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仁说 来源:公众号:单仁行
本文由 @单仁行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编辑导语:在巨头遍布的重资产行业,初创公司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认养一头牛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独到之处?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让1000万中国人沉迷“养牛”的神奇之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天喝一瓶牛奶,这是很多中国人记忆深刻的符号。
高频的需求也让乳制品成为了一个红海市场,伊利、蒙牛、三元、光明这些奶制品巨头在市场中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任何新入局的玩家,想要在巨头的地盘上蹭一蹭汤喝,都相当困难。
但是,最近这几年,有这么一家企业,用一种意想不到的商业模式,不仅在乳制品市场喝到了汤,还从巨头身上割下几块肉吃。
这么一颗夺目新星的企业,叫做“认养一头牛”。
伴随着这家企业一起的,还有“创新和骗子”的争议。
在巨头遍布的重资产行业,一个初创公司凭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认养一头牛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
其实,说认养一头牛很年轻毫不为过,他们2016年10月才在杭州成立,到现在还不到6岁。
但是,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2020年期间,认养一头牛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0%、年销售额达到了20个亿,在2020年双十一期间,霸榜各大电商平台。
在一个相对传统,而且拥有蒙牛、伊利这样绝对巨头的行业,认养一头牛能在红海中找到蓝海,完全是靠的一套特殊的“认养模式”。
我们仔细研究了这套商业模式,它就像一个海绵。
其中既有我们在单仁行跟大家强调过的订阅会员制模式,又有我们在课上跟大家讲过的数字化全网营销的影子,还有加盟推广的层层分销。
假如你把视频和文章全部看完,你会发现这家企业还真是个杂交水稻,起得快,产量还高。
它的会员服务有三种模式给消费者做选择。
第一种是云认养。就和我们在支付宝上云种树一样,类似于养成类游戏,用游戏来体验一杯好牛奶是如何诞生的。
第二种是联名认养。用户通过购买季卡、年卡的形式获得联名认养权,享受送货上门这些会员定制服务。
这种模式其实跟传统奶制品企业的订奶方式差不多,只不过是线下玩到了线上,你认养了一头牛,你就能喝到这头牛的奶。
第三种是实名认养。这种模式就是成为养牛合伙人,有一定的高门槛。
合伙人不仅能获得奶牛的命名权和使用权,还可以推广分佣,跟企业一起合伙做生意。
当然,这个做法也受到了传统消费行业的诟病,你跟消费者交易就行了,你竟然还想拉着消费者上船跟你卖东西?你这是直销呢,还是想搞传销?
虽然有争议,但是我觉得这种创新很有意思,因为会员制的核心是什么?
不是用户成为会员就有多少折扣,这样所有企业都可以叫做会员制企业,大家没有任何差异化。而是需要用户的深度参与,企业是围绕着用户做产品和服务。
建立会员制,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和用户的关系。在传统的供需关系之外,要能让消费者和企业产生更紧密的一种弱合作关系。
这一点决定了会员制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和不同玩法。
认养一头牛通过会员制吸引和锁定长期用户,在锁定之后,牛奶之外的附加值,才是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参与度的关键。
相对于传统的买卖关系,会员制更加在意服务体验,体验好了才能留住人。
要做好体验,就要了解目标用户的特质,讲好自己的故事。
正如一个不会做饭的厨子,不是一个好司机,卖什么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吆喝什么。
认养一头牛虽然做的是卖牛奶的生意,但不吆喝牛奶,而是吆喝云养牛。
它在全网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我不生产牛奶,我只是替用户养好每一头牛”的营销故事,把用户带入进了品牌之中。
我们对比一下其他品牌的宣传,大家都在从产品和品牌本身出发,更偏向于用陈述事实的角度,说我的产品有多么好。
用户除了接受这个设定,很难对品牌本身产生代入感。
你是谁,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而认养一头牛,是用特定专业的知识和认知,教育用户,把牧场实际经营的场景故事化,把枯燥的数据信息讲出了有血有肉的生活气息。
比如我的一头牛每天伙食费80元,吃的是进口燕麦,住的是配套幼儿园和产房,每天听听音乐,享受一下按摩,每年还有产假和体检。
用户一听,坏了,怎么一头牛过得比我还好?好奇之余,用户就可以去认养自己的牛,通过直播的形式,探视自己的奶牛每天在干什么。
一份好故事和好奇心,成为了开启营销的大门。
用户参与感有了,直播的透明化也让用户对于牛奶品质更加放心,信任度也提升了。
这一切又最终导向会员制形成闭环,不断地刺激新老用户的成交。
数字化的全网营销,不仅仅是从线下打广告,转到去线上打广告这么简单,还需要更加精准地触达,让品牌形象深入目标用户的心中。
全球知名的研究机构,尼尔森数据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在左右消费者购买决策方面,商家直接打硬广的影响力只占到7%。
讲一个好故事,用故事驱动用户好奇和关注,再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自己的故事全网触达,这是全网营销常见的软广手段之一。
农夫山泉讲了一个大自然搬运工的故事,李宁讲了国潮的故事,元气森林讲了一个无糖健康的故事,认养一头牛就是讲了一个替用户养好牛的故事。
通过“自媒体+社交电商+直播”进行全网触达,让用户自发性地线上传播,最终实现线上直接的成交转化。
认养一头牛成立之初,就是依靠吴晓波、丁香医生这些内容生产大V的站台,收获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当时仅仅一个吴晓波频道,就能为认养一头牛一周带来200万的营收。
尝到了甜头的认养一头牛又在抖音、小红书、微博全网平台发力,并且借助2019年直播带货的兴起,出现在了薇娅、李佳琦的直播间,借风起势。
截止目前,认养一头牛的全网粉丝超2500万,会员超过1190万。
此前我们多次分析过短视频直播营销,假设一个用户是一个节点,那么短视频直播就可以帮助企业驱动每一个节点,链接一张巨大的用户网,创造转化的可能。
而且,数字化的全网营销可以打破数据的孤岛。
当来自不同平台的私域流量建立起来之后,企业可以通过自建数据库,对用户细分,实现更为精准的产品触达。
当然,我们回归到本质,认养一头牛也不全是风光无限。它还很年轻,企业的成长才刚刚开始,品牌的建设终归是一个长期主义。
无论是场景化的好故事引流,还是数字化的全网营销转化,都是辅助的抓手。做企业比的不是有多快,而是走得有多远。
从这一点上看,再好的商业模式最终都要归于到产品本身。
我们依然要问自己一个核心的问题:“我的产品和服务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用户愿意为这种价值买单吗?”
就像认养一头牛,假如未来用户持续的增多,它在线下的牧场有足够的牛吗?还能保持独特的数字体验和个性化服务吗?
假如没办法保持,那么,再好的的商业模式也会变成一场灾难。
当然,对于我们更多企业来说,认养一头牛走的差异化道路值得借鉴。
这种商业模式其实有广泛的成长空间,它通过故事与营销参与感,降低了传播成本和沟通成本,形成流量复利。
这些故事以线上视频和直播的形式沉淀下来,不断地积累长尾流量,最终实现更大面积的传播,与更深层次的品牌建设。
它不一定只能用在乳制品行业,也可以认养一个工业器件,认养一头猪。
不管是认养什么,只要在营销层面牢牢把握住核心思想:
企业提升用户的参与感,把买卖关系升级为弱合作关系,借助于数字化的全网营销,让产品和品牌触达更广的用户群体。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加上产品本质不出问题,巨头背后依然有着属于每个企业的机会。
作者:单仁说 来源:公众号:单仁行
本文由 @单仁行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说到心坎了,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思路。
说的太对了,对我太贴切了
“你的头怎么像机关枪一样?” “?” “秃秃秃秃秃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