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AI会对当下的市场造成冲击,也使得市场上的营销内容变得千篇一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普通人该如何应对AI的到来呢?

2月16日凌晨,Open AI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作为一款文生视频软件在这个春天占据头条。

2月22日午间,李一舟被包装的“AI巨头”李一舟的微信小程序“一舟一课”,已暂停服务全网被封禁。

近日,抖音上已经出现的一些“AI数字人博主”,不少AI美女主播正通过种草赚得盆满钵满。继2023年CatGPAI写作程序热度之后,关于人工智能的消息层出不穷。

一个新兴事物推出,总有两种声音。

一种乐观派,人工智能会加速社会进步,提高生产生活效率。与之对应的是神乎其神的韭菜派,卖课吸金,自媒体盛行后,付费程一直是敛财的“最佳途径”。

从早年的私域课、理财课,短视频、元宇宙、web3.0、新个体、ChatGPT,以及当下的Sora层出不穷。乐观派拿起镰刀,看到了商机。

一种是忧虑派,人工智能的兴起颠覆很多行业和岗位,引发文案、设计、技术,媒体,客服等等岗位人员的失业,纯粹的工具人逐渐会被时代淘汰。忧虑派愈发紧张,一不小心就成了头茬韭菜。

AI真的这么神奇吗?

面对新物种的入侵,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呢。借着AI潮的热度,和你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一、主动,寻求变化

过去3到5年一个周期,如今3到5个月一个变化甚至周期。尤其对于新型产业,普通人都是时代产物下的一颗沙子。

面对新东西,心存敬畏抱着学习型心态去接纳,学会兼容和适应变化。

此处学习,不是盲目跟随和报班,而是主动筛选式学习,尊重常识的学习。

比如,被封之前的AI知识付费第一人李一舟,“AI卖课”乱象瞄准的就是面对新事物的忧虑派。当你下单199 元的《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学习的动机。

如果只是因为焦虑跟随去学习,那个正中下怀,人家就是看重你这个心理。

如果不会判别课程是否有效,在冲动消费之前可以先做个调研,网络信息一搜满屏都是。去了解下教你课程老师的背景,以及他在所在领域是否有取得成就。对于一个清华博士头衔,2023年借着ChatGPT的风口乘虚而入的博主,本质上和AI无关,卖的是两种产品。

  • 第一,是新领域信息差,通过人设包装把AI免费工具进行售卖;
  • 第二,是忧虑派用户忙碌跟风的学习心理。

抛开李一舟不说,关于知识付费有个人间清醒的观点,与你分享。一切教你轻松赚钱、或者轻松掌握技能的,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这个人本身就是骗子,第二种,这个人在教你用它的方法去骗更多的人。

面对新物种,我们无需焦虑平滑的去适应和应用到生活,凡是记住事物的本质。那些神乎其神,说了似懂非懂的理论,对你的生活不会有任何帮助。

新工具,新环境是常态,商业环境变更从容去面对平台规则变更。互联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2.74年,公司在变,营商环境在变,岗位在变,无论公司还是个人积极拥抱变化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

正如几年前淘宝直播兴起时,让传统电商市场萎缩,第一波合作的品牌方甚至争先恐后付坑位费去和主播合作,哪怕卖不动货也挤破头去尝鲜新渠道。

到疫情前后,抖音直播兴趣电商的盛行,加速直播行业的规范化。再到之前流行的切片直播,以及近期AI数字人直播的盛行,让内容的效率大大提升。商业形式的变化,是跟随新工具的变化而变化。

面对新物种,无论公司还是个人,主动寻求变化才能适应时代。

二、深度,融入业务

再说忧虑派,AI人工智能的兴起,会让传统的职能岗逐渐消失吗?

就拿常用的文案和设计来看,Chat GPT和Sora在文字和视频领域的应用,真的会让现在机械化的设计,以及不会融入业务的文案有了紧迫感。

文案,公司招聘里传统纯粹写文案岗愈发减少,文案对于品牌而言犹如血液,单纯的血液用途有限。唯有在身体内流动的血液,能适应身体机能的血液,更能彰显自身价值,同时不会被代替。

什么意思呢?

就是文案是业务表达,甚至销售转化的承载。对于自嗨式,通用式的泛文案,目前的Chat GPT已经炉火纯青。深入到业务的不可替代性,复杂性里,才能减少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可能性。

有情绪、有同理心,能和用户心灵呼应的文案,目前的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现阶段,人工智能毕竟是大数据产物下相对冰冷的工具。理解用户的心理情绪,真切的人最合适不过了。

就像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喜欢上一个人”,连说四次对应的是不同用户心理。

  • 第一,喜欢上了某一个人;
  • 第二,喜欢和那个人缠绵;
  • 第三,喜欢前任;
  • 第四,喜欢一个人独处。

同样的文案,对于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会有不同阶段的理解的情绪;而对于人工智能可能是同样的内容,重复四次。

设计,真的只是美的自我表达吗?

其实不然,如果只是工具人的设计很快会被工具替代。但是,能融入业务精准表单你产品独有的品牌理念、价值主张的设计,一定会深受欢迎,而且是稀缺品。

对于设计职能岗,如何在人工智能面前增强自己核心竞争力呢?

以下四点思考,与你分享。

第一,AI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替代关系,打开新职业、高效率的新路径。比如,结合自己对业务的理解,融合ai工具更高效的做设计。

第二,适应渠道和业务,是设计迭代的路径。拿产品内容页举例,货架包装陈列时代,到传统电商时代,到直播时代,页面需求随着渠道的变化而变化,据市场的变化。

对设计师而言,能够结合市场渠道的变迁,融合业务,理解业务,表达业务,能更好的应对AI冲击。

第三,传递表达情绪,是赋予设计师新的责任。就像包装色系、字体的选择,背后对应的是情绪的表达。情绪是不能标准化,情绪主张是应对冰冷机器和工具的最佳战地。

第四,增强传播效率,鞭策设计师理解业务、表达业务。正如华与华提到的“超级符号”原理,在传播效率和服务动销面前,不被定义的设计美感权重显得更低。

关于设计,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将之形容为“对消费欲望的引导”。怎么去引导消费者的欲望,背后有更多的心理洞察、用户情绪的表达,一些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软实力。

所以,无论是文案、设计,还是其他职能岗位,面对新物种入侵让子弹飞一会儿。深度融入到已有的业务,去做冰冷的人工智能工具不可替代的部分,就是在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三、关于AI和“新个体”风波

用AI赋能新个体,一个人通过工具代替一家公司,真的现实吗?

对于职场和企业,主动拥抱变化和深度融合业务能增加自身竞争力,对于那些自媒体和新个体的从业者呢?

面对AI新物种的冲击,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2020年今日头条数据显示,平台上有9359位作者月薪过万,45位作者年收入超过1000万,这就是新个体经济带来的新机会。

新个体从业者,也就是前些年吹嘘的“自媒体”业务从业者,换了个概念而已。用好AI工具的同时,强化自身软能力,比如结构化思维、逆商、用户心理洞察等,一些工具不可替代的软能力。

做好新个体,本质上是把自己当品牌来经营,创造、传递价值 、并通过新的平台无限放大自身价值。

成为新个体之前,说白了就是啥都要懂、通过AI提高个人效率的同时,能满足目标用户某个需求,与此同时做出可复制的产品,此刻AI工具可以无限放大我们新个体的能力。

如何把自身当品牌来经营?

有三个视角,更好的做好自身经营。

  • 用户视角:我为谁提供服务,有清晰的人群画像。
  • 自我视角:品类、以及提供的服务,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 竞争视角:解决问题的时候,我的独特价值主张是什么,凭什么选择我?

新物种AI盛行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做一个真正的新个体?

新个体不足为奇,就像最近频繁热搜的360创始人周鸿祎老师,一句“不装,不端,有点二”把独有的人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此商业大佬都在拥抱新个体,周老师的定位也清晰,通过自己流量影响力,不断发声。

一年下来对于公司市场媒体的费都节省不少,而且自带的正向热搜本身就是市场部向往已久的事件营销案例。

抛开个人看公司,在注意力短缺的时代里,一切电商本质上都是媒体公司,与之对应的是传统4A广告公司正在消失被新个体、新媒介替代。

四、最后的话

面对AI风波冲击,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是机器真的已经在很多领域比人强。

面对理性和算力、算法的只能挑战,我们可以强化自身感性和共情力,用户洞察力等。因为感性能力的背后是血肉和情感,是冰冷机器短期内无法企及。

如何更好的和AI相处呢?

主动,寻求变化,去做驾驭AI的探索者,而不是盲目的做一颗忧虑派的韭菜。

深度,融入到业务里,理解用户、洞察用户,跟着渠道的变迁去做冰冷工具不能实现的事儿,比如同理心的运用,传递表达情绪等。

通过AI放大“新个体”技能包,增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更加感性的技能是构建稀缺性的必备技能。

 

作者:zhrayan;公众号:火火品牌营销

本文由 @火火品牌营销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已经发文章转发到公司微信群了,也让大家学习学习。 :???:

  2.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3. 写得很真实

  4. 说到心坎了,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思路。

  5. 受教了

1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2日 更多
好夫妻日
1850年清末政治家林则徐逝世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