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1号位:空位竞争 系列015
“大窑汽水崛起之路,空位竞争策略解析。” 在竞争激烈的碳酸饮料市场中,大窑汽水是如何突破巨头垄断,寻得发展空间的?其成功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商业智慧与挑战?
空位八卦
1. 大VS小
碳酸饮料是个大市场,对于品牌企业而言却是个小空间。为什么这么说?我国碳酸饮料市场格局已基本稳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据中国碳酸饮料市场80%的市场份额,留给国产品牌的空间其实并不多。
也就是说:在“两乐”以外的狭小空间里求生存,是长期不变的基本面。因为基本面,所以也决定了基本策—-固守区域市场。比如:陕西的冰峰、武汉的汉口二厂、哈尔滨的大白梨、北京的北冰洋。这些都是防御战的典型打法。就是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似乎大家心照不宣的不越雷霆半步。
如今,又多了一个来自内蒙古的汽水品牌—-大窑。走出了与冰峰、二厂、大白梨、北冰洋不同的路子。
2021年,大窑年销量约为30亿元;
2022年,大窑销售额达到32亿元;
32亿的体量个什么概念?
1个大窑=10个冰峰=3个北冰洋
01. 大窑:占了大的空位
品牌并非是虚拟的存在,而是存在于产品、渠道、媒介之中;存在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对品牌的评价、口碑的口口相传之中。企业通过、产品、渠道、媒介,以品牌为工具进而影响潜在消费者。品牌并非是虚拟的存在,产品是基础,进嘴巴的东西不骗人;渠道是保证,要么全域广覆盖、要么区域渗透率,听到很重要,随手买到更重要;媒介做覆盖,广告即要打给消费者看、更要打给渠道商看,占领“两个”心智,好铺货。
定价,科特勒营销讲4P,首先是产品,然后就是定价。
248毫升的北冰洋;6-8元
275毫升的汉口二厂:8元左右
200毫升冰峰:5块
500毫升瓶装可乐:3.5元
520ml的大窑:5元
凡关乎产品的问题都是大问题,没有营销做得好、产品做不好的;营销从发现、满足需求出发,第一个落脚点就是产品。产品是一个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全部理解、理解的全部。从产品命名、包装设计、戏剧化购买理由呈现,哪点也离不开需求,哪点都要从需求出发、以竞争导向,为消费者价值服务。
大窑在产品上,主打性价比:520ml,5块钱。同样5块钱,冰峰是200ml。在瓶形的选择上,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大窑的瓶型酷似“绿棒子”。这也就有了初期宣传中的那句话:喝酒不开车、开车喝大窑。当然,大窑的竞争对手不是啤酒,而是比他贵的其他的饮料—-买大窑,图个实惠。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样的价格,2倍的容量;对于餐饮老板而言是2倍的利润—-卖一瓶大窑,赚两倍的利润。所以,定价是个双向定价的问题。一个是卖给谁的问题、一个是谁来卖的问题。卖给谁是消费者购买力的问题,谁来卖是渠道销售动力的问题—-无利不起早,中间商赚的就是个差价。
渠道没钱赚,就团结不了大多数的中间派;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买卖,都不是大买卖;
更做不了全国市场!
定价是要功夫的,这功夫不只是营销的功夫,还包括经营的功夫。只有从经营的角度、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才敢动价格。一流的企业家会定价,因为价格对内是对企业战略、组织经营的理解、对外是处理及分配相关者利益关系。
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迈克尔·波特)的角度理解价格就更容易理解定价。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定价的本质是企业如何处理及分配相关者利益关系。相关利益者不只是消费者,还包括波特所提到的其他四种角色。
要么全域广覆盖、要么区域渗透率;
渠道,分销触达的根基。娃哈哈、农夫山泉、江小白都是渠道深度分销的受益者,当然元气森林也在不遗余力的深度分销。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市场,夫妻店、杂货店、零售店、餐饮店、烟酒店仍占据大量份额。在一二线城市做品牌,在三四五线城市收利润。在KA卖场做品牌,在夫妻店、杂货店、烟酒店,赚钱,做细、做深—-这是亘古不变的生意逻辑。
在渠道端,大窑先从餐饮边缘市场进入,以利诱之。大餐饮、连锁餐饮门槛高、费用高。大窑初期选择了单体店、夫妻店、烧烤店、苍蝇馆。这类门店门槛低、好说话。当然,好说话只是表面,最重要的是你的产品能让这些餐饮挣到钱—-从目前大窑自家的数据来看,其销售主力就是来自这些小餐饮店,最高时占到80%。
同样是卖货,卖谁的货不重要,重要的是卖谁的货挣钱多、多挣钱。毕竟,酒水饮料的利润还是餐饮营收重要的一环。在渠道上,大窑走在了元气森林前面,大窑的几十万家餐饮店正是元气森林想要的,渗透。元气森林的问题就在于被元气森林四个字困住了,跳不出名障,就做不出新品。只能炒元气可乐这样的冷饭。
大窑嘉宾到经销商:17.5元/箱(12*550ml)
二批商的价格为:21.5元/箱
终端到货价为:25元/箱
零售价:5-6元/瓶
核算下来每瓶大窑汽水的毛利高达3-4元,这还是不算其他销售推广政策的情况下。当然,大窑的成本其实也不高。毕竟都是水、白砂糖、桔子汁、蜂蜜(看看配料表,成本一目了然)。所以,唐彬森做元气森林时说:元气森林是当时唯一的液体比瓶子贵的饮料—-这话其实一点都不矫情。
某位大窑县里的经销商表示:在夏天,一天平均能出300多件货,600件一天也不是没有,不过600件一天,属于相当好了;但是300件一天也是能接受的。这位县里的经销商说,凭借着他十几年酒水的经验而言,只要大窑终端价不上到7-8快,假以时日大窑可以做到一天1000件,也不是不可能的。前提是,厂家忍得住、控的住。
广告既要打给消费者看、更要打给渠道商看。
我们为什么要打广告,要上央视、要做电梯媒体、要上主流商圈大广告牌?本质上要打给两类人看: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渠道商。广告在市场中的拉力作用就体现在对消费者心智的拉力、对渠道商服务、铺货的拉力。你要做全国市场,就要借助媒介的力量、更要发挥媒介的力量。广告一响,黄金万两,广告一响,渠道闻风而至。
本质上,不是广告要花钱、不是媒体要找你要钱,更不是品牌要花钱。而是一个做全国市场的机会和一个企业家的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一个没有雄心勃勃、野心勃勃的企业家是做不了全国市场的,只能偏安一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商,如逆水行舟,不进必亡。
渠道大窑玩深度分销;媒介大窑玩广义覆盖:
线下:地铁、商圈、电梯媒体
线上:京东、天猫、流量采买
电视:CCTV
内容:小红书、抖音种草
明星代言:吴京
一个字,大!可以把生意重新做一遍
2007年,达利食品对标王老吉推出凉茶品牌——和其正,凭借PET瓶装凉茶,诉求大瓶更尽兴。在加多宝凉茶上市前,和其正一直位居行业老二,销售额达到20.46亿元。靠着大瓶更尽兴,和其正6年在王老吉后面检漏,这生意做的也是神仙一般的自在。
2017年,东鹏推出500毫升的大瓶装东鹏特饮后,单就这一款产品当年营收就有6000万。2021年做到了50.2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2.50%,绝对的大单品——202.50%增长卖的就是一个大:容量比红牛多一倍,价格比红牛少一元。
大窑汽水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讲,比其他跟进大瓶装的做法又不同。大瓶装是战术的跟进、模仿,而大汽水是战略。
大——容量空位
汽水——品类
喝——动词
大窑——品牌名
大:不只是形态的big,而是认知的max。
熟悉的旺仔牛奶一直以245ml罐装和125ml盒装,如今也推出1L利乐装产品,娃哈哈的AD钙奶升级为450ml,美其名曰畅饮装,接着推出了750ml盒装以及1.5L餐饮装。大瓶只是形式,餐饮渠道才是目的。
元气森林做的更彻底,干脆把有矿(天然软矿泉水),弄出个5L装和9L装,这个路子是对的。但是天然软矿泉水是什么,不明觉厉(意思是农夫山泉是“硬矿泉水”)。另外,在起名上元气森林是越来越好,从燃茶到外星人再到有矿;在洞察需求和核心差异化卖点上,真是越来越需要努力了。唐彬森一直想要的就是大窑感觉的产品。
因为,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吃透餐饮渠道。如果只是把元气森林改个大包装、亦或是餐饮特供的易拉罐版元气森林显然是不对的—-见路不走,路才宽。
农夫山泉也把文艺气质十足的东方树叶搞大了—-900ML那么大。东方树叶这款茶饮真是农夫山泉用时间养出来的生意。换做另一个企业,早就等不到今天了。
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哪都好,包装也好、文案也好、故事讲的也好,就是名不好。东方树叶,听起来这是讲给老外听得。结果,老外听不懂,自己人也听不懂。因为,这个名字(东方树叶),至少让农夫山泉多等了两三年。
出个大包装不难,难的是如何从有形的big,到心智的、认知的max;从战术上的跟进,到战略上的占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包装玩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时间在往前2015年,今麦郎推出了1桶半、1袋半大分量方便面。其实和当下的大瓶装饮料是一个逻辑。只是,大瓶装的饮料是战术、今麦郎玩的是战略。这点其实是需要思考的。
大是什么,做大包装意味着什么?
大是成本领先,成本领先还不够,还要通过聚焦、差异化,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做大包装如果不升级为战略,大包装就只能淹没在大包装里。
2020年,今麦郎1桶半,1袋半,累计销量突破50亿份;
2022年,今麦郎1桶半,1袋半,累计销售突破100亿份;
今麦郎一桶半、一袋半的成功之处,要放在竞争格局里来看。你就能看到一桶半、一袋半不是包装战术,而是竞争战略。在一桶半、一袋半之前的方便面市场一直由康师傅、统一两大寡头把持的局面。
而一桶半、一袋半找到了市场有效的空位。包装是战术,大小是战略。想想江小白的小瓶酒,一个道理。从方便面到饮料,从一桶半、一袋半、到两瓶、两升。今麦郎把方便面一桶半的逻辑,再饮料上又玩了一遍。这点是值得很多把包装做大的企业来深度思考的。大饮料,不只是产品战术、形态的big,而是要战略的max。
对于大窑而言,30亿是个坎,50亿是安全线。和元气森林面对同样的问题,大窑刚过30亿,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大窑请了国民级的明星,但产品上的捉襟见肘、以及出新上的仓皇失措都一目了然。其次,渠道大渗透,点线面体的打通。一个是覆盖率、一个是渗透率。渠道纵深的打通还是要靠线下长期的产品活动带品牌声量。如果,接下来只靠线上媒体的空中轰炸,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的是线下活动、蚂蚁战术。
(2)推新操之过急,跟风削足适履。大窑汽水推出了0糖饮料产品。你是什么、有何不同、何以见得,0糖是个基础概念,元气森林成功的本质不是0糖,唐彬森诡谲之处就在于他用0糖的幌子,给后来的跟进者指歪了路。
0糖不是需求,是宽门——你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 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大窑显然需要的不是模仿,是自成一派。你不可能通过模仿,成为自己。
从目前的产品动销结构来看,大窑大单品的纵深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还不够。模仿,只能削足适履,要守株待兔打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单品。并从大单品中,提炼出超越性价比(5元520ML)背后的购买理由。大汽水,喝大窑,还不够,远远不够——要大单品,占特性。
(3)万里长征,第一步基础还未夯得实。草蜢有草蜢的办法,英雄要有英雄的布局——渠道渗透、服务SOP、系统链路、工厂后供应链、产品研发、动销一体化数字建设。30亿是个关,30亿更是个坎……不只是大窑,元气森林亦是如此。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新消费品牌研究社】,微信公众号:【老高商业与品牌】,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忙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会看看文章了。
作者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这一看,心里好受多了。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