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Ai革命:AI正在淘汰最会排班的店长

最近,瑞幸的AI排班系统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系统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员工人效,自动预测出杯量并安排相应的人手,旨在提高门店效率和降低成本。本文深入探讨了瑞幸AI排班系统的底层逻辑、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对线下门店运营的启示。
最近网上在热议,瑞幸的AI排班系统,它要求门店实际值班人员必须与AI系统一致,如果需调整,必须要备注申请。
有人说,AI比店长更懂高峰,这么做能提高门店效率。也有人调侃说,AI能算出杯量,但能算出打工人的崩溃瞬间吗?光有效率,这还有人情味吗?
那什么是AI排班系统,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它跟未来线下门店发展趋势有什么关联,瑞幸门店强化执行AI排班系统,对实体店有什么启发借鉴?
今天的文章跟大家详细聊聊。
先说说,什么是AI排班,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根据瑞幸一线员工讲,智能AI排班系统会根据门店的历史销售数据预测未来的出杯量,根据销量来安排相应的人手。简而言之,如果门店某个时段出杯量不高(闲时),可能只安排1个人当班,以此节省人力。
不过它只讲了一个维度,实际中还少了一个维度,就是店员的人效,就是一个人出品一杯咖啡需要多久。只有同时掌握销量+人效,AI排班才会有效。
瑞幸为什么能够9.9打败星巴克,极致效率是胜出关键。你知道吗,瑞幸的人效非常牛逼,它高峰期单人效率可达1.33杯/分钟,也就是差不多1个小时能出50杯,市场调研表明,这是远超星巴克和库迪。
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生意,这是未来门店追求目标。
所以,门店销量的预测和实际人效,是决定AI排班可行性的底层逻辑。
那AI排班系统,对门店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实在太多,太明显了。
尤其是对瑞幸咖啡,为什么呢?因为瑞幸咖啡CEO郭瑾一说过,瑞幸不赚品牌溢价的钱,凡是品牌溢价的钱最后都会还回去的,瑞幸要赚效率和成本的钱,这才是靠本事赚钱。
所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瑞幸商业模式的立身之本。这也是为什么瑞幸今年强化AI排班系统,要提效降本,保持低成本优势,保持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觉得Ai排班能给门店的带来3大价值:
第一、AI排班大大减少了店长手动导入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工作,节省了时间。节省的时间可以让店长专注于更重要的工作上,比如门店体验,招人,获客等。
第二,AI排班能够依据门店动态需求灵活调配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人员效率。例如,在空闲时段,能让店员充分休息;再比如,如果A门店空闲,B门店繁忙,还可以把A店员工调配至B门店,提高人员的效率。从而整体帮助门店降本增效,提升业绩。门店业绩好了,还可以给员工多发福利。
第三、AI排班系统背后有强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更加合理的制定排版模型(比起过去凭经验),甚至能根据员工的人效高低给与安排,做到人尽其才,减少过去排班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说白一点,排班更科学,产出更大。
虽然AI排版系统有这么多好处,但是不是就能完全取代人工呢。
答案是,不能。我也一直强调,AI应该是帮助人工作,以人为本,所以最好的方式一定是AI系统和人工辅助相结合。AI再厉害,它只能依据历史“死的数据”,而随时门店附近发生的情况,它是不知道的,比如附近举办一场演唱会,大型会议活动,临时天气变化,这些都会导致客流变化,这就还需要人的介入调整。
今天,瑞幸在数字化已经很成熟了,又有完整数据,所以有助于它在AI应用,也走在前面。AI的前提是算力,算法和数据。没有数字化,就没有AI化。
茶饮行业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AI在门店端的应用也会更深入,除了今天讲到的AI排班,还会有像AI出餐出品,AI销量预测,AI巡检等。
AI销量预测,是现在零售门店的应用重点之一。因为它会直接影响门店的备货,配送,现场服务体验,库存风险等。如果备货过多,可能导致库存积压,货损损失;如果备货不足,产品热销时又却缺货,同样会造成销售损失,用户体验也不好。
还有,AI安全巡检也是关键。我们经常看到零售门店,尤其是茶饮和餐饮门店,存在违规操作下的食品安全隐患。现在通过AI24小时巡检,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纠正员工违规操作,这对大型品牌尤为重要。
我看到,除了瑞幸,还有不少品牌也引入AI的“动态工时制”,比如有麦当劳、必胜客这样的大型连锁,也有像满芳兰庭这样的区域品牌。
虽然AI排班有很多好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它会不会带来两极分化。如果门店都像一台“商品贩卖机”,缺少了温度和人情味,那用户还愿意到门店吗?这也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我会在下篇文章再讨论。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晏涛三寿】,微信公众号:【晏涛营销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的分析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