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这么牛,为什么不创建自己的品牌
一个营销人能够去帮助各类品牌,持续地看清他们的目标消费者,获得对自己“要为谁做什么”的深刻意识,进而解决好发展过程中,那些存在于品牌表达层、交互层、传播层的一系列关键难题的乐趣和满足感,要远远超过了自己去操作一个品牌所能带来的满足感。
如果你碰巧也从事品牌策略,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我想你肯定也和我一样,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条问题:
“既然你们营销人都说自己能让品牌从0到1,那为什么不自己去创造一个成功品牌呢?”
表面上看,这个问题还蛮合乎逻辑的,但就好像我们经常会质疑那些自己过得一团糟的情感专家,又凭什么去指导别人的情感生活呢?
不过如果仔细推敲的话,我想这两种情况还是有着显著不同的。
这里面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营销人所熟练掌握的是创建品牌的基本原理,包括但不限于如何聆听用户,如何明确品牌核心价值,以及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等等。
而我们并不能将这些经验与能力,直接等同于在任何一个行业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另外一些专业知识(尤其是行业知识)、经验(比如融资与团队管理技巧),以及在这个行业谋事所必备的资源。
换句话说,上述要素或许是一个营销人自己来操作一个品牌,并获得成功所不可缺省的一系列前提。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我们的内心动机。
比如,在我看来,一个营销人能够去帮助各类品牌,持续地看清他们的目标消费者,获得对自己“要为谁做什么”的深刻意识,进而解决好发展过程中,那些存在于品牌表达层、交互层、传播层的一系列关键难题的乐趣和满足感,要远远超过了自己去操作一个品牌所能带来的满足感。
而后者在我看来,则总是意味着你必须去学习那些自己很可能并无天赋,也无积累的行业知识,去解决那些自己并不擅长,也很可能并无兴趣去解决好的棘手问题(我的意思是,除非营销人发自内心地喜爱一个行业,并为此做足了学习的心理准备,否则他就没有理由要考虑自己运作一个品牌)。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待在甲方,当然相反的轮调也同样成立。
道理我们都懂,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不去尝试,没有经历一些过程,我们就很难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愿力”,让内心“动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换言之,那种在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四十不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体验,似乎的确很难在一个阅历较少的年龄段里发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如果将一个人的早期生活理解为是在努力走过前半句话,好让我们能充分地感知到自己的各种可能性的话,那么接下来更重要的,则是要去做好后半句话,做好对“非我”的剥离工作,好让我们能专注在极少数会令内心感觉愉悦的事情上。
换个角度,这与一个品牌只有去关注了足够多的,目标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才会更加明了“我是谁”的过程何其相似。
基于这样一个感悟,我突然想到在2019年,更为理性的一种良好祝愿,似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尽早地意识到自己的“愿力”,尽早明确自己的“价值发现”,趁着年轻,努力尝试一些原来没尝试过的角色。因为总是有那么一些可能被我们日后总结为“浪费”的时光,成为了我们可以更好地剥离“非我”的途径。
作者:宇见
来源:微信公众号“宇见(ID:yujianyingxiao)”
本文由 @宇见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