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反对通过自媒体实现翻身发财,并分三点阐述理由。文章观点含有参考价值,推荐不确定要不要做自媒体的朋友阅读。
如果你还在想,通过自媒体来说实现翻身、赚钱,劝你早日扔掉这个想法。
说点自媒体的实话,如果你仔细看了这篇文章,会颠覆你对自媒体的认知。
这里对自媒体的定义,不包含知名的头部网红,人家也不能称之为自媒体,都是较大的团队作战,背后有属于自己的经纪公司。
头部网红的路线,和咱们自媒体是完全不同的路线,没有可对比性。
咱们今天讨论的就是常见的自媒体,至于名字咱就不说了,我说的不是你,而是在座的各位。
有些话,会刺激到某些人的神经,各位,就当笑话看看即可。
这篇文章有点长,如果你看下去,一定能颠覆你对自媒体的“意淫”。
一、年轻人,你一定要想清楚追求什么?
自媒体时代的风已经吹过,如果你还是想做自媒体,那么一定要想清楚,你是通过自媒体记录生活,还是指望自媒体赚钱,实现养家糊口呢?
做自媒体变现的路径,你用脚趾头都可以梳理得清楚,这些变现路径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呢?
上市的公司中,到底有没有是做自媒体起家的人?目前并没有看到。
即使是国内自媒体起家,目前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公司,也是在各地组织活动,收各种门票的费用,创始人也在各地讲课。
自媒不看自媒体的头部,他们已经从业务赚钱到资本赚钱。
正常的自媒人,如果做得很不错,能够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可以做培训和企业内训,一年三五十万是妥妥的,过百万的人都不多。
至于那些靠着热点卖课的人,比如:现在卖AI课程的人,一波风口能卖个几百万,而这几百万之后,持续性的收益从哪里来呢?
现在,经济下行,失业率居高不降,知识培训绝对不是好的路径,而自媒体的最终路径又是卖课。
所以,如果你一年追求三十万以下的收益,从现在积累,三五年之后可以一年实现三十万的收益。
你所看到,在媒体赚到一些钱的人,都积累了很长时间,某一平台积累了很多“粉丝”,然后才能实现变现。
然而你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拓展“吹牛”的边界,不断地在PUA别人时,先PUA自己。
看似自己博古通今,实则除了积累了“部分”铁杆粉丝外,一无是处。说白了,通过这种方式赚的钱,都是别人信任的钱。
如果你不能持续地获取新用户的信任,这个生意的本身就不可持续。
简单总结,如果你想一年赚几十万,积累几年是可行的,如果你的生意不可持续,大概率最后你还是要回到职场。
如果你的追求比这个要大,要实现财富的小自由,那么自媒体平台不适合你,你还是走职场、创业、融资这条线更适合。
二、时代发展太快,很多自媒体人的话已经不能听
我知道,关注我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在职场中工作的人,在这里都是要学一些实战的技术,拓展自己的思路。
现在被称之为“乌卡时代”,这个时代的变动实在是太快了。去年的业务模式,在今年已经很多不适用了。
作为职场为业绩结果负责的人,我们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对应的决策。
今年做业务的伙伴发现,用户对于软件的付费意愿度下降了,如果今年依旧有人给你讲2015—2020年的业务应该怎么做,你是选择听还是不听呢?
2015年号称“SaaS的元年”,这5年无论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是软件的发展,甚至是SaaS的发展,都处在上升期。
在上升期,只要你能踏实地做事,能够吃得下获客客户的苦,企业生活得还是蛮舒服的。即使不能从市场上赚钱,企业依然可以从资本上获得输血的机会。
毕竟,市场欣欣向荣,谁都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
所以,这个时期的业务更加倾向于,拓客、转化,快速地攻城略地,成为行业的翘楚。
时间到了2022年,疫情完全解除,世界处于动荡之中,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企业家对于未来的预测略加悲观。
疫情期间,大家期待疫情之后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看来,增长依旧缓慢,世界依旧在动荡。
在今年,你会突然发现,前几年的经验,在今天已经不能完全地适用,在今天大家更开始讲究抱团取暖,讲究资源置换。
而且互联网的流量在下滑,用户的购买意愿度持续下降。
随着环境的转折,用户的改变,抱着固有的思想,如何可以做出新的成绩呢?
所以,自媒体人两年前的经验,已经在今天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你学习两年前的经验,对你又会有什么帮助呢?
如果你要学习“方言四海之内皆准”的准则,为什么不去看行业内最经典的书籍呢?
你要学习的就是跟进时代潮流,在结合行业内经典理论和指导的最新反思,抑或者是企业家在业务中的最新思考。
要我说,我最大得庆幸,就是在今天还没有脱离业务,没有脱离一线,不是单纯地研究理论的人员。
脱离一下太久的自媒体传递的经验,在今天真的不建议学习太多,有可能这些知识会成为你的累赘。
三、凡是花精力搞自媒体的,一般职场都混的不好,职场混的好的,一般不搞自媒体
来,我再告诉你一句实话,凡是自媒体搞得很出色的人,你仔细观察,他在职场中混的都不咋地,抑或者当下已经离开了职场。
凡是在职场中获得既得利益者的人,一般都不把精力投在自媒体,甚至很少抛头露面。
在很多场合,我也会说前腾讯人。为啥在腾讯我还在搞自媒体,说白了我就不是团队的既得利益者。如果领导很看重,薪资到位,职级到位,老板的心腹,每年都能有固定的涨薪,我还会花精力放在自媒体上吗?绝对不会!!!
你也不要看搞自媒体的一堆头衔,什么大厂的高管,什么公司的副总裁,什么事业部的总经理,在公司内管理过几百人。
包装,谁不会呢?有时候大家会质疑你,只是在背后议论而不会当面指出而已。
你想一下,是在大厂内苟着赚的钱多,还是搞自媒体赚的钱多?毫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的自媒体人都不如在职场内赚得多。
你也不要听自媒体人说得多么好听,大多数的人就是被边缘化或业务不是核心,抑或者自己不是团队的核心。
你有没有发现大厂的高P兼职搞自媒体的?第一:他们是公司禁止搞自媒体的对象,一不小心公开发表的内容,有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还是把嘴闭上为好。第二:他们每天被卷得实在没得时间搞自媒体,真的是卷出了天际。第三:钱太多,自媒体这点钱,人家也看不上。
更不用说某些知名公司的副总裁出来搞自媒体。倒是有一些企业的CEO抛头露面,人家可不是完全在搞自媒体,他们更是把自媒体当成获客的一种渠道,为企业的品牌做背书。
这种评价不好说,有些企业已经倒闭,部分被收购,当然,还有部分准备上市。不过,作为职场人还是不建议你把太多的精力分配在自媒体上。
试想,你都不敢AllIn在工作,老板如何敢对你委以重任呢?只有你先给工作拼过命,才能获得老板的认可。
当然,如果你的领导不行,那还不如把精力投在自媒体。
作者:运营官张沐
来源:微信公众号“运营官张沐”(ID:coozhangmu)
本文由 @运营官张沐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已经发文章转发到公司微信群了,也让大家学习学习。
公司新来了一位同事姓康,平时不太爱说话。一美女同事就逗他:“康师傅,我能泡你吗?”然后康师傅说了一句话,嗨翻全公司,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
手动点个赞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我是做私域流量运营的,文章中大部分观点我都很赞同,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