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语:本文就日、周、月、季、年报制度的使用窘境进行了分析,抽丝剥茧,向各位运营的小白、希望进入运营行业的人们通俗易懂的表述了为什么要制作报表、各个报表的作用、出现窘境的原因。

日、周、月、季、年报制度,可能是数据分析领域最大的一个“咕咚来了”。每一个新人在进公司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个类似传家宝一样的日、周、月报模板,交接工作的前辈会告诉你:“对着模板更新它们,然后指定发给某某某几个人”。

数据分析要驱动决策!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可实操起来,到底咋驱动法?很多同学见都没见过,偶尔写几句分析建议,还被喷回来……咋整?今天系统分享一下。

破局的关键在于——不要一脚踩进烂泥坑里。和决策有关的因素那么多,指望一个神威无敌大将军公式全部计算清楚,是不可能的。

想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一步步做。

至于:

  • 为啥要发
  • 为啥做成这样
  • 发了人家看不看

从来没人解释过。

新人往往也懒得问。毕竟在各种朋友圈文章里,模型才是终极归宿,报表算啥玩意。于是这些常规报表变成了天天都得干,干了还没啥用的鸡肋。更要命的是,临时取数仍然源源不绝,让人苦不堪言(如下图)。

它是最给力的数据分析体系,却被90%的新人忽略!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讲解下,到底为啥要搞日、周、月、季、年报,它们到底有啥意义。

日、月、周、季、年报制度的深层意义如果一进医院,就让你先花1万块钱,验血、验尿、X光、全身CT等等干一轮,你会很开心地说:“分析好详细耶,我好开心哦”不?

不会!你会骂:这踏马哪里来的庸医。为啥要这么复杂!

原因本质在于——详细的数据报告是要花时间和成本的,而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花这个时间和成本。因此需要分级识别,分级处理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因此才衍生出:体温计、血压表这种简单的工具。轻度问题简单诊断就处理掉,重度问题再层层升级。

一、日、周、月、季、年报制度诞生的初衷——快速识别问题,分层分级处理

日、周、月、季、年报,基本的数据监控指标、维度都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解放数据分析师的生产力,把精力释放到专题分析/数据建模上,从而实现很大的产出。

于是你会发现:

  • 报表使用率低的公司,数据分析师加班多,绩效不明显,业务越喜欢事事要数。
  • 报表使用率高的公司,专题/建模机会反而更多,业务看着报表就能搞80%的事。

可以说,报表是整体数据分析体系核心。报表做好,处处好,报表做不好,人肉sql写到老。而且,日、周、月、季、年报,不是简单的把同一个字段按五个时间周期统计五遍,五种工具间相互配合,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二、日报的作用日报的作用——监控走势,发现短期问题

每日的数据,往往是直接供一线销售、生产、客服来看的。这样能掌握客户数、订单量、交货量、来电数、投诉数,这些每日要处理的工作情况,尽快开展工作,把手头的任务完成。

对产品、运营、策划这些后台岗位而言,每日数据除非有特别大的波动,否则单看一天意义不大。一般只在关键节点,比如大促、新功能上线等关键节点,盯得特别紧。

日报数据,更大价值在于连起来看。连起来看能发现周期性数据趋势,这样能通过每日曲线,快速判断业务是否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重大波动,能立即识别出来。很方便快速发现问题点。至于能不能快速定位问题点,则要看日报的数据能拆接到什么颗粒度(如下图)。

它是最给力的数据分析体系,却被90%的新人忽略!

三、周报的作用周报的作用——监控走势,发现长期问题

周报的数据也会给一线看,但是应用场景不一样。周报一般是周总结会的时候用。对于一线岗位,周总结会是一个小型激励、认可、学习的场景,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发现执行问题,确认执行进度。

对产品、运营、策划这些后台岗位而言,周报和日报一样,不见得每个数字都有意义,但是连起来看,意义就很重大了。周报适合发现长期性趋势问题。特别是产品版本更新,积分、会员类长线运营机制上线以后,只看一两天数据,很容易被当天特殊情况掩盖问题,看周变化趋势,更容易追根溯源,找到问题源头。

它是最给力的数据分析体系,却被90%的新人忽略!

四、月报/季报的作用月报的作用——衡量KPI,调整策略

大量公司的KPI/OKR是按月定的,工资/奖金一般也是按月发的,因此月度的数据统计,常常用来考核绩效,制定/调整策略。工作月例会讨论的时候,也不会停留在简单看结果,喊口号上,而是会对上月情况做较深度的复盘,特别是重大项目,新上线产品,团队业绩等等。

因此月报不等于四周周报之和,更不等于三十天日报加总。

月报一般报完结果,直接切入当月重点议题,一般有:

  • 本月待完成的重点工作
  • 上月未解决疑难问题
  • 潜在问题/机会点盘点
  • 年度目标跟进/决策

周报、日报中发现的,未能及时解决的疑难问题,会在月报中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特别是这些疑难问题影响到本月/下月KPI达成时,这就形成了待深入的重点问题,可以持续解决。

季报——针对季度规划,安排战术执行。

季度报是月报的升级版,起的作用和月报类似,针对季度重点问题进行回顾,针对潜在疑难杂症进行解析。有的公司是直接跳过了季报这个环节的,但是在季节性强的公司,比如服装、生鲜这种季节性产品更替,或者依靠特定季节大促销/展会带业绩的行业,季报的重要性就特别高。每季度都会对当季重点工作进行安排。

五、年报本该这么用年报——盘点年度经验,得到特定目的

注意:很多时候,年度报告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邀功请赏,激励士气,装点门面的。因此年报要怎么写,直接和写出来给谁看,想达成什么目的。

比如近年,最大的黑天鹅是疫情,不同的目的,自然写法不同:

  1. 问题分析版:疫情对年度业绩影响,对业绩走势改变
  2. 邀功请赏版:疫情以后恢复真快!我们队伍超厉害
  3. 装点门面版:全行业受影响下,我们不是最惨的,我们还挺好
  4. 激励士气版:每个团队都涌现出年度英雄人物
  5. 新年预期型:今年哪些态势会延续,哪些到此为止,明年又如何

所以年度盘点不是日报*365,如果写得不好,八成是没整明白:到底人家想看啥。别再搜模板了,认真把年度汇报对象,场合,语境,目的整清楚。

六、规矩是从啥时候开始坏掉的既然日周月季年的体系这么好使,为啥还有开篇的囧境呢

答:从偷懒的新人开始搞内卷的时候。

不止是数据新人,运营,产品,策划新人都有以下通病:

偷懒之一:喜欢搞一张巨大的,n多指标的电商/互联网/O2O指标体系大全,然后死记硬背有啥指标,没有时间概念*1

偷懒之二:不看走势,只看单点,没有时间概念*2,最喜欢问“GMV下降30%怎么分析”“日活下降50%怎么分析”

偷懒之三:不联系业务每日动作,只会拉一堆维度来过做交叉:“GMV下降30%怎么分析?

答:从渠道/客群/产品等维度做拆解,拉交叉表,哪个柱子短了就是哪个的问题……”,还是没有时间概念*3

偷懒的结果,就是看数据的时候只会纠结一点的高低,忽视趋势,忽视规律,忽视业务影响。对指标的基本走势、合理范围缺少判断能力。一惊一乍,涨个1%也要分析,跌个1%还要分析。对着每日数据纠结,反而忽视了周趋势变化,容易忽视长期问题/深层问题。

它是最给力的数据分析体系,却被90%的新人忽略!

分析就分析吧,本来拉一个每日图+标注上业务动作,可以解答80%的问题(剩下20%很有可能是运维的问题,数据出错了/系统宕机了)结果不看报表,非得临时取个数,拉一堆维度过来交叉交叉再交叉,拆解拆解再拆解。最后报告没写完,指标又涨回去了。输出成果的有用性没有提高,工作量大增,不是内卷是啥。

它是最给力的数据分析体系,却被90%的新人忽略!

当然,数据分析领域内卷的不止这点,有卷数据产品的,有卷算法的,有卷增长的,有卷用户画像的。总之,不提高业务上有用性,单纯增加工作难度,就是耍流氓。做生意,越短平快见效的方法,越好用。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来源:接地气学堂

本文由 @接地气学堂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今天在微信群里遇到一个沙雕跟我争论,我果断把这篇文章发给他了。

  2. 作者其实可以写的更细致一些,这样落地性会更强,对读者帮助会更大。

  3. 受教了

  4.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5. 一女人抱狗去看兽医。医生说:“您这只贵宾犬…”“ 对不起”女人打断医生的话:“请你尊重点儿,不要叫他‘犬’,他是我宝贝儿子。” 医生说:“请问你儿子多大?”“9个月”“请问你儿子哪不舒服?”“他最近心情不好,喜欢咬人。”“请问你儿子打过‘狂你儿子疫苗’吗?”。

  6.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运营经理唯有多学习,多复盘,多总结,多实战,才能成为优秀运营人。

  7.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 :x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2月05日 更多
国际志愿者日
世界弱能人士日
2012年南非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逝世
1901年娱乐业巨头沃尔特·迪斯尼诞辰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