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近期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瑞幸咖啡的强劲挑战。本文将从促进老用户活跃度、开拓新渠道、以及品牌战略等方面,对星巴克中国的策略进行分析,并探讨品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增长。

星巴克中国23年营收被瑞幸超过,这是标志性事件。在咖啡大战中,有很多分析瑞幸的文章,但很少有人讲星巴克,因为是老品牌没啥可写的吧。其实星巴克中国最近做了挺多策略,都是之前没有的,我简单拆解一下。

先说背景。

瑞幸总营收约34.5亿美元,首次超过星巴克中国的31.6亿。而且瑞幸在持续开店,超过1.6万家,星巴克是7千。以上是2023年数据。

星巴克更惨的是,2024年Q2中国市场同比下降8%,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

某个第三方报告说:中国咖啡市场年均增速15%。

也就是说,抛开数据口径的问题,得出大致结论:中国咖啡市场大盘在涨,但星巴克中国的收入却下降了。

不仅增量用户大部分涨在瑞幸们身上,星巴克自己的存量用户也被吃掉不少。此消彼长,落得被超越的结果。

品牌怎么做增长,都有啥策略打法?

这不仅是星巴克关心的问题,也是各大品牌必须要面对的。大体分为三部分:促活老用户、开拓新渠道、跟随做品牌。

接下来展开说说。

1、促活老用户:变相降价抢「价敏用户」

星巴克说过不参与价格战,但实际上已经在变向降价。在直播间或自己App上都有劵,能更便宜的买到饮品。

印象很深的是,多年前星巴克说不做外卖,因为会影响饮品质量。

但后来还是和饿了么做了专星送,其实是迫于国人对外卖的依赖,以及应对瑞幸的崛起。

还有,对于抖音这样的平台,星巴克之前的态度也很不屑,现在都拥抱了。

不想碰这些营销渠道,核心是想守住品牌,不稀释「第三空间」这个理念。毕竟一杯咖啡成本很低,真正值钱的是品牌溢价。

所以我们看到的变相降价,一定是星巴克的迫不得已,是特别不想做的事。

既然这么不情愿,为啥要降价呢?

把用户分层,需求强和品牌忠诚度高的用户,肯定不会流失,是坚定站在星巴克这一边的,这个群体是核心但量级不可能大。

真正在多个品牌中摇摆的,是价敏用户。哪里便宜去哪里,哪里搞活动就去薅一下。

这部分用户量级大,且促活难度小,优先级最高。

如何触达这部分用户呢?用渠道筛选。

价敏=有时间,把券投放在时间成本更高的平台就行了,比如直播间。

在这个渠道里,首先筛选掉不看直播电商的用户,通常情况下这部分人的时间更宝贵;其次,用户领券下单的成本比直接付款高很多,使用起来相对更麻烦。

通过这个渠道发券,本质就是筛选用户。

让我想起来王慧文曾经讲过的经营分层。案例是麦当劳用纸质优惠券这个渠道,筛选出价敏用户。因为用纸质优惠券的成本更高,收集、携带、撕下来,非常麻烦。

发券也可以节省成本。

星巴克做了精细化的发券策略,用官方App会发现其中一类优惠券限16点之后使用。

很少人会在傍晚之后喝咖啡,会影响睡眠,所以客流量本身就小。这是这个品类的特点,也是用户习惯和需求场景。

只有这个时间段才能用券,节省了服务成本,也不会让正价用户因为排队影响体验,是不错的精细化策略。

2、开拓新渠道:在下沉市场找存量用户

星巴克的品牌影响力,是从高线城市向下覆盖的,这是传播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即使当地没有店,也有人知道这个品牌。

另外,口罩后有一线城市人口向老家回流的现象,也会把生活方式和品牌认知带回来。

这是品牌资产,也是星巴克的「存量用户」。开店,就是触达这些用户的渠道。

从数据来看,也验证了这个趋势。

星巴克在下沉市场的活跃用户增速,超过了高线城市,销售增速是高线城市的两倍,主要原因就是开店数量的增长。

以24年Q2为例,星巴克新进入了20个城市,累计覆盖了900个县级城市。

在拥有10亿人口的下沉市场,星巴克或许找到了自己的「存量用户」,持续开发就会有增长。

但问题是下沉市场的用户,不具备星巴克「第三空间」的典型消费场景,商务场合大多在饭局而不是咖啡局。

所以消费频次和客单价有天花板,相对高线城市较低,这是用户习惯,很难被改变。

市场广度大,但深度不够,是星巴克在下沉市场遇到的问题。

3、跟随做品牌:IP联名也是战略

战略上可以有两个方向,差异化战略和跟随战略。前者是主力,后者是补充。

星巴克核心肯定是差异化,卖品牌卖文化卖空间,这是一直以来的优势,就不展开说了,没有啥新鲜的东西。

这里主要想说「跟随战略」:IP联名。

年初星巴克中国做了首次IP联名活动,就是「大闹天宫」。让这个国外品牌和中国民族IP做结合,同时做了挺多传播工作。

但是用户都被瑞幸教育过,看到联名活动很难提起兴趣,除非特别有创意或有爆发力。

而且瑞幸的长期、大量、高频的做IP联名,在内部已经运转成机制,在市场上也有认知,也积累了人才,在这事上绝对形成壁垒了。

但不代表星巴克这么做就没用。

站在竞争视角,星巴克做IP联名,就是在这个领域做的「跟随战略」。

不去挑战瑞幸在IP联名的领先地方,而是通过模仿跟随策略,来获得市场份额。

这事不可能做的比瑞幸好,但如果能稀释对方的营销效果,也有价值。

这种跟随战略,案例挺多的。

抖音是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像快手和视频号在后面追赶的时候,曾经都会对标抖音。比如会看抖音头部大v的覆盖率,或者热点话题的跟进速度。

同样道理,抖音也曾先后对标过B站的中视频和小红书的图文,也看头部覆盖等等。

用户视角可能会说,我不会去抖音看何同学和影视飓风。

没错,但抖音也必须有他们才行。试想如果这几个头部是某个平台的独家,对其他平台来说影响会很大,这就是跟随战略的价值。

尤其在存量用户的竞争下,各大品牌在产品和服务上很难有差异化,营销就是必经之地。

在营销层面,差异化+跟随战略,才组成整体打法。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韩叙】,微信公众号:【韩叙HanXu】,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2. 关注作者很久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很多点子其实真的是可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

  3. 知易行难

  4.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P

  5. 好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博主这样优秀的人。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3日 更多
小雪
1953年扫盲标志被颁布
1920年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