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解释MTL营销流程

MTL(市场管理流程)是企业实现有效市场洞察和精准营销的重要工具,但其复杂性常常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本文凭借作者多年的产品管理经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讲解了MTL流程的核心逻辑,帮助读者快速掌握MTL的精髓。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多次提到过,IPD流程、MTL流程……其本质都是用户思维。
流程本身很简单,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流程成名于大厂。导致的结果是大家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最复杂的流程,几乎涵盖一切。
所以就有了这些说法:IPD流程太重了,LTC流程太重了;最终很多中小企业得出的结论:流程很好、很有用,但与我无关。这些流程只适用于大厂,小企业用不了…….
我自己也做了十多年的产品,从创意到量产也经历了很多轮。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比如:
- 遇到过多次生产事故,导致批量退货;
- 也遇到过异地管理沟通不畅导致的南辕北辙;
- 也有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延期问题……
这也是多数中小企业的现状,也是我个人坚持搞IPD这个方向的目的。
痛点很痛,明明有一套武林秘籍,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
但凡是复杂的,就没法落地,完全是耍流氓。
回到今天的话题。
MTL流程框架的第一层是:市场洞察、市场管理。
洞察、管理这些词都太理论化了。
这个层次本质解决的是做什么生意、赚谁的钱的问题。
以煎饼摊为例:
赚谁的钱呢?
这就要做市场的细分,比如说:
- 按人群:周边白领(赶时间)、学生(图便宜)、宝妈(求健康);
- 按场景:早餐刚需、夜宵解馋、网红打卡;
- 按需求:饱腹(基础款)、猎奇(加料款)、社交(定制款);
这里大家要明白,启动阶段,你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服务所有人,必须找到痛点最痛的人群,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比如说通过调研,你发现:25-35岁写字楼白领,不仅客单价高,而且复购稳定,最适合起步阶段。而学生群体呢?不仅价格战激烈,而且利润薄,直接放弃。
接下来针对白领把你的差异化口号打出来。
比如说:CBD白领的第五顿饭。
主打:
- 健康:杂粮饼皮+可溯源鸡蛋
- 高效:扫码预点餐,到摊立取
- 情绪价值:包装袋印“打工人专属元气弹”
搞定了要服务的对象,接下来就要解决怎么把产品卖出去的问题。
首先是你要有产品,这个是基础。比如说:
- 核心产品:基础煎饼;
- 利润产品:自律款”煎饼(低脂鸡胸肉+0卡酱料)。
接下来价格也要搞定,比如说:
对标竞品:基础款6元,成本3元;
升级款16元;
接下来再解决怎么卖的问题:
比如:
- 线下:早7-9点:写字楼下流动摊位(主战场);
- 线上:抖音直播“煎饼盲盒”(吸引猎奇打卡);
再接下来是促销策略。
拉新:
- 新客首单1元购煎饼;
- 推荐好友下单,双方得5元券;
留存:
- 周一“打工人续命日”煎饼+咖啡套餐;
- 生日当天免费领煎饼。
之后就是怎么让客户复购、持续产生裂变等等内容。这部分主要是LTC流程了。
好,今天就分享这么多了。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产品人卫朋】,微信公众号:【产品人卫朋】,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受教了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