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以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选择行业,以及选定行业的策略,之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选定行业后选择公司与职位的判断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会讲大家更关心的如何选择行业,以及如如何选择公司里面的职位,很多没有入行的新人会问,AR好不好, 大数据好不好,人工智能好不好,区块链好不好这样的问题,或者拿到offer不知道这个公司是不是和自己匹配,下篇我们就讲这些问题。

一、选择行业的宏观建议

大家选择了职位以后无论是产品经理、运营、市场、增长就要选择行业了,其实有一些行业有影响,但是大部分人不会一直做一个行业的互联网工作,只是年龄越大越不容易换行业。

1. 选择行业核心还是兴趣、自身优势、薪资等综合考虑

前面我也讲了行业的选择首先也是看兴趣,其次是自身优势,最后是薪资,虽然入门的薪资会有不同,但是其实做到高端的行业薪资是差不多的。而能不能做到高级岗,主要还是看兴趣与专注度。

面试和求职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不是你喜欢什么行业就一定能进入什么行业,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可以把公司比做大学,把行业比做专业。最好肯定是去喜欢行业的公司,但是有时候未必那么周全,就需要你自己做权衡。

2. 不同职业,行业限制是大不相同

比如设计师,数据分析师,初中级运营、交互设计师是受行业限制不大的职位。特别是设计师,数据分析师受行业限制最小。

互联网新人如何选择职业、行业、公司下篇

从这张图不难看出,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基本上离商业模式很远。从商业模式的制定和实施角度看,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都在产品经理和需求的下游。而不是在上游。

数据分析师虽然靠近需求,但是基本上绝大部分数据分析师只是量化商业模式的结果,或者在这个结果上做细微的调整,并不从大框架上去修改商业模式,那么只有深刻了解行业才能去改进商业模式,所以说数据分析师是相对来说换行业比较灵活。数据分析师门槛在数据获取能力,硬技能如SQL和Python。软技能如概率统计和分析思维上。

所以职业中受行业影响,不容易换行业的是高阶产品和高阶运营,这两个职位都不同程度参与到了商业模式的制定和实施当中。其中产品经理偏向商业模式制定和实施,运营则偏向商业模式的制定以及调度人、资源来运行模式达成结果。初中级产品和运营工作的内容都没有太高的竞争壁垒, 但是很多公司为了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也会考虑相关行业,但是没有高阶产品运营那样看重。

播一句这就是我不认为交互设计师和数据分析师会对产品经理的工作产生特别大的威胁,是因为交互和数据分析师都在产品经理的下游,或者说只有产品经理最接近商业模式。

硬件、游戏、VR等产品,核心业务可复用的点不多,即如果你换到大众消费品的行业,基本上之前能用的经验并不多。这当然我有接触过非常喜欢做游戏设计的产品经理,这个另当别论,他们入职就做这个行业,而且不考虑其他行业。

3. 先选择大众类产品行业,后选择其他行业

建议选择大众消费品行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无论作为产品,还是运营甚至交互增长,你做大众类行业都比较容易理解用户,甚至你自己就是用户。

1)大众消费品又有一部分属于高频交易的商品,便于互联网人验证想法。

2)面向企业的产品一般都比较复杂,场景和角色上都复杂,交易金额也相对较高,都不是靠所谓的运营能够拿下的。很多 ToB的书都总结重销售轻运营不是没有道理。

3)面向企业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这都不便于产品运营开展工作。说白了新的大客户很难拓展,老的用户需求不得不接。很多面向企业服务的公司,永恒在聊的一个话题:如何把业务做灵活而不是订制开发。

4. 不要跟风,找一个大方向长期喜欢的领域没有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一片红海。

所以说最近真正火的行业都是技术型行业。接触的新人多了,总会有人问大数据这个行业好不好,AR这个行业好不好,以及人工智能的行业好不好。还是那句话没有低薪的行业,只有低薪的职员。为啥说这些风口的行业不好。是因为最近中国过热的行业都是偏向技术驱动。一个技术过热的行业,技术是最高价值的。这种行业一般会选择偏向研发型的产品经理,因为单纯体验和数据型产品很难产生价值,也是因为你不懂技术就很难在实现和体验上面做权衡。这样的产品和交互很容易沦为研发的文档助理。以上这些内容并不排除哪些热爱以上行业的产品经理,那么就请你深入研究好技术。

5. 回归本质——看透行业本质,谨慎选择行业

“花很短时间看透本质和花一生时间才看透本质是不一样的”很多年轻人过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对一些行业作出自己“非常看好”的错误判断。个人对抗不了行业,快速看清一个行业有助于你预估这个企业的成长速度,当然企业的成长速度就是你的成长速度。

如果自己看不太清,没关系,还是用我之前的策略去找你认为能看清的人一起沟通交流。不要完全自己去下判断。这里我简单说下宏观上的策略。

头部效应

大多是赢家通吃的行业,非常符合721的格局,即头部公司占有70%的市场。一般工具、信息、社交、资讯网站比较容易出现头部效应,通讯类的微信、钉钉,有道云笔记,今日头条,或者脉脉,抖音,快手等都属于这类行业。技术驱动的行业面向大众的也很容易产生头部效应

网络破平台效应过强行业

网络平台有两种一种是单边平台,没有主节点的。比如微信或者QQ。双边市场有很多,比如淘宝,天猫,京东都可以算做双边市场。目前这个阶段做双边市场是非常难的。为什么双边市场平台少,是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传播平台,所谓信息就是撮合。2012年移动互联网兴趣,甚至把LBS中能撮合都撮合了。再剩下的可能需要区块链和芝麻信用去解决信任中的撮合问题。

2017年平台产品很少,现在如果你去一个平台级的产品公司,我感觉做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更多是瑞幸咖啡这种自己生产控制供应链的产品。

SPA市场

涌现出大量的SPA (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从商品策划、生产到零售一体化控制的销售形式) 的公司。这些公司有竞争力的原因就是至少他们控制了一端,要么是供给端,要么是控制用户。

比如樊登读书会就是一个SPA产品,和我们刚才说的瑞幸咖啡。

服务化行业都是细分领域

任何服务细分领域都有天然的壁垒,特别点即是壁垒,同样也是栅栏。最明显的就是教育行业,按照年龄学科可以进行多层的分化。每个区域都有护城河,但是同样你也不容易拓展到其他人的细分领域去。

最后说下选择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俞军老师说没有网民人数的暴涨和网页数量的暴涨,就没有搜索引擎,某种意义上说搜索引擎是网民与页面的交易节点。那么就没有搜索引擎的高速发展。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俞军老师是非常喜欢搜索的。其实任何一个行业一定周期都会迎来增长。

二、选定行业的策略

说了很多,说下战术策略,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小窍门,我们说下哪些不是特别好的行业。

1. 哪些是特别要注意不好的行业核心为技术驱动的行业

这种行业一般会选择偏向研发型的产品经理,因为单纯体验和数据型产品很难产生价值,也是因为你不懂技术就很难在实现和体验上面做权衡。这样的产品和交互很容易沦为研发的文档助理。

传统软件行业

以卖软件为主要收入,用户即客户,你很难不按照客户的诉求来开发。这类软件的特点都是用户量少,决策人多,而且开发周期不短。迭代速度较慢。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你锻炼的强度低。

外包软件开发公司

你和用户之间隔开了一个人,那就是甲方。用户诉求和甲方诉求就是矛盾的,这会极大的影响你,运营的职位外包公司一定没有,但是产品和交互也是也一样的,这种公司用户反馈都会特别慢,甚至没有用户反馈。因为运营完全不在你们这里。

传统行业转互联网

因为不同频率,就很容易出现你说服领导的情况发生。其次很多行业能互联网化的程度不同,又没有足够互联网化的动力。

国有企业

国企主要是制定市场规则和资源准入,他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互联网上。

三、选定行业如何选择公司与职位

1. 好公司中好职位是一个什么状态

什么是好的职场环境,就是这环境内你能迅速成长。无论是产品、产品运营、运营、用户增长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别人很长时间需要走的路。以下条件我深入思考过,优先级以重要性排列。

1.最好公司用户量越大越好

这个不用做过多的解释,无论是产品、产品运营、运营、用户增长、数据分析师用户量越大,你做一点点修改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一般用户量相当于你拿到一个显微镜,但是巨大的用户量相当于你拿到一个电子显微镜。那你能做的事儿的数量级和精细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解释下第二条,如果用户量大还能高速增长就更好了。

2.最好快速发展

做金领互联网人(以后说互联网人就泛指产品、产品运营、运营、用户增长、数据分析师)就是下判断,下判断就是决定不做什么。这就需要每天你需要做的决策特别多。但是这个决策的内容也需要质量和影响足够大。而不是那种你把按钮放左边,还是右边的那种决策。用下厨房CEO的话说,因为疫情用户量和业务量暴涨,他们每天的决策量是之前一年的量。这样的环境成长能不快吗?

3.最好是前后台都做,靠近用户端

这个主要是对新人说的,这样可以快速理解前后台是如何交互的。有助于以后做好产品设计。只做前端(当然了现在互联网成熟度没人这么分工了)一般会不太理解数据是如何存储的。只做后台后续的选择会少。

4.有一定的自由度

如果领导一直握着你的手做方案,你就很难验证你自己猜想。产品和增长还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失败了成功了这样的感悟才最深。

5.配合的环境足够复杂

就是你的这个环境有数据获取机制,有数据分析师,有风控,有法务,有市场人员,有相关方越多越好,这样你会比较容易很早的适应协调多个环节。

6.丰富的资源, SOP化

一般大公司都有培训视频和培训体系,以及大公司一般都把SOP标准化做的很好。SOP有助于你快速的熟悉和掌握一个职位。同时SOP本身就是看待业务的一个视角。中小型公司缺少这个视角。

7.所在业务线核心

主要是因为核心业务资源最丰富的。外部压力大,内部压力越大,容易出成绩,竞争和挑毛病的人也多。而挑刺的人多了,有助于互联网人看待自己的业务。

8.团队比较有高手,你在里面排名中下等

如果你在团队里太靠前,要么说明团队太弱。要么说明你年龄太大。团队里你比较弱,说明学习进步会更快,这团队值得学习。互联网人是需要切磋的,需要陪练。

9.团队愿意教你

这个很好理解,有一个师父学习速度必然快。但是还是没有前面的那部分环境重要,如果你动机和方向和明确。你可以完全自学。但是环境没有就真没办法了。

10.团队气氛比较融洽

大家是对事儿不对人的,有科学实验精神,而不是说你说一个想法,他无理取闹。

2. 按照公司体量作为选择标准

选公司方便掌握的就是按照体量来选择。这个世界是用体量决定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新人选择公司的标准,3,5年的互联网人逻辑和这个不一样。

1.上市、PreIPO公司中的黄金战队

例如微信、抖音、淘宝、支付宝

主要考虑点就是 团队足够优秀,环境用户量一般日活跃用户量亿级,因为用户量大,决策质量大,影响力也大,公司内部资源都很好,相关的软实力,如人脉关系,可以接触到的信息也非常好。

2.上市 PreIPOD轮 独角兽 现象级公司核心业务

例如京东电商部门、拼多多商品和用户部门、美团外卖。

主要考虑点就是团队足够优秀,环境足够稀缺,一般日活跃用户量也有千万。因为用户量大,决策质量大,影响力也大,公司内部资源都很好,相关的软实力,如人脉关系,可以接触到的信息也非常好。基本上和黄金战队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3.一线二线互联网公司的非核心业务领域

例如头条、美团、滴滴或者BAT不是非核心业务。

是否是核心业务怎么判断呢,就是面试时候问下业务收入收入公司收入的百分比。主要看中的还是大企业的内部资源,以及大公司背景有助于未来的发展。环境上,一般都是做细分供给的验证,或者业务导流,因为是非核心业务,所以自由度也高一些。用户量要看业务线,百万日活到几十万日活跃不等。

4.上市PreIPO D轮 C轮 细分领域的头部明星企业

例如:VPIkid 作业帮 猿辅导、雪球,贝壳等等

在某个细分市场做到老大的,这个也值得去。这说明核心业务的老大和团队也是不错的,从用户量上来说,根据业务类型用户日活从百万日活到几十万日活跃不等。有一些标准的流程,但是不会特别好。这是因为人员规模决定做一个标准化投入产出不高。

5.D轮 C轮 细分领域的腰部企业

在某个细分市场做到第二集团,内部还是有一些很优秀的职场人,也非常值得一职场新人学习。根据业务类型用户日活从百万日活到几十万日活跃不等。基本上没啥标准的流程了。

6.B轮 规模在100~200左右的初创公司

会有一些还不错的职场人,高管会比较不错的,但是问题是新人接触不到。配合的部门不会特别复杂。这是由于公司规模决定的。根据业务类型用户日活从百万日活到几十万日活跃不等。但是如果你成长快会委以重任,并且你可以接触的业务面会比较大, 问题是由于用户量和公司规模都缺乏精细度。

7.传统软件公司

主要还是从规模上入手来看,这些行业特点是基本上工作习惯和职场专业度会好于创业公司的草台班子。

8.A轮、天使轮公司 100人~5人

既然对外招聘,特别是天使轮的公司,说明还不是一个很牛的公司,一般独角兽公司初创人员都是CEO之前的人脉。不会去开启所谓的社会招聘。用户量不好评估,可能百万日活到几十万日活跃不等。甚至绝大多数初创公司都没有用户。你去了更多的是自己学习相关知识,在公司只是一个实践的环境。

3. 公司里的业务看难度

特别说下非核心业务领域、天使轮公司要考虑是验证需求和供给,还是只是验证一端。一般大公司的非核心业务都是验证细分市场即验证需求,要么就是验证供给,比如给原来的用户通过相同的渠道推送新的产品或者服务。

4. 从职位和成长度来看

总结一下下具体职位优先级:

1.核心业务的前端和后台。

2.做业务核心的后台。

3.做公司支撑行后台,比如公司内部的会议系统,报销系统等。

4.支撑技术实现的职位,比如公司服务器统功耗的系统,或者说发券报错的系统。

做了5年左右的产品,或者一直在大企业 ,需要考虑从0到1。考虑进入到高速增长行业。

 

作者:阿润的增长研习社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润的增长研习社(ID:arungrowth365)“

本文由 @阿润的增长研习社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两个程序员在聊天:程序员A:“哥们儿,最近手头紧,借点钱?”程序员B:“成啊,要多少?”程序员A:“一千行不?”程序员B:“咱俩谁跟谁!给你凑个整,1024元拿去吧!”

  2.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 :x

  3. 也没什么,怎么就被感动了呢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3日 更多
小雪
1953年扫盲标志被颁布
1920年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