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是未来 SaaS 的标配,但不是万能药

最近几个月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创造内容)很火,也有越来越多的 SaaS 公司把 AI 当作自己产品的卖点,去跟客户和投资人讲故事。

似乎无论做什么 SaaS,都要加上一个 AI 才能体现自己的先进。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 2018 年,当时区块链很火,所以很多人就想方设法把区块链融入产品到里面,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很多「SaaS + 区块链」的概念。

在我看来,AI 和 SaaS 有一个非常契合的地方:

训练 AI 需要大量的数据,而 SaaS 在业务场景中会连接非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 AI 发展得更好,而 AI 进步之后又可以进一步地赋能 SaaS,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同时获取更多的数据。

世界上知名的 SaaS 公司几乎都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了 AI 能力,比如说 Salesforce, Shopify, HubSpot, Atlassian, Zoom,等等 [1]。

所以说 AI 是未来 SaaS 的标配。

但是 AI 并不是一个万能药,它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应该把 AI 用到正确的地方去,而不是什么场景都加上 AI 去作为卖点。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谈一谈:

  • 在 SaaS 领域中,哪些场景适合使用 AI?哪些场景不适合使用 AI?

  • 我们使用 AI 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哪些场景适合使用 AI

第一, AI 适合处理那些具体和重复的流程性工作。

比如说在电商客服领域,客户问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按照标准文档流程找到答案,也很少有人愿意每天回答这些重复性的问题。

所以通过结合 AI 的智能客服型 SaaS 产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型的问题。

又比如在财务领域,处理发票和记账属于重复琐碎但是又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些工作本身对于员工来说非常枯燥无味,同时人工处理也容易出错。

这时候就可以通过 AI 的图片识别和语言处理等功能来完成相关工作,既为企业提升了效率和准确率,也让员工可以把时间花到更有价值的其他事情上,一举两得。

第二,AI 适合那些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工作。

举个例子。

AfterShip Tracking 产品可以帮助电商卖家为他的店铺消费者提供快递追踪服务。

我们原本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

连接全球各地的物流商数据,告诉用户他们的快递进度。

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不是「我的快递到哪了」,而是「我的快递什么时候送达」,同时并不是每个物流商都能提供准确的预计送达时间。

所以 AfterShip Tracking 基于累积了 10 年的快递物流数据,运用 AI 技术智能计算每件商品的预计送达时间,很多时候甚至能够做到比物流商本身更加精准。

AI 是未来 SaaS 的标配,但不是万能药

(图片来源:https://www.aftership.com/edd)

人类并不擅长处理海量的数据,传统的软件也并不能生成智能化的建议,而这恰恰是 AI 擅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 AI 与 SaaS 结合,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我看来,AI 和 SaaS 确实在很多具体的业务场景里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因为 SaaS 本质上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目前阶段的 AI 所擅长的也是解决具体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在各个业务场景下都要想方设法加入 AI。

# 哪些场景不适合使用 AI

第一,创意型的内容创作领域,比如说专栏文章、电影和音乐。

在 ChatGPT 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问我如何看待用 ChatGPT 生成的文章。

我的观点是:

AI 生成的文章缺乏价值,我宁可花几天来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帮助他人,也不愿意花几分钟生成一千篇质量一般的文章来提升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

我写文章有一个原则,就是:

我一定要分享一些别人没有说过的,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是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相关主题的内容,而我对此没有独特的见解和实践经验,那我绝对不会为了蹭热度去写相关文章。

而目前 AI 却是需要大量类似内容的输入,才能生成新的内容。

对于创造全新的观点和概念,特别是与人的感受和思维相关的,目前阶段的 AI 并不擅长。

并且哪怕后续 AI 可以生成新观点,新概念了,我认为也不应该完全由 AI 来创造内容,因为无论是文章、电影还是音乐,它都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这方面我还是比较坚持真人创造的内容会更加合适。

AI 可以生成大量的内容发布在网络上,但是数量多并不代表这种价值观正确,而如果读者误以为这些内容都是由人创作发布的,从而认为网上大多数人都这么想,那么这对于读者的价值观肯定会造成影响。

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用 AI 作为内容创作的辅助工具,用它来搜集信息,提升效率,但是决不能用它来替代内容创作本身。

Stack Overflow 也在社区内禁止分享用 ChatGPT 生成的答案,因为目前用 AI 技术生成的代码回答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实际上却没有经过详细验证,正确率并不高,这对于想要寻找正确答案的读者来说是一种误导 [2]。

第二,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的领域。

 

因为 AI 缺乏道德观 (至少在现阶段),无法判断某件事情是否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对于那些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的领域,我们不应该用 AI 去构建服务。

比如说之前就出现过照片识别系统把人脸识别成了动物的情况,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3]。

又比如在 ChatGPT 推出之后,有人发现可以通过 ChatGPT 获取关于「如何谋杀一个人」和「如何入室偷窃」的详细步骤 [4],这无疑也会对人造成伤害。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因为 AI 的能力很强大很好用,就忽略了它可能造成的伤害,反而应该因为 AI 的能力很强大,所以我们更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在那些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的领域。

在这方面谷歌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因为 AI 可能会生成一些不好的内容,对谷歌的品牌造成影响,所以他们目前不会对外推出类似于 ChatGPT 的 AI 服务 [5]。

# 使用 AI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人们有权知道是 AI 正在为他提供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服务型 AI 可能会越来越像真人,但是作为服务提供方,我们有责任告诉客户「目前是 AI 在为你提供服务」。

如果对方可以接受,那么就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如果对方无法接受,也可以选择拒绝我们的服务。

但是无论如何,客户应该对我们如何提供产品服务有知情权。

第二,我们需要建立机制去监管和处理一些特殊场景。

我相信大部分利用 AI 提供产品服务的人初衷是好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因为技术的局限性和场景的多样性,AI 可能会做出我们预期之外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些机制去监管和处理。

比如针对一些特殊场景进行更加深入的测试与审查,并准备好异常情况的备案,等等。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可信赖AI的伦理准则》[6] 里面有挺完整和详细的阐述,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 总结

SaaS 的全称是 Software as a Service,但是真正的重点从来都不在前面的 Software,而是后面的 Service。

客户要的是业务结果,而不是技术工具,至于你为客户带来结果的服务背后用的是不是 AI,客户才不在乎。

所以对于那些具体重复的流程性工作和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工作,我们可以使用 AI 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 AI 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也不应该什么 SaaS 都加一个 AI 作为噱头去跟客户和投资人讲故事。

尤其是对于创意型的内容创作领域和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的领域,我们需要谨慎使用 AI。

同时在使用 AI 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 人们有权知道是 AI 正在为他提供服务;

2. 我们需要建立机制去监管和处理一些特殊场景。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见,如果你有不同观点,也欢迎在评论区与我进行探讨。

参考链接:

[1] https://www.smartkarrot.com/resources/blog/top-ai-companies/

[2] https://meta.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421831/temporary-policy-chatgpt-is-banned

[3] https://www.forbes.com/sites/mzhang/2015/07/01/google-photos-tags-two-african-americans-as-gorillas-through-facial-recognition-software/?sh=69c40cd5713d

[4] https://twitter.com/davisblalock/status/1602600453555961856

[5] https://www.cnbc.com/2022/12/13/google-execs-warn-of-reputational-risk-with-chatgbt-like-tool.html

[6]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10224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对于大家都热衷的热点话题,总会去分析别人背后的行为

  2. 留言催更! :-D

  3.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者的分析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

  4.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 ;) ;)
    做运营太难了。

  5. 很深刻,感谢作者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30日 更多
蟹老板生日
1835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诞辰
2006年微软公司全球发布WindowsVista
2016年“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4年仅剩最后一个月啦~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