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什么是品类?相信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本文从产品与品类、品类相关概念、品类分化、品类融合、品类思维应用五大方面对品类进行讲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看下去呀~

营销的底层逻辑,是满足客户需求,而客户需求对应的便是“以某品类解决某种需求”

消费者用品类思考,用品牌表达。所以品牌占据品类,便是抓住了消费者底层需求。接下来我们对品类进行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章目录:1. 产品与品类  2. 品类相关概念  3. 品类分化  4. 品类融合  5. 品类思维应用

一、产品与品类

1. 什么是产品

产品含义更广,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

产品更多是从物理层面去定义,如护肤精华是产品,品类是从需求层面去定义,抗老/美白精华是品类。可以说,产品包含品类,但品类不仅仅等于产品种类。

2. 什么是品类

品类,与消费者需求或者利益点相关,这也是品牌需要占领的战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是从文化洞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角度去定义婴幼儿奶粉品类。想到给中国宝宝买奶粉,便想到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飞鹤。而在这个过程之后,才是用新鲜的产品卖点去促进消费者选购。

在这里,奶粉是产品,是物理属性,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是需求属性,品牌占据了需求属性,便能影响消费者决策。

一方面,品类可作为产品划分的一个单位,但另一方面,用品类的思维梳理策略则更为重要。

二、品类相关概念

了解品类,才能更加了解生意。

只谈品牌,那只是发现了冰山一角,“品牌+品类”才是整座冰山。

品类最核心的两个概念:品类心智和品类特性。

1. 品类心智

简单理解,心智就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关键词,这是由大众消费者的认知决定。例如:加多宝的品类心智是预防上火,沃尔沃品类心智是安全。

而品牌,是消费者心智中品类的代表。消费者先产生需求,然后联想到某种品类,再决定选购的品牌,这是消费者逻辑。

从消费者角度看,品类心智有两大特点:数量有限和聚焦原则。

a.数量有限

数量有限指消费者心里能记住的品牌数量有限。想起某个品类,脑袋里只会浮现7-9个品牌,排名越靠前,被消费者选中几率越高。这就是在早期定位中,品牌们经常讲第一、冠军的原因。

例如:世界杯上“海信电视,中国第一”的广告宣传,“打造XX中国第一品牌”的定位口号等。

在品类思维里,叫心智首选。把品牌打造成品类的代表,成为消费者心智首选,是品类终极策略。

b.聚焦原则

聚焦,是指消费者沟通,要简单、集中。传播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逻辑,编码越复杂,解码存在的信息表达就越不完全。因此信息越冗余的时代,表达就更应精简。品牌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传达的点更应聚焦。

例如聚焦销量,“10罐凉茶,7罐加多宝”,香飘飘奶茶“绕地球一圈”,简单易记,凸显出品牌销量优势。又例如美妆聚焦功能,薇诺娜“专注敏感肌”,韩束“巨补水”等,直接表达核心诉求。

2. 品类特性

指最能代表产品卖点品牌利益点的关键因素,通常是销量、功能、技术等硬性指标,较少涉及感性利益。品类的特性,是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由企业的实力和技术决定的。

品类特性是品类思维最核心逻辑,如人设一样,需要反复打磨和思考,才能找到最具代表性,最具攻击力的品牌之矛。

品类特性的提炼,可从消费需求入手,用技术和资源去满足需求。

例如:汽车不仅要代步,还要有身份感和操纵乐趣,于是宝马主打“操控”属性。

可以从市场趋势入手,去创造新的需求,打造全新的品类概念,抢占心智。例如:智能手机品类逐渐代替功能手机,苹果利用iphone一炮打响,小米前期抓住“发烧、性价比”抢占低端。

还可以从竞争对手入手,通过定义对手,来定义自己。例如:青花郎捆绑茅台,喊出“中国两大酱香型白酒之一”,百事对标可乐定义“年轻激情”。

三、品类分化

品类分化和品类融合都是市场不断细分的原因。

分化,是拆解品类特性的过程,是纵向做深市场的结果。社会发展,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便催化了品类分化的出现,如人类细胞一样,不断分裂新生。

因此,品类分化看的是未来。简单而言,就是品类出了新功能,形成新的品类特性。

例如:鞋子的分化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保护脚底,发明了简易草鞋。后来,战争和地位的需要,鞋子出现第一次分化,出现了皮靴,不仅更好保护双脚,也成为贵族身份象征。为了不让裙子裤子沾湿泥水,高跟鞋又随之诞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被不断开发,鞋子也不断分化成更多的细分品类:运动鞋、休闲鞋、豆豆鞋、马丁靴等。

例如:电视的分化

早期的黑白电视,随着色彩和厚度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彩电、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超薄电视等。过程中产品的基础属性清晰度、色彩饱和度、美观度不断被优化。同时网络电视的发展,也让电视的智能化越来越高

家庭电器的分化,从一个水壶,分化出专用的煮蛋器;电脑的分化,从大型台式电脑,分化出笔记本和平板。只要社会向前发展,分化就会继续。

看到品类分化的规律,便能快人一步掌握先机。

四、品类融合

顾名思义,品类融合就是把不同品类特性结合起来,诞生新的品类,是横向拓宽市场的结果。品类融合的要义,是为品牌的发展找到新的原动力。

例如:不同品类的特性交叉,诞生新的品类

果汁+果粒=果粒橙,苏打水+果味饮料=元气森林,燃油车+电动车=雷凌双擎。

例如:现有品类特性与社会属性交叉,赋予新的生命力

彩妆+国风=花西子,坚果+萌=三只松鼠。

不管是品类分化还是品类融合,都是为品牌品类找到特性的一种方法。

在这个“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的时代,传统定位方法公信力不断流失,能不能把握得住,不是靠资历脑补概念,看清楚品类发展的过程,找到品类的特性,才能找到生意。

五、品类思维应用

策略人的武器,是思维。用品类推导策略就像精准制导导弹,往往能够一发入魂。

用品类思考策略的基本逻辑:

1. 目的:让品牌成为品类代表,成为心智首选,占据品类第一。

2. 基本原则:用品类思考,用品牌表达。

3. 研究方法

品类地图:研究品类分化和品类融合的发展过程;

消费心智:人群需求和人群洞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理解心智特性;

品类市场:市场大小,竞争者多寡。

4. 核心策略:品牌=X,X即是品类特性,“一词”简化表达,大道至简。

5. 占领心智策略

聚焦原点人群:消费者中最具代表性的顾客为品牌发声;

聚焦原点市场:销售渠道、传播渠道选择;

站在竞争对手旁边:市场领导者需要引入竞争对手,共同教育市场;

打造信任状:明星背书、机构背书、专家背书、权威背书;

6. 策略配称

品牌配称:名称、视觉锤、品牌表达;

营销配称:用创意创造心智第一、用销售方法创造销量第一;

产品配称:聚焦核心品项,夯实USP;

服务配称:售前、售后、话术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总结:

之所以强调品类的重要性,在于品牌真正要占据的是某种需求,是消费者的逻辑。不应限于企业的逻辑,只局限在不能表达解决消费者问题的物理性产品。

产品是粗放式的工厂产物,在消费者需求不断进化的同时,产品也需要不断进化。品牌从需求的角度占据品类属性,才是品牌的终极发展之道。

 

本文由 @藏锋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实在!很多事情并没有捷径,有捷径也轮不到你。比如我每天坚持看运营派!!

  2. 这一看,心里好受多了。

  3. 喜欢精读文章,但是又不见的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4.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 :o

  5. 据说未来十年会更苦逼,吓得我抓紧学习做笔记

  6. 每次刷抖音的时候,都会想这个是怎么拍的,多远的距离拍的,哪个角度拍的,用了什么构图,我家产品可不可以也这么来一下,累人

  7.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8. 说的太对了,对我太贴切了

2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2月05日 更多
国际志愿者日
世界弱能人士日
2012年南非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逝世
1901年娱乐业巨头沃尔特·迪斯尼诞辰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