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微信小程序六大类规则调整
本文将回顾微信于2018年对小程序所做的重要调整,及对生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enjoy~
作者:侯鹏飞
来源:见实(ID:jianshishijie)
此前的微信公开课上,官方公布了一些关于小程序的新能力调整与展望。今天见实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微信过去一年对小程序所做的重要调整,及对生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即使小程序已经面市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平台方,微信与开发者一样仍然处在不断试探和调整当中。一方面微信希望吸引更多开发者进驻,以进一步放大其价值;另一方面又需要始终坚守用户价值,不能伤及用户和微信本体。
这本身充满了矛盾,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也就在情理之中。
其中,有些调整让开发者感到猝不及防,常常疲于应对,进而导致对平台的信心不足。也有些新能力的释出,大大缓解了开发者的压力,并催生出新的服务场景。
1. 关于获取用户信息
获取用户信息是小程序的关键能力之一,过去一年微信对这一动作进行了多次调整。
2018年4月,微信发布通知,过去直接弹出用户信息授权框的方式将不再被支持。这项调整是出于优化用户体验角度进行的,新规则之下,小程序需要经过用户主动动作(点击组件)触发,才能授权获取用户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用户更大的自主权,却也由于粗暴禁用接口的方式,给开发者带来了极大不便。
因此,在吸收开发者反馈后,微信在一个月内又进行了一次最新调整,恢复开发者使用原有接口的能力。改动之后,用户使用小程序时只需进行单次授权,并可随时取消。
但到了10月份,微信又一次调整规则,继续改为用户在小程序中需要点击组件后才能授权昵称、头像等数据。
尽管在微信开发者社区中,一直有大量开发者针对此类频繁调整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这类调整似乎势在必行。
上个月,微信对于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能力又进行了一次调整,开发者在获取用户用户地理位置时需要单独给出用途说明。这依旧引起了很多开发者的讨论,尤其是这项调整使得用户需要连续点击2次才能完成位置授权,带来很大不便。
2. 关于搜索
2018年3月底,微信团队决定将小程序搜索自定义关键词功能关闭,并表示将通过升级搜索算法的方式满足相应需求。
原本,微信推出小程序搜索自定义关键词功能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用户找到小程序,同事帮助小程序更准确地触达用户。当开发者在后台配置完小程序业务相关的关键词之后,就可以被用户搜索找到,大幅提升曝光几率。
最初的微信支持开发者自定义10个关键词,功能关闭后,相当于被检索到的权力逐渐由官方算法调整替代。这项调整的主要是正反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部分投机的开发者滥用自定义关键词功能,使得用户的搜索体验下降;二是微信有意在强化自身的搜索算法,期望降低不必要的上传-审核等流程。
4月份,微信服务直达开放新类目内测,这项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快速找到对应服务,如搜索车票、住宿、商品时,会优先看到对应的小程序。
7月份,微信开放品牌搜索功能,主要包括品牌官方区和微主页2项能力。其中微主页以小程序的形式出现,能够展示品牌介绍、主营产品、服务、联系方式等模块,帮助品牌放树立品牌形象,加强用户连接。
3. 关于入口
7月,微信对小程序任务栏进行了升级,最大的动作是增加了“我的小程序”入口。在这项调整中,用户可以通过下拉动作拉出任务栏,打开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和我的小程序。
“我的小程序”是原有星标小程序功能演变而来,这使得之前的收藏功能进化为类似添加到主屏幕的功能,收藏个数上限也提高到 50 个。
另一个关于入口的调整是“附近的小程序”。为让用户更好地发现和使用基于地理位置的小程序,微信在11月对附近的小程序进行了升级,新增分类导航、服务标签、在线客服展示等功能。
在分类导航中,微信新增了外送、预约、出行等快捷入口,帮助用户更快找到所需的线下服务。服务标签中,新增了点餐、快递等十多种标签展示,帮助用户更清晰筛选服务信息。在线客服则支持用户查找门店服务时快速打开客服对话窗口,向在线客服人员进行咨询。
入口一直是困扰小程序开发者的一大问题,这两项调整显著提升了小程序在整个微信产品中的入口位置。
4. 关于广告
7月,小程序广告组件全量开放,开发者可以在小程序中接入广告,按月获得广告收入。其中小游戏开发者可以同时接入Banner广告和激励式视频广告,其他小程序则暂时只能接入 Banner 广告。
9月,小游戏开始正式内测激励式视频广告组件,使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将游戏场景与广告融合。由于奖励广告触发场景与奖励内容均由开发者自定义,在这项能力释出之后,市面上很多小游戏的玩法开始加入引导用户观看广告的功能,例如看广告得金币、获取道具、复活、解锁关卡等操作,成为很多小游戏的创收玩法。
5. 关于分享
分享是吸引开发者涌入小程序的核心功能,由于微信累积了庞大的社交关系,几乎所有的小程序都期望通过引导用户分享来获得裂变式增长。而一时间分享的泛滥,也迫使微信做出规则调整。
最典型的场景是,一些小程序会强制用户将产品分享至不同群,这对用户体验的破坏十分明显。因此,2018年5月通知开发者,自7月起,用户从小程序中分享消息给好友时,开发者无法获知用户是否分享完成,也无法在分享后立即获得群ID。
在微信看来,分享滥用与否最直接的鉴别是,用户是否自发进行了分享操作。如果用户是受到利益诱惑或是被迫分享,就会导致滥用分享进而骚扰到其他用户的行为。
这项调整执行之后,分享滥用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直接影响了一些明确需要分享的产品,例如见实之前报道过的报名工具,就由于无法直接确认用户操作而影响产品体验。
6. 关于连接
连接能力是微信的另一大核心,小程序同样如此。过去一年,围绕App连接小程序、小程序链接公众号、小程序跳转小程序,微信做了如下调整。
去年5月,微信为扩展小程序的服务场景,新增了App打开小程序功能,一个移动应用最多同时可以绑定3个小程序,每月支持绑定3次,同一个小程序可被500个移动应用关联。
这项能力使得用户可以从App跳转至某一微信小程序的指定页面,完成服务以后再跳转回原App,有效拓展了小程序的连接性。
6月,微信为小程序新增了打开公众号文章功能,可以打开已关联公众号的文章。9月份,微信又开放了线下扫码打开小程序,支持快捷关注公众号的能力。这两项调整在公众号关联小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二者的连接。
相比前两项对连接能力的强化,微信对于小程序之间的跳转则做了更多限制。9月底,微信宣布对小程序跳转小程序功能进行调整,表现为:需要用户触发、需要用户确认、每个小程序可跳转的其他小程序数量限制为不超过10个。这项调整最直接的影响是一大批“盒子”产品无法再继续做纯流量服务,也消除了过去自动跳转功能对用户造成的困扰。
作者:侯鹏飞
来源:见实(ID:jianshishijie)
本文由 @见实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