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正在内测一项重大功能更新——个人微信号直接发表“公众号”文章。这意味着公众号作者无需再通过电脑版公众号平台或“订阅号助手”App,直接在微信个人号上就能完成文章的编辑与发布。

日前,微信正在内测个人号直接发表“公众号”文章功能,公众号作者无需通过电脑版公众号平台或者“订阅号助手”App,直接在自己的微信号上,就能直接发表内容。

具体使用方法是:依次点击“订阅号”→右上角的“头像”→公众号详情页中即可看到“发表”按钮——点击“发表”后即可编辑发布文章。

目前该功能正处于内测阶段,并未大规模推送,所以,如果有公众号作者发现自己的微信号没有“发表”按钮,也不用着急,微信很有可能会在后续版本中陆续推送。

1.提升便捷性。将微信公众号发表功能集成到个人微信号上,无形中增加了公众号作者发表文章的便捷性,可能有人会说,难道公众号作者还不知道使用“订阅号助手”App来管理发布文章吗?要知道信息差永远存在,在大几千万个公众号中,肯定有作者仍然不知道使用App来发表文章,他过去的发表方法就是网页版,都不知道有这个App。

集成到个人微信号后,发表公众号文章的路径进一步缩短,这里面同时也利用了微信本身的优势。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3.85亿人。与庞大的微信基数相比,“订阅号助手”App的用户规模显然不及主App。

2.为内容扩容铺路。将发表功能集成到微信个人号的第二个作用是为引进更多素人号铺路。过去几年,佛系的微信公众号让作者的流量和注意力白白流失,导致其他平台的内容创作者激增。如今,微信终于重新认识到公众号的价值,在消息推送通知和内容排序方面,全面走向个性化推荐路线,让公众号的流量重新上了一个台阶,不少老公众号作者看到公众号流量变高后,也重新开启微信公众号创作。

让老作者换重新燃起创作热情,当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若从一个庞大的内容平台来看,其内容库怎么样都不会嫌多,以前,公众号的媒体属性较强,但现在所有的内容平台都在扩大内容库,特别是引入素人号,这就意味着公众号同样也需要素人来创作内容,不管这些素人创作的内容是否有价值,如果本身内容库够大,那么,必然也会有有价值的内容出现。

对于普通微信用户而言,它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公众号平台,直接用微信号就能完成内容创作,这就大大增加了其创作内容的概率。

3.AI大模型。将发表功能集成到微信个人号的第三个作用是提升AI大模型的竞争力。要知道现在的AI大模型本身竞争非常激烈,整个市场流通的AI大模型产品有100多款,先不谈一些小型不知名的产品,光是互联网巨头旗下的产品就有不少,比如腾讯的“腾讯元宝”、百度的“文小言”、杭州深度求索公司的DeepSeek、抖音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阿里巴巴的“通义”,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哪一个公司都不能小觑。

对于腾讯元宝来说,公众号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源,这是其他平台所没办法比拟的,如果公众号内容库足够大且足够多,那么腾讯元宝在与其他同类产品竞争的时候,就拥有先天优势。

Ai大模型行业的竞争,内容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维度,微信公众号的“发表”扩容,显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内容产品,都支持创作者在主App上发布内容,比如百度、今日头条、抖音等,创作者无需通过第三方App来发表内容,这些平台的用户量也都是数亿级别。

不过,内容扩容后也会带来内容管理问题,一些虚假的内容很难让用户分清,这就大大考验用户的信息真假辨别能力,同时也要求平台提升内容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微信公众号平台对于创作者的友好度在提升,当年那波公众号作者,停更的停更,转行的转行,公众号确实也需要有新的内容血液注入。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作者的观点很有深度,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文。

  2.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

  3.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4.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

  5. 好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博主这样优秀的人。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