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爆款内容底层逻辑的探讨:什么样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编辑导语:无论什么时候,内容都是文案的核心,区别在于内容形式的不断改变。那么对于seo来说,什么样的内容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内容策略是对的?作者在这里分享几个看法。
内容是做seo无法绕过的一环,从相对比较原始的纯文字内容,到后来的图文,再到音频、视频。虽然形式一直在变,但是其本质仍然是内容的输出。
- 为什么要输出内容?
- 内容的输出是单纯地做关键词排名、保持活跃度还是公司委派的硬性更新指标?
- 有没有想过在现阶段,你输出内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如果连这些都没有搞清楚,又怎么做得好内容呢?
从seo的角度来看,内容输出无非是两个目的:
- 对搜索引擎:保持网站or账号的活跃度;
- 对用户:通过内容产生下一步的转化。可以是获得粉丝、产生购买行为等。
这两种目的可以共存,也可以单独存在。
如果单纯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在是否原创上死磕。你的目的就是应付算法,只要算法没有判定你作弊、抄袭,那批量地输出内容才是你要做的事情。
可以去看一下国内一些流量比较大的综合性网站,它输出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用户体验和质量度可言。完全在复制粘贴,大量的重复页面,但是通过量级的优化让网站获得搜索引擎更高的关注度,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
有流量了,还愁没生意么?
如果是第二种,希望通过内容触达真实用户并且产生后续转化行为。那需要的就不是草率地复制粘贴,而是先去研究你的目标用户在哪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然后针对性地出内容。
这个时候,原创与否重要,但不绝对重要。
我们的目的是促成转化,那么核心需求无非是两个。
- 内容不要被平台判定抄袭并且处罚
- 内容可以最大程度地促成商业转化
这两个目的无论哪一个,原创都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或者说,可能都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一个好的商业化内容,只要是能够满足上面两个需求,至于是不是原创,除了能满足某一部分人畸形的精神洁癖欲望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见过很多总监、内容运营主管,弃公司转化率于不顾,整天跟在新媒体文案小妹妹后面声嘶力竭地吼叫:“做内容要原创!”
这种人,我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让他趁早滚蛋。对不起,公司不是满足你精神洁癖的地方。如果在你眼里只有原创才是圣洁的,那请你也忍受没钱吃饭的痛苦。
当然,我从来没有鼓励抄袭,抬杠的请自便。
另一种情况,就是两种情况需要兼顾。既需要数量,也需要质量。
这种情况之下,增加团队配置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工作量饱和不等于压榨员工剩余劳动力,虽然资本的本质仍然是压榨,但是我们是文明社会。
打文明礼貌仗,赚文明礼貌钱。
一、如何衡量内容是否有价值?
从目前接触到的企业来看,对内容价值的衡量大都会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一切看起来井井有条,统计的维度相对也比较详细。不过大体上还是会关注内容输出之后曝光量、阅读量、点赞等维度的数据。
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完善,一切以数据为准。但是可能很多时候大家并没有意识到:数据,可能是会骗人的。
数据造假成本过于低廉,现在只要是你能说得出来的平台,都有全套的假数据方案。而且假数据做得越来越真,不是简单的一个小时给你搞十万阅读。
这种搞法傻子都看得出来,阅读、点赞、收藏、评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曲线来做假。这也是很多所谓的内容公司在做的事情,做出来的假数据,即使是多年的运营老司机也有翻车的风险。
数据并不能直接代表你要的效果。简单来说,公众号的阅读数量一定代表你的销量吗?
流量的大小是预估销量的一个维度,但是也只是一个维度。造成阅读量暴增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八卦,可能是恶俗,可能是尬蹭热点。
问一下,这几个方法拉过来的流量,哪一个对促成更高的转化有帮助?
如果单纯地想拉高阅读量,是个挺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流量市场现状之下。只要你没有下限,吃个桃桃,桃桃好凉凉不难吧?
所以对于决策者来说,把项目的数据做细是个好习惯,但是不要完全依赖数据。尤其是在内容领域,你针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很多东西需要依赖经验去做主观判断,而不是完全通过数据就可以自动得出结论。
这也是为啥管理岗位经验很值钱,人在江湖,江湖是人情世故,但是AI、数据不懂人情世故。
二、关于内容选题和品牌调性定位
我不是广告学出身,所有的经验也都来自这些年经手项目的实际操盘,所以这部分的理论无法确保完全适合每个人,权作探讨。
1. 热点需不需要蹭?
做内容的同学应该都被老板或者主管下过这样的命令:去时刻关注现在网上有什么热点,不管是啥,给我蹭!
对这个问题,个人的看法是完全没有必要,品牌本身如果能契合某个热点事件,适当地调侃一下也就是了。
但是现在我看到的是大部分品牌,包括某些头部品牌,输出的内容完全是在尬蹭热点。谐音梗玩的也是不亦乐乎,不知道各位什么看法,我觉得除了让写的人和看的人尴尬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品牌的格调。
这得不偿失,和你有强关系的热点不需要你蹭。输出内容的时候信手拈来就是了,需要绞尽脑汁去想品牌和热点能如何发生关系的行为,和舔狗无异。
2. 品牌内容要走什么样的风格,是不是一定需要拟人化?
前几年的主流声音是品牌一定需要拟人化,比如微博,微信。写文章的时候好像不自称某某哥,某某姐就不合格一样。
这种情况现在也有,但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也一样不是必须的。
首先来说,每个品牌的定性都不一样,也不需要一样。对本身经营的产品比较轻松、平民化的,适当的拟人化尚且可以。对那些烂大街的东西和领域,还是生硬地自称某哥某姐,总有点不伦不类似是而非的感觉。
团结紧张严肃认真都是好品质,不是所有人都变成逗比才叫好,也不是所有行业都变成老师才叫好。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才是春。
3. 内容和广告占比问题?
又是一个文案同学和老板打架的点。
做内容的同学总是会说广告太生硬没人看会伤害粉丝。
老板总是觉得logo不够大,广告不够明显。
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
1. 广告内容软文化
广告内容是否需要软文化?要不要绞尽脑汁把产品信息藏在正常文章里面?个人觉得看情况而言,但是做的时候要以自然为第一要素。
做的不自然,宁可不要。前面一段都是无关紧要的话,后来自作聪明地放个产品图片,或者“不小心”地留个联系方式。
永远不要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为敌,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除非你的产品可以做到和其他内容天衣无缝的对接。如果不能,我宁可选择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这是广告。
在商人和骗子中间,大家会更相信商人。
2. 广告内容占比
建议还是根据自己企业和品牌的实际情况走,不过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非商业化内容和硬广的占比建议维持在二八开。
两成硬广,对有意向购买你产品的人来说足够了。
目前就这些,对企业主和决策者来说做个参考,对内容运营同学也许是个精神发泄的入口,不过看完了暗自爽一下也就是了。
工作不是打打杀杀,那是人情世故,怎么做是对的是一回事,怎么保住饭碗又是另一回事。
本文由 @【墨道的seo杂货铺】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我也菜
我尽量改
转发朋友圈炸一下
写的可以说非常详细了,这些坑我也踩过。
好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博主这样优秀的人。
别闹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