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在WWDC24上公布了iOS 18的各种更新,其中包括AI集成、桌面定制、控制中心增强等功能,并提出了隐私保护措施。

“嘿,Siri。苹果在6月11日(北京时间)的WWDC24(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什么新内容?”

Siri:“iPad上终于有了计算器应用。”

在此之前,这样的对话大概率只会出现在各种喜剧栏目里,但在未来iOS 18发布后,却有可能真的出现在现实中,虽然听上去这很像是个愚人节玩笑,但却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WWDC24上苹果最重要的变化——苹果会在iOS 18中接入被重新定义后的AI(Apple Intelligence),它大概率不会改变世界,或者让消费者失业,反而是让iPhone、iPad和Mac变得更好用,以及让Siri变得更具智慧,甚至说不定还能整一些颇具黑色幽默意味的玩笑。

至少,对于眼下的苹果而言,AI显然是整个WWDC24最重要的重头戏,在整个活动的前三分之二的时间里,苹果介绍了关于iOS 18的一系列更新,其中大致包括了:

  • 桌面:可自定义排序,可统一桌面色调
  • 控制中心:可加入更多控制可选项
  • 锁屏界面:手电筒和相机可换成其他功能
  • 隐私方面:推出「应用锁」
  • iMessage:字体样式、表情自定义选项增加,可以设置稍后发送
  • 邮件:自动整理分类
  • 地图:新型地形图
  • 钱包:tap to cash 功能,新增两种 Apple pay 支付方式
  • 手记:搜索功能从过往手记找到内容
  • 游戏模式:即将登陆 iPhone
  • 照片:引入智能功能「精选集」,照片分类、查找更精准

在这些内容结束之后的40分钟里,苹果不厌其烦的着重介绍了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显然对苹果而言,将AI和智能设备结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方向。

01

聚焦AI,但库克态度依旧谨慎。

但值得注意的是,苹果似乎有意无意的在回避与OpenAI的合作,在整个发布会中只花费了2分钟时间提及了双方合作,即使OpenAI的CEO奥特曼就坐在台下,也并没有受邀上台演讲。

回到AI的部分上来说,苹果整个发布会持续了1小时45分钟,其中有40分钟的时间被用来讨论AI将会如何改变苹果旗下的所有智能设备的体验,而这种变化基本上围绕两个维度进行。

其一是那些会让设备变得更聪明的部分。像是按照设置自动划分通知的优先级,用户的设备会将迫在眉睫deadline,或是下午的航班信息放在通知显示的顶部,让用户更好的注意到这点。又或是自动总结显示长文本的主题摘要,让人能用更短的时间抓住重点信息,以及在发消息给好友的时候能够智能生成一些图文,让交流的过程变得更有趣一些,也就是绝大多数消费者都相当熟悉的生成式AI的主要功能。

除了这些已经被不少ChatGPT用户熟悉的应用模式之外,苹果智能最主要的更新则是跨App的联动和打通,苹果AI可以协调几乎所有的App,调取几乎所有App中的资料。更进一步来看,苹果智能还能结合用户的使用场景,分析应用程序当中的关键数据,参考目前用户在使用什么应用,并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

在WWDC24上,苹果给出了一个案例,假设我的一个会议被重新安排到下午晚些时候,我想知道这是否会影响到我按时参加我女儿的演出。苹果智能则可以调取其他应用的数据,明确的知道我的女儿是谁,根据她发出的邀请确定演出的时间和地点,在结合会议时间,以及从办公室出发到剧院要花费的时间,并在最后给出一个结论。

简单的来说,就是苹果能够将不同应用的数据统合起来,并且理解这些数据组合的逻辑是什么。但考虑到AI和云端处理器之间的关系,这就会引发另一重担忧,也就是如果这些数据都被存储到云端,会不会引发隐私安全问题。

苹果也给出了相应的解法,即如果只是处理一些基础的问题,A17 Pro 及苹果 M 系列芯片,将为苹果智能提供算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当用户提出请求时,苹果会优先通过设备本身来尝试处理这一请求。

只有当需要更大的算力时,苹果才会尝试将数据发送到云端通过云计算处理,并且只会发送和任务请求相关的数据,并且不会在云端存储相关数据。

就目前来看,消费者能否接受并且认可苹果的这套隐私保护方案尚不确定,但媒体和马斯克显然对此保持怀疑态度。例如,BBC指出,多年来,苹果拒绝允许其用户下载App Store以外的任何应用,理由是这些应用可能不安全。而现在,苹果要与外部公司合作了。

与BBC相对含蓄的发言不同,在发布会结束之后,马斯克则直接在X上出言嘲讽苹果,表示苹果此举本质上就是将用户的数据出卖给了OpenAI。

苹果WWDC24:C端聚焦AI,B端进军广告测量

甚至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甚至还专门发图讽刺了这一合作。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与OpenAI的的合作确实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苹果在AI领域的竞争潜力,也让终端设备和Siri都变得更加聪明,但在WWDC24正式召开之时,库克对于提及苹果与OpenAI的合作依旧显得尤为谨慎,甚至连奥特曼在活动之前就录制好的视频也没能在现场完成展示(虽然在WWDC24召开之前,苹果和OpenAI的合作就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讨论的中心之一)。

显然,苹果在此时不想面临一边宣称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的同时,在另一边需要自证自己并没有将用户数据出卖给OpenAI的漩涡之中。

02

Apple 正在悄悄地用新的广告,归因框架取代 SKAdNetwork 和 PCM。

毕竟,在WWDC召开前,如果说与OpenAI的合作是让C端用户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那么被描述为内置在Safari中的强有力广告拦截器的“网络橡皮擦工具”,就是在是痛击所有B端企业。

甚至不少外媒将该工具称作是让几乎所有网络出版商都有些不寒而栗的新工具。于是,在WWDC开始之前,不少从业者都在担忧该功能是否会在WWDC上被宣布实装,就像此前的ATT框架,Private Relay(私密传送)和Privacy Manifests(隐私清单)一样。

从结果来看,苹果似乎放弃了 iOS 18 中,仅开发者版 Safari 中可见的“网络橡皮擦”工具,但在X上,不少营销行业的从业者都认为,苹果公布的一系列新功能,尤其是自主调整应用通知排列顺序和隐私云计算,代表了苹果正在尝试进一步操作媒体生成的内容如何展线在消费者面前,以及将用户数据和广告技术群体(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品牌主)隔离开来。

除了这些之外,苹果还发布了一个名为“AdAttributionKit”的开发者文档,根据该文档来看,这是一个容纳了苹果所有以隐私为中心的广告归因技术的新框架。

苹果WWDC24:C端聚焦AI,B端进军广告测量

AdAttributionKit工作逻辑简述

根据文档来看,过去苹果拥有两套用于保护隐私的应用广告归因框架,包括了大名鼎鼎的SKAdNetwork,以及适用于web端的PCM( Private Click Measurement)。而现在苹果正在逐步淘汰这些产品名称,转而将其称之为App AdAttributionKit 和 Web AdAttributionKit,并将其归类在AdAttribution Kit框架下。

之所以说是淘汰产品名称,而非淘汰产品,是因为根据文档信息来看,无论是哪种AdAttributionKit,本质都是给予传统的SKAdNetwork和PCM的基础功能之上,并且就其工作方式来看,两者都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唯一的新内容只有苹果计划引入针对再交互广告( re-engagement campaigns)的长期支持(LTS)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从iOS 18开始,App AdAttributionKit 的反馈将包括用于点击率归因的在互动信息,一边广告主可以查看用户在下载软件后多久才打开该应用,从而衡量特定广告系列的ROI除此之外,苹果在新文档中明确指出了AdAttributionKit 不应与指纹识别结合使用,并且不允许开发人员“从设备中获取数据再将之划归在唯一标识之下,同时会在WWDC专门为为开发人员开启一个名为“认识 AdAttributionKit”的技术会议。

苹果WWDC24:C端聚焦AI,B端进军广告测量

App AdAttributionKit 功能简介

总的来看,这一系列的新框架,本质上是在整合术语,将PCM和SkAdNetwork(简写为SKAN)这种在过去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本质却极为接近的属于统合到一个规范当中去,让企业能够迅速判断框架用途。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SKAdNetwork整体还是过于复杂了,苹果不仅无法阻止测量供应商继续使用IP地址作为用户识别的唯一ID,也无法让所有应用广泛采用。

虽然就目前来看,单纯改名并不能解决这些顽疾,但至少说明了苹果会更进一步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改变目前广告测量技术的缺陷。

 

文 | Innocent Roland

来源公众号: Morketing

本文由@ Morketing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2. 优秀,值得我敲下键盘留个言!

  3.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 :o

  4.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2日 更多
好夫妻日
1850年清末政治家林则徐逝世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