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字的广告,为什么有的惊艳,有的翻车?
每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发生场景,当它是某种现象的佐证时,它就具有无法质疑的权威性;但当它和用户发生关系时,则会变得非常脆弱。
作者:圈圈
来源:微信公众号“出格创意(ID:chugeclub)”
最近,比利时公益组织 OVK/PEVR(Parente of Road Victims) 为了让大众意识到开车发信息的危险系数,联合创意机构 Happiness Brussels ,推出了一个名为“ BlindMetes.com ”的地理定位平台。
这个平台通过数据库技术,将谷歌地图作为文本编辑的背景层,配合专门定制的个性化字体,让用户能直观地换算出因驾驶途中发信息所产生的“盲驾距离”。
比如当你打出“ almost home ”这 11 个字符时,就代表着这 289 米的距离里你处于驾驶盲区。
或者当你发消息给伴侣说:“ will be ten minutes late honey ”时,假设这辆车的时速是 90 ,那么就意味着有 592 米的距离处于驾驶盲区;但如果你当时的车速是 120 ,那么这辆车就有 789 米的距离是处于失控状态。
这个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在开车过程中用手机发信息有多危险。
所以当最后被问到“how many meters are you driving blind ?”时,你会发现,这些真实数据的说服力,胜过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
其实用数据说话的广告创意并不少见。最近宜家的格林威治概念店也用数据丈量距离的这种方式,和大家玩起了数字游戏。
在格林威治的街道上,宜家制作了很多块计步广告牌,分别提示大家从这里出发到宜家店的步行距离。上面这幅图的意思是:你只要走 9293 步,就能到达宜家店。
这是宜家为了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特意设计的步行指南。无论你在这个城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选择健康又环保的步行方式去宜家逛逛。
虽然看似操作简单,但却充满了小心机。首先,这样的计步牌迎合了当下运动打卡的潮流,容易吸引大众主动关注。
其次,数字唤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这个数据是否真的精准呢?那就只有去走一走才知道。
这个创意不仅有效引导了品牌绿色出行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与大众互动的机会。
当然,除了上面这两个用数字量化距离的创意方式,数字还可以用来代表某个人。比如 Olay 在今年妇女节的广告里,就用不同的数字来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谁说和女人相关的数字只有年龄,还可以是有温度的故事。
“ 88 个全天拍摄的星座;
24 小时待命守护生命;
聆听每 1 位微博粉丝与世界的共鸣;
出道 9 年勇往直前;
18 年如一日传承国粹;
17 年在台上位观众制造欢乐;
体验过四大洲 25 个潜水点;
12 号球衣浸透永不言败的汗水;
……”
将大家对数字的好奇变为对故事的追问,不仅能够让品牌有效触达用户内心,也让这些数字成为品牌独特的传播载体。
这让我想起当年香飘飘就靠一句“一年卖出 3 亿杯,杯子能绕地球一圈”的广告语成为大众眼里的“销量王”(至于真相如何,消费者也不会去深究)。
但同样是用数字来做文章,也有反面教材。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高露洁牙膏因为在广告里说“ 14 天就能快速美白”,就引发过不少的争论。
广告播出后,就有很多消费者表示自己坚持使用产品 14 天,根本无法达到广告中所说的美白效果,存在虚假广告的嫌疑。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小编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品牌对客观数据的认知有所偏差。
每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发生场景,当它是某种现象的佐证时,它就具有无法质疑的权威性;但当它和用户发生关系时,则会变得非常脆弱(高露洁)。
所以,品牌想要利用数据的权威性来为品牌背书可以,但千万不能拍脑袋决定,否则一旦被质疑,就会遭到巨大的市场反噬。
作者:圈圈
来源:微信公众号“出格创意(ID:chugeclub)”
本文由 @出格创意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