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导演张大鹏,用广告做了一个“白日梦”
《啥是佩奇》带给大家的新奇和感动让人记忆犹深,这一次,张大鹏为OPPO新拍了一部广告片,看这部片子,仿佛做了一个白日梦。
要说今年最红的广告导演,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都是年初时火遍全网的《啥是佩奇》的导演——张大鹏。
《啥是佩奇》带给大家的新奇和感动让人记忆犹深,让人感觉到张大鹏这位看起来黑黑瘦瘦的导演身体里,闪耀着不可估量的光芒。所以张大鹏一出新作品,烧脑君就会马上跑去学习欣赏。
这不,听说张大鹏为OPPO新拍了一部广告片,竟放话:“咱们这支片子如果希望刷屏的话呢,我希望大家还是相信我,无条件地听我的。”
什么?!想让客户爸爸无条件闭嘴不BB,这仿佛是一个白日梦。大鹏导演这是膨胀了吗?不多说了,赶紧去新作品里看看吧。
短片伊始,张大鹏从梦里醒来,经纪人激动地告诉他:“你火了!”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种采访、颁奖、聚会,听不完的掌声、握不完的手、签不完的名,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让大鹏导演好像在做梦一样。
但他还是清醒地告诉自己:你要冷静,这些成功都是源于客户和代理商对你的信任。
正当烧脑君对大鹏导演的谦逊而佩服地点头时,大鹏导演话锋一转,无视客户的要求开始自顾自开始设想新片的拍摄。
大鹏导演设想了一个歌舞片,故事发生在一对产生争执的母女身上,争吵后的女儿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穿越回了80年代,看到了年轻时的妈妈穿着时髦穿梭在舞池中自由潇洒的样子。看到年轻两代的母女两人目光交汇到一起,亲情激烈碰撞时,大鹏导演不禁被感动地落泪……
可客户爸爸不吃这套,负责人喊醒沉醉的大鹏导演,掏出OPPO Reno,用 10 倍混合光学变焦放大了片场的穿帮的咖啡杯。并且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广告和产品完全没有关系。
在陷入质疑漩涡时,大鹏导演猛然醒来,原来刚刚关于广告片的拍摄全都是自己的梦。这时,当客户再来问自己广告的想法时,大鹏导演谦逊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依然是关于母女的梦幻穿越故事,但不再那么浮夸。
这则广告片用“戏中戏”的方式,纪录了大鹏导演爆火后一次创作的过程。在看似幽默的外衣下,深藏着哲理。大鹏导演亲自出演,展现了一个人成功后的膨胀到做白日梦,最后被现实敲醒。
而穿插在其中的OPPO 10倍变焦,就显得很自然。OPPO 10倍变焦在片中一方面扮演了拉近母女关系的桥梁,一方面又扮演了打破导演白日梦的放大镜。
就这样,在内容与情感为主基调的同时,自然地将产品和故事紧密连接,呈现出一个特别的短片,这就是张大鹏导演的魅力之处。
回顾张大鹏导演的作品,可以发现每一个故事都那么有趣,片中的产品仿佛是为故事量身定做,但故事又是在围绕着产品在展开。
我们挑几个张大鹏导演不太为人知的作品讲一讲。
如今,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人们对健康生活又了更高的追求,对食物中的卡路里也越来越在意。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华为请来了当下爆火网络的土拨鼠演绎了一个有趣的反转故事。
片中的小土拨鼠也用上了华为Mate 20系列的AI卡路里识别功能,机智的两只“土拨鼠”检测到花生的高热量后,果断地将花生丢给了胖土拨鼠。而面对老鹰的突袭时,胖土拨鼠自然是跑不掉的。但在千钧一发之际,胖土拨鼠用用AI卡路里识别出自己的热量高达4000,为了保持老鹰的老鹰只好放弃了这顿油腻的大餐。
最后以名场面——土拨鼠咆哮,结束了短片。华为Mate20 的AI卡路里识别功能也就这样被大众自然愉悦地记住了。
类似的有趣创意还有为了推广mate 20大广角功能的这支广告片。
此片获得了2017中国广告影片金狮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导演奖,为链家团圆三部曲中的《老张的团圆年》。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采用了彩色和黑白结合的拍摄手法,通过女儿的旁白将故事清晰有层次的呈现。
原本喜庆的结婚庆典,因为老张的到来变了味儿。由此从女儿的角度,道出了中国传统离异家庭背后掩藏的诸多伤痕。
女儿王佳宁从小因为父母离婚跟妈妈而改了姓,离婚后的两人也未重组家庭。之后逢上佳宁要找房子,没有精力带孩子,无奈之下只好叫上妈妈爸爸过来带孩子。在这期间,分开甚久的一家人再次感觉到家的呼唤,亲情的吸引。原来不管走多远,分开多久,人都是恋家的。
而在故事的发展中,链家的几次出现也毫无违和感,与情节完美的联系在了一起。
张大鹏导演还有许多精彩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例如《婆婆妈妈的年》、《QQ20 周年微电影》、《爱下去,才是家》……
擅长用叙事及喜剧风格传达情感的张大鹏,通过极强的洞察把简单的产品与故事糅合升华,最终使得他手中的好内容拥有了穿透媒介门槛,打破人群层级的力量。
回顾完张大鹏导演作品的烧脑君,成了一个大写的大鹏吹。你呢?
作者:烧脑君
来源:微信公众号“烧脑广告(ID:shukewenzhai)”
本文由 @烧脑广告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看完后感觉上了一堂课
精彩的文章,甚是精彩
看运营派评论区就像回家一样
里面个个都是人才
说话又好听
超喜欢看评论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每次刷抖音的时候,都会想这个是怎么拍的,多远的距离拍的,哪个角度拍的,用了什么构图,我家产品可不可以也这么来一下,累人
据说未来十年会更苦逼,吓得我抓紧学习做笔记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