和情节走向,这也完全没问题。

第2步 | 确定三幕划分

斯奈德节拍表是典型的三幕结构。

找到主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规划故事大致的方向了。主角原本的生活是什么样?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直指第一幕和第三幕,至于第二幕则是其中经历的波折。

此时,AI生成的故事创意,很可能已经交代了第一幕时主角所处的世界,这是个好的起点。我们不需要在这一步把节拍表中的15个节拍都确定下来,只需要大致确定好开场画面、第二幕衔接点、结局、终场画面即可。

第3步 | 设计中点和B故事

中点刚好在整个故事中间,主角遭遇虚假的胜利或者虚假的失败。B故事则是对主题的考验,从另一个侧面来呈现主题。

我个人觉得,开局、中点、结局,三者就像支撑故事立起来的三脚架,而B故事使得故事主线更加立体。有了这几个节拍,故事框架差不多就清晰了。也就是说,完成这一步,故事框架基本就搭好了。

这3步,AI也许可以给我们启发,也许不能,说不准。我有试过让AI将主题与创意融合后生成大纲,有时候AI的表现很不错可以直接采纳,也有些时候AI在前3步中表现平平,全靠我自己临场发挥。

第4步 | 扩展故事

确定了主题、开局、B故事、中点、结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AI一起往其中填充细节,就像给骨架填充血肉。这个工作有点像连点成画,跟AI慢慢磨,一点一点修改完善。

至于是不是按照这15个节拍来全部填满,我其实没有做到这么严谨,下次可以试试看,哈!

以上是我在用AI写小说,打磨大纲的一些思路。重申一下,这不是什么标准流程,思想是自由的,很可能突发的灵感会打破这些步骤。

如果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说,我的这种做法肯定是非常粗糙的,只能作为一个最简化的版本,实际操作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来细化。当然啦,不同人也会有不一样的思路,这个其实没有什么的定法。关键在于斯奈德节拍表给我们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方法论,适合与AI结合打磨大纲。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不知

微信公众号:不知(ID:keep_and_deep)

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2. 净说大实话干啥!!!

  3.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4. :???: :???: :???: 拜读了

  5.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08日 更多
国际扫盲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1995年中国女作家张爱玲逝世
2016年苹果发布AppleAirPods耳机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