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品和运营总吵架,主要的原因在于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PM和运营的观点经常有分歧,对需求、优先级的判断总是不一样的。

主要原因是思维方式工作目标不同。思维方式,就是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思维模式等;工作目标简单说就是KPI,这是通过管理和团队架构来解决的,这里不说了。

思维方式,PM是这样的:

PM的思维是逻辑性很强的,因为产品的各页面流程、功能模块和数据平台是讲逻辑的,所以要求PM也必须这样思考问题。

PM相比运营来说,更理智。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需要有足够有力的依据。比如,之前的数据可证明,或以竞品为参考,总之必须有依据。

PM更关注投入产出比。如果你说运营也很关注,这没错。但PM的决策,会带来后续的各种人力投入,研发、设计、运营等,这些都是成本。如果决策有问题,PM需要背锅,所以这个成本会让PM很慎重。

思维方式,运营是这样的:

运营的思维方式是很发散的。大多数运营都需要是有趣的人,这样才能做出有趣的活动、有趣的内容,以及和有趣的用户打成一片。

运营会更为用户着想,毕竟是总和用户打交道,会不由自主的更偏向用户的利益。但PM会更偏重产品本身的利益,保证迭代节奏和优先级。

运营会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主观无依据的推测。比如认为要新加一个功能,效果会很好。但可能没考虑过这个功能会有多少人用,会给产品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很多时候没想清楚。

思维方式不同,该怎么办?

因为我是做运营的,所以这里就说运营人员该怎么面对与PM思维方式不同的问题。

关键就是要「有理有据」。

运营提出一个想法,需要PM或研发的支持,肯定不能凭空描绘,毕竟答应你之后,就要开干了。你是动嘴皮子,人家是搬砖干活。所以在搬砖之前,问清楚你的需求,尽可能保证靠谱,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运营首先要理解这点,别认为PM和研发每次都很墨迹,没那么痛快。

所以就得说服PM和研发,才能开始干活。说服的方法,就是拿已经存在的东西作为参考,这是三方都会认可的。

「已经存在的东西」包括现有数据对标案例

1.现有数据,就是拿着自己产品的数据来做分析,印证出需求的存在,值得投入开发。

比如,浏览影评的人越来越多,而影评的量级又很大,导致很多优质的内容无法被呈现,所以需要优化排序策略。这个需求是可以拿到数据来印证的,当然,优先级是另外一个问题。

2.对标案例,就是拿相似的项目来做标杆,可以是自己产品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比如,上个月或去年同期的活动,因为形式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做参考;再比如,竞品已经上线的功能,看对方的效果,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如果没有对标案例怎么办?那运营就先搞起一个简单版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VP。

举个例子,你想做一个激励核心用户UGC的任务体系,是需要产品功能来实现的。这样用户就可以每周来按照任务贡献内容,获得积分或礼品,从而提升产品数据。

但对于PM来说,这个效果是未知的,是缺少理由和依据的。所以,运营可以先搞一个简单版本测试一下效果。

比如拉50个核心用户进群,发一个帖子告知活动的规则,然后看这50个人的UGC数量。如果没有数据后台,哪怕人工去数也是可以的。最终拿出活动的效果,可以认为50人在没有产品支持的情况下能有200条UGC内容,每人4条。

可以推测出,如果产品更好用,展示效果更好,每人可以产出10条;然后把全部200个核心用户都调动起来,就可以有2000条UGC内容。

这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肯定不一定准确,但至少是有依据的,比运营空口白牙的去承诺要更有力。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产品更好,只是大家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所处位置不同,得出的观点不同。要想更好的协作,就必须拿出「共同的语言」去交流。

 

作者:韩叙,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原猫眼电影产品运营专家,创业时经历了0到1的艰辛,在百度时规划了海量用户的玩法。从业10年,专注互联网运营领域,包括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和UGC运营。

本文由@韩叙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4日 更多
加入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