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增长效应总是让人感觉到困难。本文讲述了数据分析驱动增长的方法论,每一点都是作者既往经验的深度总结,希望对数据分析的小伙伴带来帮助。

“数据分析要助力增长!”是很多公司的要求。然而实际执行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犯了难。看起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计算数据,这还能咋增长?有些案例讲ABtest,可版本是产品出的,裂变活动是运营做的,我只是算了一个数据呀。

今天详细给大家解答一下,到底怎么做能实现增长。

一、增长的底层逻辑

问一个灵魂拷问:业务为什么会增长?想要增长,首先业务本身不能做得太烂,其次,业务得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这两个前提下,产生了四种增长的底层逻辑:

  1. 不需要对现在做改变,只要单纯的增加投入,就能有更大产出
  2. 需要对现在做改变,要把现在某个最弱的环节补齐
  3. 需要对现在做改变,要把现在某个最强的做法铺开
  4. 干脆不做现在的,找一个更有机会的新领域

一张图可总结如下:

数据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我终于讲清楚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在这个过程里,数据分析能做什么?

二、数据助力的底层逻辑

问第二个灵魂拷问:没有数据,业务真的就不能做吗?当然不是,没有数据业务照做。你看历史上都是这么做过来的,历史上打仗都是“敌兵无数,杀敌无算”,历史上做饭都是“少许、适量、些许、片刻”,没有数据是完全可以做业务的——只是不知道做得咋样而已。

紧接着就是第三个灵魂拷问:

  • 你更喜欢“敌兵无数”还是“敌兵500人”
  • 你更喜欢做饭“放少许盐”还是“5克盐(盐罐配勺的一勺盐)”
  • 你更喜欢办事情“你再稍等片刻”还是“等15分钟就好”

每个人都更喜欢精确的判断,清晰的结果,喜欢可视化的过程。而这些都是数据发挥的作用。

所以,想做好数据助力,从一开始就得清晰思路,不是指望数据分析师提出一个超厉害的活动策划案,超牛X的产品原型图,而是用数据精确判断、可视化过程、检验结果。最好以产品化形式输出。这样给所有作战部队配地图、配雷达、配无人机,从而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三、追加投入的分析

有同学开始犯嘀咕了:追加投入,这个业务也会要钱呀,给我50万我做200万,给我100万我做400万嘛。这个还需要分析?

这个真需要分析。因为投入本身涉及好几个类型(如下图),每个类型的投入都能增加产出。

而销售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动作,投入方向不对,很容易遭遇瓶颈。常见的,比如:

  1. 过度投销售,产量不足,导致断货
  2. 过度投销售,产量大涨,导致差评/退货/投诉
  3. 过度投营销,结果没有直接带来产出,浪费资金
  4. 过度投营销,交叉补贴严重,产出不足,浪费严重
  5. 过度投营销,结果销售渠道出现瓶颈,没有产出
  6. 过度投供应,结果销售端不给力,产品积压严重
  7. 销售、营销、供应一起投,结果费用爆炸,资金链断裂

数据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我终于讲清楚了

所以,即使一个简单的:追加投入。都得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1. 目标市场潜力
  2. 销售端投入产出比
  3. 营销活动的增量效果
  4. 供应链扩张能力

这里每一步计算,都需要若干小分析点支持。比如目标市场潜力,要考虑目标用户基数、目标用户购买力、竞品渗透情况、本品牌已覆盖用户比例,这里需要行业分析的手段支持。而营销活动增量效果,又得考虑非活动下产出水平,活动叠加效果,活动对未来需求挤兑效果,活动带来薅羊毛效应(如下图)。

数据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我终于讲清楚了

因此,大量的分析工作是必不可少,可不是”给我50,我做100”这种简单拍脑袋。

四、标杆分析/问题分析

从现有业务中找出标杆/找问题,这套方法是很多同学熟悉的。

  • 如果只看收入指标,就用分层分析法,分出高中低
  • 如果结合收入、成本指标,则做矩阵分析法,筛出表现双优的个体
  • 之后,再用漏斗分析法,找出业务流程里表现最差的环节

问题是:区分出好坏以后,又该怎么操作?

  • 对于标杆而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标杆是否真的可以复制。
  • 如果标杆可复制,就把经验推广过去;
  • 如果标杆仅在特定市场环境下才能成功,那就看这个环境哪里还有。

如果标杆是特定的人/商品/渠道才能成功,就直接去找同类型的人/商品/渠道

想判断可复制性,首先得对标杆做生命周期分析+特征分析

站在生命周期角度:

  • 是否标杆初创期有特殊环境
  • 是否标杆发展期有特殊加持
  • 标杆发展是否稳定,还是昙花一现

数据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我终于讲清楚了

站在特征角度:是否只有特殊位置/特殊类型商品/特殊生理特征的人,才能够成功。这些情报的收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回顾历史数据,收集市场信息,收集历史业务动作。对门店/商品/人打标签,才能做到充分的分析。

数据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我终于讲清楚了

问题分析,在找到问题点以后,重要要解决的是:问题是否可被克服。短期内,很有可能许多问题无法改进。因此,是否有问题改进计划,具体改进了哪一点,改进以后效果如何?要做详细的数据记录,这样在多轮次对比中,才能解答:问题是否可被改善。如果能改善,就突破瓶颈,如果不能,得考虑绕开。

五、发现新机会的分析

什么是新机会点?

  1. 某个渠道虽然流量少,但转化率比其他都高
  2. 某类客户虽然人数少,但付费能力比其他都强
  3. 某个新区域/新品类虽然刚开始做,但增速比其他都快

这些都是潜在的机会点。想找出来并不困难,分层分析+同期群分析就能看出来。

问题的难点是:找出来以后,又怎样?新机会点真的有可能做大吗?现有手段真的管用吗?做大以后是不是利益就被摊平了?统统不知道。所以还是需要更多深入分析。

数据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我终于讲清楚了

这里,业务已有策略和没有策略,有两种做法。如果已有策略,则直接监控效果,观察是否越做越大,是否有边际效益递减即可。如果没有策略,则得结合历史情况,做充分的机会洞察。以发现某个用户群有机会为例,得看:

  • 现有的渠道,能获取多少该群用户
  • 哪些渠道该群用户浓度较高
  • 高浓度渠道是否特殊,是否还有可做空间
  • 现有的活动,该群响应率是否足够高
  • 现有的商品,该群用户首购/复购率哪个高

有足够的潜力基数+高响应的商品/活动,才能支撑起“机会点”,如果没有,只能交业务考虑,是否安排测试方案,从测试效果做起。

小结

综上可见,真的想驱动业绩提升,需要数据分析围绕“增长”这件事,鞍前马后做大量辅助工作,结合行业数据,历史数据,当前表现,测试结果,真正解读出增长的关键,积累经验/教训,才能实现。

而很多公司里,所谓数据分析,就是简单地计算个渠道ROI,用城市/门店和销售额做个交叉,看一下谁高谁低,那肯定没啥用。更多的数据驱动业务的方法,欢迎到知识星球上进行深度学习。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

本文由@接地气的陈老师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O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搞不清做运营分那么多职位干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增长等等。。。都被这各大招聘平台给引导坏了。。。我觉得把,本身做运营就是这些模块都要做的。分工太细反而做的更差,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活。 :idea:

  2. 看完后我不想做运营了。。。 :twisted:

  3.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

  4. 精彩的文章,甚是精彩 :razz:

  5.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6. 拉新,微信加人,
    留存,告诉他们有好处
    促活,讲沙雕段子,
    召回,发红包
    :twisted: :twisted: :twisted: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10日 更多
世界青年节
世界和平与发展科学日
1990年哈勃望远镜首次观察类星体
2001年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2014年《火影忍者》漫画完结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