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禁止装逼,打击虚假人设!
抖音平台近期发布《虚假人设的治理公告》,明确表示将打击和限制那些以虚假或夸张身份博取用户信任的行为。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平台内容的一次净化,也是对用户权益的进一步保护。
再也不能在抖音装逼了!
01 抖音禁止虚假人设
7月22日,抖音官方发布《虚假人设的治理公告》,对于以自称、自封名企高管、专家、大师等虚假、夸张身份,博取用户信任的,可能造成用户经济、情感损失的,都将进行打击限制。
公告的核心就三点:
其一,身份夸大
有的人说自己是上市公司创业人,大厂高管,培养了几千个学员、付费用户多少万,带货金额多少个亿,商会会长等等。
其二,无法核实
许多身份模棱两可,没有官方的认证,比如培养了1万个学员、比如全国100+连锁店。
还有写希望帮10000个人提升收入,这样未来性的承诺。
其三,账号限制
目前抖音让各个作者开始自查,要么走官方的认证通道,否则被举报等,将会限制搜索、发布、带货、关注等系列权利。
具体大家可以看一下公告!
02 抖音为什么要打击?
这是继抖音停止学浪APP之后,在知识付费、IP相关领域的有一举措。
抖音学浪APP停止服务!
那么,为什么抖音要这么做?
为什么以前抖音,允许大家在上面吹牛?
1、阶段性使命
任何一个群体、一个模式,一个IP在平台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阶段性的使命。
比如所有的内容平台,一开始都是明星、擦边女性、低俗段子?
为什么?
因为有流量!
对于活跃在平台上的各类知识、社群、IP、网赚、副业、培训博主来说,对于抖音来说也一样。
只有讲在抖音能赚到钱,才会有人愿意来,并且愿意付费。
2、减少负面影响
近一年多来,抖音的许多负面消息,并非来自抖音给予厚望的电商。
恰恰是来自各种IP的付费培训、付费社群。
从大蓝、DADA、李一舟到海参、透透糖等,他们被爆负面,几乎都登上了央视。
包括前不久百度的公关副总裁舆论事件,也是因为在抖音立人设IP。
这些账号在一开始的确给抖音带来了不是热点,流量,相应的账号也有粉丝过千万的,但负面的影响太大。
许多宝妈、大学生 、普通上班族、失业群体等,都被所谓的割韭菜。
如果大家提到抖音就是割韭菜,那对抖音电商的盘子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03 对IP博主有何影响
目前抖音发布公众号,还属于让大家自纠自查的阶段,那么接下来,对于IP创作者来说,会有哪些影响呢?
- 在个人简介、封面上发布的类似身份、成就信息,会被限制,比如你输入某某创始人,对提示你提交材料认证。
- 将有一批号会被限制搜索、无法展示和关注,甚至被直接封号。
- 对于刚交了钱,报了抖音等培训班的一些新手,想打造所谓的高端成功人设的,第一条路就被堵死了。
- 不少账户的导粉率、付费率会降低,因为这些装逼的背书没有了。
- 不仅是简介上不允许,包括之前封面上、直播间的贴图这些内容都要去除掉,否则要么内容发布不通过,要么被限流。
- 对于普通人,用心做内容交付的博主是一个好事情!
说实话,别看这个政策很小,写在介绍、封面上,也就一两句话而已。
但对于用户的认知、吸引以及作者的影响、链接、转化还是有很重要影响的。
04 知识博主如何应对
那么既然有了政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如何通过其他合理、合规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背书呢?
其实关于强化个人背书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可以去看我之前的文章。
但从视频本身来说,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1、置顶三条
比如你是做培训的,有在线下做过一些演讲、培训等,你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片段,剪辑成视频。
再如你曾经获得过一些荣誉,和谁拍过照,有什么奖状、奖杯等,也可以专门做一期展示。
账号置顶三条的内容,可以是业务、荣誉、交付等等,突出自己的一些实力。
2、展示场景
以前你自己拍的时候,封面上写了 各种自封的头衔。
那么可以转化一下拍摄的方式,比如展示写字楼、工厂、户外高档场所等等。
或者几个人共用一个办公室、汽车场景来拍摄,这也是一种背书。
3、互动方式
除了用固定的镜头拍摄外,也可以通过去采访别人、分享自己参加线下活动、拍摄自己一线实战的视频。
出去做的分享、自己管理团队、自己给别人做咨询等等。
有些视频,可以是别人叫你董事长、某某老师、某总监等等。
也可以在自己的评论区,置顶一条内容。
有些固定的场景,可以在桌面、背景墙等,展示奖杯、荣誉墙等等。
总之,通过多个维度,从头像、背景图到置顶三条、互动区、拍摄背景灯,来凸显自己专业能力、业务实力。
这样会吸引更多人对你的认可,从而提升大家的关注和转化。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十里村】,微信公众号:【十里村】,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搞不清做运营分那么多职位干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增长等等。。。都被这各大招聘平台给引导坏了。。。我觉得把,本身做运营就是这些模块都要做的。分工太细反而做的更差,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活。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
讲的很透彻,例比通俗易懂,果然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