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如何找到并占据自己的竞争空位是实现增长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市场集中度、行业价格带、品类分化与特性、终局判断等四个要素,详细阐述了品牌如何通过空位竞争策略实现市场致胜。

空位竞争4要素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竞争空位,就要点、线、面、体,四维思考。(zoom in)抽象和(zoom out )聚焦,从高度上看到整个品类的方向、走向,既战势所指;从深度上聚焦单点、单品,结构、系列,主动分化,找到竞争空位——点、线、面、体,实现空位致胜。

一、市场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又称市场集中度,是指一个行业内前几家最大的企业,品牌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行业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勾画出市场结构的基本轮廓。根据集中程度的高低,可将市场结构划分为3种类型:散点市场中的自由竞争、块状市场中的同质化竞争、团状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即:自由竞争、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竞争。

自由竞争:处于市场发育和快速成长阶段的前期,没有出现市场的领导者,且参与者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抢占用户的增量竞争上,市场集中度较低。

竞争策略:供应链上成本领先、产品上极致性价比、渠道上跑马圈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可以使用的产品,并尽可能迅速地扩充线上、线下渠道,谁就能更快地占领市场。这个阶段的竞争是产品之争。

同质化竞争:少数厂商抓住了市场“板结”前的品类红利,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建设,在前期获得用户规模的基础上,实现了盈利。优秀企业在此阶段,抓住了红利形成阶段性的先发优势,同时产品创新也到了瓶颈阶段,市场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同质化竞争阶段。

二、行业价格带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格带,价格带的形成是由消费者与品牌企业在相互竞争中而形成的。通过行业价格带,我们可以看到行业整体的品牌价格生态,进而找到市场缝隙。即:价格带内相对品牌竞争不激烈,且有机可图的市场,找到高价、低价、价格空位进入的可能性。

三、 品类分化与特性

什么是品类?品类是消费者对产品相关信息的分类、归类、存储、命名。对于商业的价值在于归类、存储、命名。一个命名就是一个分类,一个分类就代表了一种消费的需求,归类、存储、命名,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的选择。

为什么品牌背后是品类。这里有3个基本原则:

(1)消费者以品类思考,以品牌表达;

(2)记忆的基本单元是品类单元;

(3)心智的基本特征

01. 消费者以品类思考,以品牌表达

这是终极更是初始值,准确的说是两种情况:当没有品牌时,消费者以品类表达需求本身(给我来杯水);当有品牌时,消费者以品牌表达需求(给我来瓶农夫)。需求的洞察在于对消费者日常化的、口语化的表达。对于消费者日常需求表达的洞察,就是营销基础的源代码。这个代码源,决定了你如何理解营销、如何做营销——营销以人为始、需求到人为止。

02. 记忆的基本单元以品类为单元

你可以把消费者有关品牌的记忆,理解为一个个小抽屉。不同类的品牌会放入不同的小的抽屉里,小抽屉的分类标签是品类。一个小抽屉(品类)只能放(记住)7-9个品牌。记忆以品类为单元,以品牌个数7-9位为上限,多了记不住,数一数二最关键,排在后七没意义。

03. 心智的6个基本特征

这6个基本特征是理解消费者心智的核心。 (1)拒绝改变;(2)容量有限;(3)厌恶混乱;(4)斥同存异;(5)缺乏安全;(6)喜好第一。对应了我们做品牌的6个基本原则:(1)顺应认知;(2)数一数二;(3)一词占领;(4)与众不同;(5)无信不立;(6)先入为主。

深刻理解品类是竞争分化的基础;

品类是消费者口语化的表达,对接需求、表达需求;

做品牌的价值就在于品牌=品类,这个等号画的越快、越值钱;

品类小而美、产品窄且深。消费品入局行业赛道的破局之法,大而全的做法在当下已经不适应新商业10年。新商业10年真正的挑战,不在生产端、供应端,而在认知端、洞察端—-找到竞争空位。因为,品牌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细分品类入局,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预示了结果。

品类是母体:消费者以品类对接需求,用品类表达需求,用品牌选择产品。

细分品类:是差异化最粗暴、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比如:企业可以把木门分为实木木门、复合木门、软木木门。按照所用材质的不同去分类。但是在Tata做静音木门之前,没有一个可以从材质上叫做静音木门的分类。这就是用户视角与组织视角、内部思维与外部思维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的思维、视角的转化、及洞察的能力,将成为未来10年品牌决胜市场的关键——品类分化的洞察与竞争空位占据。

四、终局判断

市场很大,都可以活的很好

做好自己,不要管对手

这可能是商业中最毒的鸡汤,第一句话忽视行业周期、忽视变化;第二句话毒死自己,忽略竞争。在《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罗马一个国王要远行,将三个仆人叫到面前,交给每人一锭银子……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拥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真实的商业竞争中的马太效应,亦是如此。

不管这个市场未来的预期有多大,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只可能由头部的三家企业享用,绝不可能达到各家企业雨露均沾的情况,结果就是 7∶2∶1的行业结构。因为,真正的竞争发生在消费者的心智之中。一个品类中,消费者能够记住的品牌不会超过7个。

通常的情况下是3-4个。好比,手机里装的APP,同类的APP也不会超过7个,甚至最多3-4个。

属于你的那个空位竞争在哪里?市场很大,但消费者心智容量就那么大,留给新消费品牌的时间不在物理空间,而在消费者的心智空间,心智空窗一旦被占据,竞争空位将不复存在。

老大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做全产品线、全吃全占、全攻全守,打防御战;

老二占据首要特性,抢占竞争空位,打进攻战;

老三、老四占据区域市场,以战养战,寻找侧翼战机会;

其他行业企业打游击战,活下来是唯一的目标;

——强者不仅吃肉,弱者别想喝汤

从行业上看有行业市场价格段;从品类上看有品类分化与特性;从竞争角度有竞争排序;从消费者认知看有需求与心智;从企业自身看有企业禀赋与品牌资产。孙子兵法: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可千里一战—-知道在哪里开战、选择在哪里开战,比开战这个动作更重要。

通过市场集中度、行业价格带、品类与分化、终局判断,最终企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有利(利益、价值)可图的位置—-竞争空位—-狭路相逢勇者胜,胜的地方不在勇,在狭路。即:空位竞争所带来的优势。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新消费品牌研究社】,微信公众号:【老高商业与品牌】,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很实用,似乎马上就可以用在工作中了,感谢作者。

  2.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3. 很深刻,感谢作者分享

  4. 唉,做运营真的不容易

  5. 这一看,心里好受多了。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2月05日 更多
1971年美国\阿波罗14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
1661年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逝世
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粟裕逝世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