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张图告诉你,什么业务适合做商业IP

如何判断自己的业务,适不适合做商业IP呢?比起“是谁做”,“谁适合”显得更为重要,这篇文章通过分析各种业务情况,告诉我们什么业务才适合做商业IP,推荐给想要打造商业IP的人群阅读。
怎么看商业IP,有老板视角和路人视角。我来说说,你们看看对不对。
毕竟我给老板做咨询,也有付费会员,信息面更广。
老板视角,这是机会,性价比和回报周期都不错;
路人视角,这是无脑跟风,雷军做起来是人家本来就是IP。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全面。
他们的关注点都在「是谁做」,但关键不在这里,而是「谁适合」。
我认识几个老板,想做IP也没完全做起来,人设属性不强,流量粉丝数据也没那么高,但就是赚钱。比如,珠宝、茶叶、企服。
原因是他们的业务,更适合做商业IP。
从某个角度说,「谁适合」比「是谁做」更重要。如何判断自己的业务,适不适合做商业IP呢?我提供一种方法,见下图:
用几句话简单解释:
一、人强&品强
新产品需要教育市场,最初马斯克是为特斯拉站台的,因为这是新技术新事物。
小米是知名品牌了,但汽车还是新产品,所以需要雷军。
另外,头部主播卖知名品牌,都要低价福利,大部分情况都不赚钱,目的是打品牌、低转高、做复购、现金流…
二、人弱&品强
情况相对少见,因为供求的强弱关系有点畸形。
畸形带来的后果,就是利润低。比如,抖音的生活服务主播,星巴克或麦当劳这种品牌。
三、人弱&品弱
这种双弱,才是现实情况,绝大部分人都面临这个问题。
所以才要做商业IP,把人设做上去,像第四象限的人强品弱进军,理论上就破局了。
为啥不把品牌做上去?你以为是不想吗?是做不到呀!
四、人强&品弱
这个最适合做商业IP,有利润,对品牌也有帮助。
常见有两类情况:1.非标品 2.有品类无品牌的产品
非标品,最典型的是知识付费,卖课这种虚拟产品。所以看到卖课卖得好的,都是强人设的IP。
这种非标品,或者服务类产品还有很多。
有品类无品牌的产品,典型的是农产品。常见的卖法是溯源,但咱们地大物博,很多时候还是要靠IP背书的。
总看到,明星或大V偶尔卖卖农产品,秒光。然后拿一个政府给的奖状,双赢。
参考上图,看看自己的业务,适不适合做商业IP。
作者:韩叙
来源:微信公众号:“韩叙HanXu(ID:kenengyouxihanxu)”
本文由@韩叙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说到心坎了,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