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网红被告:恶意蹭流量,终会被反噬

百万粉网红“四川芬达”因恶意模仿杨坤被起诉,其行为越界引发争议。模仿明星虽是流量密码,但需把握底线。四川芬达事件敲响警钟:博流量不能毫无限度,否则反噬必至。
一个做搞笑内容的网红,因为模仿明星被告了?
“四川芬达”是一个搞笑短视频账号,因发布了多个模仿杨坤的视频而走红,如今粉丝超百万。
3月10日,四川芬达称遭到杨坤起诉;4月24日,明星杨坤在微博发布长文,回应起诉网红四川芬达的始末。
因为流量获取快、变现更快,模仿明星一直是个热门赛道,但为何四川芬达被告了?素人还能继续做模仿明星的内容吗?
01 百万粉网红因模仿明星被告
四川芬达的走红,源于模仿了明星杨坤。
2024年10月,四川芬达制作了几条视频,视频里他们模仿杨坤的造型穿搭、摆拍视频段子,在直播时还在背景板上P上了类似《中国好生意》LOGO的图形,复刻了杨坤32场演唱会的梗和《好声音》导师造型等,因而获得关注。
3月10日,四川芬达发视频称遭到杨坤起诉,案由是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诉讼要求是被告立即删除其在多个平台中发布的涉嫌侵害原告名誉权的视频,并发布道歉声明,赔偿杨坤精神损失费。
4月11日,“四川芬达”发视频向大众以及杨坤道歉,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中自己的直播和短视频可能冒犯到杨坤,对于因此给杨坤带来的困扰并非本意。表示对杨坤很尊重,从小就听着他的歌长大。但因为自己给杨坤造成较大舆论,称自己深感害怕和内疚,就此向杨坤真诚道歉。
四川芬达还表示,以后网名改为“四川芬达(阿芬阿达)”,该承担的责任自己都会承担,希望杨坤能给一次机会。
模仿明星向来是一门热门生意。
长相酷似鹿晗的网红凌达乐,从2018年就开始拍视频,初期是走的颜值路线,但一直不温不火。后来,因为被网友评价称长得像明星鹿晗,于是他干脆走模仿路线,并改名“鹿哈”,甚至带上其他模仿网红——模仿黄子韬的黄子诚、模仿权志龙的酷龙等,组成了一个山寨男团ESO。
此外,还有因外形酷似周杰伦走红的鸡蛋灌饼摊主“粥饼伦”;还有因神似张翰、靠工厂打螺丝的魔性甩手舞走红的“佛山电翰”,走红后涨粉百万,如今入职广东邮政,将开启直播带货。
这些案例无不蹭到了明星的流量。然而,怎么都是模仿,都是蹭到了明星的流量,四川芬达却被杨坤起诉了?
02 四川芬达为何被告?
4月24日,杨坤发长文回应起诉网红四川芬达。
他表示,四川芬达账号的内容,就是打着“模仿”的旗号发布侮辱丑化他的视频,部分视频甚至充斥着低俗擦边内容,完全脱离了“模仿”的范畴。
不妨看看看四川芬达都模仿了哪些内容——
辣眼睛版的《丢手绢》、与原唱相比相当于全损音质的“他们朝我丢泥巴”、还有玩命版的《死了都要爱》……
在这些病毒视频的传播下,杨坤确实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而且,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得知被起诉后,四川芬达可以说无动于衷。尽管发了看似诚恳的道歉视频,但转头又将杨坤的起诉当做新一轮流量密码。
杨坤就在长文中表示,一开始双方沟通过和解,但四川芬达嘴上说着和解,转头就在抖音上发布含沙射影的视频。杨坤称,他们的行为是把“道歉”异化为流量炒作的工具。
发布道歉声明后,四川芬达转头就在抖音上发了一首歌《你礼貌吗》,疑似嘲讽杨坤。
4月2日晚,他们还开启了直播,开播十分钟直播间在线人数峰值达36.8万,观看人次超百万。但直播间很快遭到平台封禁。
在新播场统计的涨粉榜单上,四川芬达在发道歉视频和开启直播的这一周涨粉78万,总粉丝数越过百万大关。
对此,有网友评价道:“从来没见过哪个网红,把律师函和起诉书当做DOU+。”
可以说,四川芬达靠模仿杨坤起号,如今又靠着杨坤起诉发达,真是把流量玩明白了。
03 蹭流量要有底线
短视频时代,模仿明星能以低成本快速获取关注,因而成为许多素人起号的路径。在获取流量之后,这类账号快速接广告、开启直播带货等,赚得盆满钵盈。
“粥饼伦”因周杰伦标签成为网红打卡点;“佛山电翰”短短10天涨粉百万,近日称团队通过做视频确实赚取了几百万的收入,不否认做网红是在赚快钱;“鹿哈”曾因为直播间自曝带货7个月挣3500万登上热搜第一……
巨量星图后台显示,四川芬达已经完成了41单广告任务,但目前关闭了接单,看不到商单价格;而其在被起诉后开启的直播,据网络消息也收到了较高的打赏。
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流量获取快,而且在当下这个时代,流量的变现更快,所以让更多人选择了铤而走险。
但恶意博取流量的“黑红”,终究不会长远。
杨坤起诉四川芬达的案件最终结局如何,还有待法院判决。
但这个事带给整个行业的思考是,为何这类网红流量那么高?而且哪怕深陷恶意蹭流量的争议,这类网红仍能无所畏惧、反复蹦跶?
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是这类内容自带猎奇属性,传播度广;二是模仿行为还有待明确红线,因为并没有相应的规则可以约束,所以平台只能做出暂时封禁的处理,而不能直接封号。
但新播场认为,娱乐不能毫无限度,打着搞笑的幌子实则蹭流量赚钱,只会助长恶意博取流量的行为。
模仿可成为娱乐形式,但需尊重原创,也应该找到自己的经营之道。毕竟蹭流量只是一时的,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因为蹭流量走红但昙花一现的例子还少么?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新播场】,微信公众号:【新播场】,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受教了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