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是热爱更重要还是稳定更重要?这篇文章采访了一些2024年面临毕业的传媒影视同学,了解他们未来的规划,通常有读研、考公、就业的三种去路,他们逐渐进入后内卷时代,选择张弛有度的提升和竞争。推荐给即将毕业的群体阅读。

最近,高考刚刚落下帷幕,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多了51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每年高考前后,张雪峰的高考志愿直播间都十分忙碌与热闹,他曾在直播间给普通家庭学生的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建议和答疑解惑,其中有两条就是「打晕孩子也不能学新闻学,因为不好找工作」;「学影视剪辑,没必要上大学」。言论一出引发了争议和热烈讨论。

那么,2024年,传媒影视的同学究竟就业如何?毕业生们最终流向了哪里?

1号随机采访了一些2024年面临毕业的学生,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我们期望用这些个人化的案例,来为他们提供一个观察的窗口。

一、本科生:备考ing,家庭是最大的避风港

J同学:2002年,河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正在准备考研二战

「我现在是在准备二战考研,没有工作打算。影视专业为什么选择考研?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讲,首先第一点就是因为我的高考是文综没有发挥好,比平常少考将近40分,所以没有达到我理想的本科预期,所以说想继续考研提升学历。第二点是家庭原因,因为我的父母就是大学老师,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他们的观念里小朋友念书就一定是要从本科、硕士、博士这样延续。第三点是社会原因,因为现在毕业生太多了,工作不好找,许多工作都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所以说,考硕士是一定要考的,哪怕一战失利也要继续。因为我本人的人生规划是想象父母一样进大学当老师,所以是一定要读到博士的。所以说,考研它是一个第一步,哪怕国内上不了也要上国外的。

而且我的家庭是可以支持我一直学习考试,没有任何问题,家里人也是一直跟我说让我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不用担心经济和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目前来说,就业我基本上是没有想过的。」

S同学:2002年,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正在备考公务员。

「像咱们广播电视这种专业在小地方很难找工作的,都得去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实习,我家在小城市,不想离家太远,也不想去北漂。但影视专业在小城市没什么企业,电视台风气不太好,就业面比较窄,所以就打算考个我家那边的公务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行。而且身边的同学也都在准备考公,考研,投简历(找工作)的很少有定下来的,以前吐槽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今天变成了『毕业生就业的法宝』。」

2024影视毕业季图鉴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

根据智联招聘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针对2024届毕业生调研形成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显示:2024年双一流院校和普通一本院校的同学选择继续升学深造的比例远高于2023年,51%的毕业生同学更加看中工作的稳定性,相较去年提高10%。地域因素、家庭因素成为00后找工作的重要原因,因为家庭的开明与支持会使更多的同学会选择考公考编,即使是脱产二战。

二、硕士生:规划完成时,兴趣是最大驱动力

W同学,00年,北京某985高校硕士,电影创作专业,目前即将入职湖南影视公司。

「我觉得今年整体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同学都很难找到特别心仪的工作,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比较安稳的体制内的工作,选择考公考编或者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等。但我觉得我不是特别适合安稳,所以还是想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我觉得我人生目前为止都很顺利,不管是考研升学还是工作,因为我很J人,所有的都会提前计划好,对自己的人生或者是后面的几年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像我的本硕都是选择同一个专业方向的,但是是不同的细分的小方向,本科为我积攒了一些人脉,一些资源,硕士则是让我在学业上更进一步,让我有意识地去积累一些实习经验和项目的经历,以便能够快速地适应就业市场。

我拿了好几个offer,都还挺好的,只要去面试的基本就没问题。我觉得我的求职优势在于,一方面就是我有比较多的实践的经验,因为我本科到硕士都是在同一个行业内;其次呢,就是我有意识地会去规避信息差,就是找工作要有一个前置的意识,不是说你到了毕业季你才要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想好未来的规划。所以平常也会注意和一些师哥师姐沟通,另一方面就是关注一些行业内的公众号,了解市场行情。」

我个人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前置规划,提前了解打破信息差,多多为最后心仪的工作做准备和铺垫。

L同学,99年,北京某985高校硕士,视听媒体运营专业,目前还在求职中。

「最近还在找工作中,拿了一两个offer,但是公司体量不大,所以还想再看看。因为身边很多朋友同学都已经确定了不错的工作,所以还是有一定焦虑情绪。但像我们985硕士毕业找工作肯定还是会有一些优势的,特别是在一些编制岗位,或者是事业编、机关单位的这种岗位肯定会更有优势一些,但是比如说像互联网大厂、传媒类或者是泛影视行业的工作,其实并不太具有特别大的优势。

我未来想做导演,因为热爱所以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但因为我本科学的是广告专业,和影视关系不大,所以又进修了三年,硕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学习还是让我更有底气了一些,拍的片子也拿了一些奖项,也跟朋友一起合作创业过影视工作室。但我自己心态上其实还是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新手来看待的,目前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规划是想先往剪辑后期方向靠近,去做一些影视项目,想跟一些大项目积攒经验和资源。

我个人给大家的工作建议:首先是感兴趣相匹配,其次是越早越好。」

H同学,97年,南京某高校硕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gap中。

「我目前在休息,也想去工作,但目前也没有合适的,也不能随便找一个上,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啥,感觉硕士读完了也没有一技之长。而且我家在河北,影视设计之类的工作也很少,感觉也不想去。我之前打算准备省直市直来着,但正好那几天毕业在忙,我就没来得及报名,而且之前也老是出去玩,没有好好准备,所以就打算再等一年看看吧。

我也没有必须要上班的焦虑或者紧迫的感觉,可能因为家里父母也没说我,他们也挺希望在家多呆的,因为之前一直外地读书,而且我和我男朋友感情也很稳定,毕业之后回头订婚结婚,感觉工作没啥特别紧迫感。而且我身边的同学跟我一样,(offer)啥也没有,就也在找工作中,感觉咱们这种专业就业率也不是很高,大都自由职业吧。

好不容易把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那些搞完,想好好歇歇走一步看一步吧。我感觉我还是有点懒散,也没有给自己提前规划特别清楚到每一步去做什么,所以也就没那么着急找工作。

所以在我看来,工作嘛,不用急,早一年晚一年找到都没啥事。」

对于很多传媒行业的硕士毕业生来说,不论是选择读研、升学深造或者工作,大多数同学已经提前构思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在他们身上,按部就班和松弛感相互交织,单纯内卷没有必要,选择自己合适的赛道去为之进行奋斗,自己把控未来的生活节奏,自由职业或者gap为研究生就业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三、博士生:就业窄化,高校科研或成为唯一选择

M同学,北京985博士,戏剧与影视专业,目前准备入职。

「自从1月毕业之后,陆陆续续在投简历,我的求职意愿是京内的高校教师岗。在没有毕业之前,最担心的能不能顺利毕业,毕业之后发现,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其实比毕业更难。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焦虑,但还是有退路。因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高校招聘非常激烈,甚至有博士已经开始选择入职北京的专科院校。如果在北京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实在不行可以去京外找工作。

1月以来,我投了6个高校,其中由于第一学历的原因,还有专业方向不符,2个报名被驳回了。有三个高校经历了两轮面试,还有一个至今没有消息,大概是没有进入考核流程。目前收到了一个offer。准备入职了。

其实想说虽然我后来是985的硕博,但由于第一学历的原因,在求职的时候还是会被卡住和一些歧视,这些都没办法很正常。据说,有的高校同样是入职,985的同学工资就会比普通学校的同学会高一些,这些名校光环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避免的,而且确实出来的学生也有差距。

像我们博士毕业之后就业面还是很窄的,大部分人应该是进入了高校工作,教师岗居多,还有一部分是高校行政岗。选择读博的人,应该还是对学术有追求的,大多数还是要进高校或者科研单位工作。大家知道留在北京越来越难,所以很多人求职已经不把重心放在北京。也许会面向自己家乡或者南方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其实最重要的考虑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J同学,94年,北京985博士后,戏剧与影视专业,目前在求职中。

「我今年快出站了,焦虑吧倒也还好,最近也在提前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我目前是只考虑北京的工作,毕竟是在北京上了这么多年学,身边的同学、朋友、人脉都在北京,而且北京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都是全国最好的。

我之前博士后入学体检,偶然查出来了身体的问题,还好有导师帮我联系医生,不然我现在可能就噶了,要知道北京的医疗资源是全国最好的,所以之后我肯定是会选择北京的。但是这两年就业确实比较难,非常的卷,我也没有太大要求了,北京高校就行。」

对博士生来说,科研单位和高校是最好的选择,可以继续为了自己的学术抱负不断努力。但高校的应聘条件也越来越高和严苛,甚至有些地方的三本类院校或者大专都开始只要博士学历,第一学历、名校学历在找工作环节中占据重要影响。

四、1号结语

每一年的6月对毕业生来说都是酷暑难耐,毕业生们为了就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是每一个打工人的苦涩现实。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工作机会,而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则被迫非升即走。体制内的竞争岗位从过去的百里挑一到如今的千里挑一已是常态。余华曾在接受访谈时曾说过:编辑这个岗位,放到20年前压根就没大学生看得上。但是今天《当代》今年要招6个编辑,结果有6000人报名,而且这6000人都是硕士或博士以上的。无独有偶,某地方中小学教师编制招聘学历要求为博士。可以说是当今时代内卷的最直观印证,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但在和各位毕业生深度沟通之后,1号发现:过去内卷的定义和概念已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毕业求职者们。

「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威泽曾提出:当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在今天被理解为「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和努力都可称为内卷。」就是人们不断自我驱使努力,不断怀疑甚至内耗自己,但并无所收获。

但在今天的毕业生的身上,展示出的他们并非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而是基于热爱、兴趣和主观原因主动调整自身去适应市场的新环境。虽然都是在去努力和竞争,但出发点和结果已大不相同,前者更注重外部成绩的获得,后者更注重自身的体验与积累。也可以说,毕业求职者们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内卷已逐渐认清工作的本质,选择张弛有度的提升和竞争,走向「后内卷时代」。

后,既带有时间的延续,又带有一定的反叛精神。

00后的本科生们有家庭作为选择的底气和避风港;硕士生们会为了热爱的工作提前准备和铺垫,前置意识和人生规划更加鲜明;博士生会因为学术抱负更倾向于学术和高校工作。很多选择影视工作的同学更重要的原因是兴趣,毕竟唯有热爱才可应对高强度工作和不规律的作息。

后内卷时代,毕业生们已不再一味地为了卷而卷,而是会从自身出发,去北上广工作是因为自己的热爱和抱负,回老家考公考编也是为了自身的平稳生活。毕竟他们这一代人,更加看重仅有一次的人生体验,为自己而活。

最后,祝每一个毕业生毕业快乐。

 

作者:青梅

来源: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ID:zcfhxy)”

本文由@传媒1号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2. 昨天晚上睡前还思考了这个问题,好巧

  3. 说的很详细,涨知识了

  4. 拉新,微信加人,
    留存,告诉他们有好处
    促活,讲沙雕段子,
    召回,发红包
    :twisted: :twisted: :twisted: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08日 更多
国际扫盲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1995年中国女作家张爱玲逝世
2016年苹果发布AppleAirPods耳机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