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你可能有点迷惑,我要如何在新媒体这一行业快速成长?本文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新媒体新人该如何打怪实现成长。

新媒体运营新人如何打怪成长?从我还是个新人时说起:

我刚毕业找工作时,最大的诉求是:有人带(你是不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呢~)。那时想法很简单:我要多学习、攒经验,工资什么的都不重要。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杀死了这个想法,因为我开始认识到,别人并没有义务带你成长,即使是你的领导。

当我还是个实习生时,我满怀期待想着要做有意义的事,让自己进步。当我工作后要招一个实习生时,我想的是让他分担一部分基础的,我不想花费时间精力的事情。

站在不同的立场,你会看到不同的诉求。

如果你是一个新人,不要抱着找一个有经验的人带你就好了,重要的是自己多观察,学习和探索。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几年工作经验,那么可以多尝试小结、沉淀一些方法论的东西,不论对你运营体系的构建还是带新人都会有帮助。

在我看来,新媒体运营新手的打怪之路,主要有三个阶段:熟悉点,连接点,连接线。

第一个阶段:熟悉点

熟悉点是最基础的执行阶段,比如我大学时在门户做实习编辑,每天都要按时保质「搬运」文章,提炼文章亮点发微博,对文章进行排版发微信…

新媒体运营日常工作与编辑类似,常见的「点」有:

内容方面

▪ 找素材;

▪ 公众号排版;

▪ 定时推送公众号内容;

▪ 日常内容的编辑/创作;

▪ 多渠道的内容维护。

用户方面

▪ 用户消息处理与互动;

▪ 微信群运营。

数据方向

▪ 竞品分析;

▪ 常规运营数据统计。

这个阶段你需要能沉下心面对不断重复的工作,每天配图、排版、改标题、定点发文章、在后台回复各种看起来很无聊的消息…

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因为做这些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啊,因为你排版那么多文章,依然不知道如何取用户喜欢的标题;你回复了那么多后台消息,依然没有整理好一个常见问题的回答表单;你做了那么多运营数据统计,也说不上来未来工作中哪些可以进行改进。

既然这样,你又为什么觉得运营是一件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呢?

我记得以前在门户发文章,带我的老师要求我在每篇文章前加一个相关文章推荐阅读的超链,所以我就加了。说实话那时候我觉得好麻烦,也不知道做这件事的价值是什么,更别谈怎么做得更好了。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用户阅读的习惯和体验,谈及 [关联阅读推荐] 这个话题,花了很长的篇幅解释在文首,文中以及文末加阅读推荐的区别,以及利弊。我恍然,看似简单的一个关联阅读推荐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

我记得第一次运营公众号时,我在推送时间上比较随意,时而中午时而晚上。那时候领导说,你固定一个时段推吧,我说好。很久以后才知道,在固定的时段推送是为了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

我记得最初喜欢花很多时间在排版上,根据不同文章定制不同的排版,导致整个公众号的排版特别乱。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一个种种花不论是保持内容输出的稳定性还是视觉的一致性,对建立用户认知都很重要。

这些都是我曾经经历的点。

第二阶段:连接点

当你熟悉了各个点之后,你会渐渐看清他们的联系,或者说每个点的价值在哪。

拿一个公众号文章举例,当你关注一个点时,你看到的可能是排版好看,文章写得不错,配图不错。当你关注一条线时候,你看到的可能就变成了这篇文章内容与公众号目标用户是否匹配,再判断做得好或者不好。因为配图、内容和配图最终都是为了服务公号的目标用户。脱离了这个,你只是在自嗨

就好像你觉得一些鸡汤文标题千篇一律,字体大,排版丑,配图low?但他们的目标用户喜欢啊,这些你考虑过了么?

连接点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时,知道能调动哪些资源来做。比如领导说要做一篇阅读量是平时10倍的内容,那么你要怎么做?如果你固执于一个点,那很可能就想着要写一篇什么什么样的文章。

当你熟悉了很多基础的点后,会发现提高阅读量不止和文章内容有关,还可以通过加入运营手段实现,比如线上分享活动,比如小奖励,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来实现,当然也可以组合一起实现。

那一刻,你猛然发现,运营早期那些看起来重复、繁琐的工作其实是有价值的,你从那些工作积累中得到成长。

第三阶段:连接线

如果说熟悉点是一个执行单点任务的过程,连接点是一个把任务不断拆分实现的过程。那么连接线就是一个制定产品在不同发展周期的策略的过程。

这个我还在摸索,也许下半年,也许明年,再抽空专门写一篇文章分享。

从点到线,其实很有意思,而线过了其实还有面,当面完成后,那么,一个运营模块基本上就解决了。

欧阳修在《卖油翁》里说了个故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后来有个老外,管这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从熟悉入手这件事情,是肯定不会错的,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熟悉,如果根本不熟悉,甚至不了解,那肯定是做不好的,更不要提踏足一个陌生领域前,先脑补一堆自己如何在日后风光无限的画面。

熟悉的时候,都是点,并且初期是根本不可能连接起来的,连接更多靠天赋,靠人带,而即便是靠人带,也需要被带的人有悟性。

很多人是过不了从熟悉到连接这一关的,于是后面的也就无从谈起。

凡事多想一步,深入一点,可能就不一样,我期待希凌在未来把线和面的构建体验也写下来,其实很有价值。

 

作者:张亮

文章来源:张记杂货铺

版权:运营派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QQ:419297645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3日 更多
小雪
1953年扫盲标志被颁布
1920年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