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不同部门的定位与作用一直存在着探讨的空间。本文将以区分”成本部门”和”利润部门”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在科技产业兴起的今天,“创新部门”这一新类型部门的角色与价值。

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通常由多个不同的部门组成。

这些部门可以分为两大类:成本部门和利润部门。

举个例子,像行政和财务这样的部门,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它们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因此被归类为成本部门。还有一些部门比如销售部门直接贡献于公司的利润,因此它属于利润部门。

有些部门的情况就很奇怪。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利润部门,但由于他们的业务还没做起来,目前只有成本投入,没有产出,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这些部门本质上仍然属于成本部门。

然而,由于它们具有未来盈利的潜力,这类部门一般被称为创新部门。

一、持续烧钱的部门?

不知道你遇没遇过这种创新部门。他们做的事,明显是没戏或者成功机会超低,但公司还是一直砸钱试。

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像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这些热门领域。这些技术大都还在起步阶段,投进去的钱和最后的商业成果还扯不上边。

这么早就砸那么多钱进去,不太明智。

因为高科技领域的人才都往头部公司集中,最后可能就是他们独吞市场。一旦确定了商业模式,那些头部公司凭技术壁垒就能占领市场。

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即使短期搞成了,最后也大概率失败。

我就在这样的公司待过。

有个团队就是干这种创新活儿。业务方向的科技含量高,但技术不成熟,商业模式更是模糊,公司自己也没什么技术优势。

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个烧钱项目。

当时我就纳闷了,这么明显的问题,我们员工都看出来了,老板怎么就不知道呢?

二、烧钱业务也能赚钱

最近看了个新闻,突然懂了老板的想法。

2023年四季度,比亚迪的电车销量超特斯拉,成了最大的新能源车制造商。这事明显影响了特斯拉,马斯克马上在网上回应。他说,特斯拉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不只是卖车。

你在赚钱部门还是烧钱部门

我觉得,他这么说,主要是为了估值。

汽车公司和AI公司估值不一样。汽车公司因为业务模式有限,估值通常低。但AI就不同了,未来是AI的世界,只要能跟AI扯上关系,想象空间就大,资本愿意为未来的利润多投钱,AI公司估值自然高。

这么一想,我就明白为啥我以前的公司愿意砸钱做那些高科技创新了。公司赚的钱,远不如股市赚的多。单靠每年利润,最多一年赚个10亿,20年也就200亿。但股票不一样,按照正常的市盈率15~20倍来估计,年盈利10亿的公司股票估值大概在150亿-200亿之间。

但是如果你的公司在这个业务当中还有一些搞高科技的概念,你公司的市盈率估值就可以轻轻松松达到40~50倍,甚至更高。所以老板靠着一个高科技的业务就能将自己的资产翻倍,这要比老老实实做业务强得多。

懂了这个,你就知道,很多烧钱的业务,在经营上亏,但在资本市场上可能比主业还赚。

三、不同的定位,努力方向不一样

所以,虽然都是业务团队,但有的是靠创造用户价值赚商业价值,有的则是靠创造投资价值赚商业价值。两种团队的定位和努力方向都不同。如果没搞清自己团队的定位,搞错了方向,就可能达不到领导的期望,努力白费。

做用户价值的,得站在用户角度,不断优化体验,创造经营收益。这类工作,提升10%~20%的效率都很有价值,因为商业模式已经确定,持续迭代就是打败竞争对手的关键。

但做投资价值的,就得站在投资者角度看问题。这种情况下,产品优化了10%~20%没啥大用,投资者看重的是倍数增长,新商业模式的潜力。这就需要不断造概念,发明新模式。这个模式能不能落地,持续迭代优化其实不那么重要。关键是不断提出新概念,证明这个技术未来的巨大潜力。

四、小结

我们不评判团队哪种更好。

不过我得为创造投资价值的业务稍微说两句话,年轻时,我看不上这模式,觉得虚有其表,感觉老板瞎忙活。但现在看,虽然没有创造实际的业务价值,但是这种模式依然还是积极的。新技术确实得靠试错,如果不造概念,不吸引投资,新技术就没办法更快的落地。

所以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搞清楚自己工作的定位,不要做的事和定位不符就行。

最后,想想你的业务,到底是哪种类型的?

 

作者:方差君

微信公众号:三元方差(ID:sanyuanfangcha)

本文由 @三元方差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核心利益共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运营针对的是群体,所以每个群体一定有共同的核心利益点,找到这个点去共情延伸的情绪,会帮助在工作中实操的效率性。

  2. 作者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非常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都很有力,让人信服。

  3. 看了这篇文章,下周的培训会素材有了,哈哈哈哈哈

  4. 文章写得很精彩,作者的文笔很好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4日 更多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