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中年危机
导语:互联网从21世纪初开始发展,现已经20个年头了,互联网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逐渐进入平缓期。在在红利耗尽,流量见顶的情况下,互联网能熬过这段时期,带来二次发展吗?
互联网的增长红利耗尽了。
这个说法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是行业里几乎人人都会提起的观点了。但“红利将尽”又会给互联网带来什么呢?
以阿里发布的2022年Q1财报为例,其Q1的营业收入为2057.4亿元,同比增长33.81%,略低于市场预期,增长数据也几乎与上一财年同期持平。而这还是阿里合并了高鑫零售之后的报表。
同时,据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截止6月份,2021年上半年我国在纽约上市的34家企业中,也有逾三分之二的企业跌破发行价。
从数据来看,无论是阿里还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似乎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其实从产业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然呈现一种周期性的趋势。
就互联网行业来说,从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萌芽到2009年智能手机的普及。PC互联网的发展走过了16年。而从2010年到今天,移动互联网也已经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2015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就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论断。而从2015年到现在,互联网怎么看都已经算得上人到中年的阶段。
因此,在红利耗尽,流量见顶的情况下,从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互联网似乎正在经历属于它的中年危机。
一、互联网的年轻时代,结束了
人到中年,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停止生长,这种规律对于行业来说也同样适用。
据QuestMobile数据,2021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一直处于增速下滑、增长停滞的状态。到2021年5月,全网活跃用户MAU为11.62亿,同比增长率为-0.1%。
与增长停滞相似,在QuestMobile发布的2021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TOP50的应用中,上榜应用也都是上线多年且被用户广泛熟知的产品。
没有新增的用户,没有出名的新增产品,这些现象都在反复说明一个问题,即在现有的人口状态下,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只有这些,并且他们所需要的的服务也都已经暂时被基本满足。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还得从互联网的发展方式说起。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除了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本质都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产业和社会运行方式的改造上的。
这种改造,从信息到消费,从线上到线下,从一线城市向下沉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先在上世纪90年代拥有了BBS和四大门户;而后陆续在2000年左右拥有京东和淘宝;在2010年前后拥有美团和饿了么,又会在大家普遍觉得互联网大局已定的2015年之后出现拼多多和趣头条。
实际上,这可能是任何产业都必然经历的发展过程,从简单到复杂, 从核心到末端。但就互联网的发展来说,基础的技术突破其实一直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万维网的发明。至于之后出现的那些网站,应用,其实都是在万维网之上的二次开发。
互联网像是一个新的变量,它的出现让传统的社会运行方式和商业逻辑都有了新的解释方式。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发现只要在任何产业中加入一点互联网的元素,就能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转效率,对传统产业实现降维打击。因此那个时期的人们迷信互联网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并不断拿着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进行碰撞,尝试着各种“+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的方式。
由此,我们会听到各种B2B、C2C、O2O或者M2B2C这样的商业概念。而且那个时代的互联网创新也同样疯狂。你只需要找到一个还没有被互联网发掘的行业,然后想尽办法将互联网的元素添加进去,在完成商业上逻辑自洽的同时再写上几页PPT,就能够轻松拿到好几轮融资。
这些项目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商业模式清晰,并且简单可复制。创业者和投资人只需要在小范围内验证这个模式能够跑通,就能够在大量资本的推动下在全国迅速铺开,抢占市场。
但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同样十分明显。因为它的简单可复制,当一个创新的想法出现,许许多多的跟随者也会同时产生。如果你不能率先抢占市场,那市场就会被别人抢占。
所以我们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会看到,频繁的烧钱大战成为这个行业的底色。从2010年前后的“百团大战”,到2015年前后的网约车大战;再到相隔不久的共享单车竞赛,甚至如今的社区团购……
市场会形成一种默契,即一个新的产品出现必然伴随着高额的用户补贴。但如果你明白这种互联网模式创新的缺陷,那你也就必然会明白互联网的烧钱其实也有逼不得已的成分。
因为一直以来,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资本,另一个是速度。谁先抢占市场将对手挤垮,谁就能在互联网无边界的特性下,实现赢者通吃。但现在这种逻辑却行不通了,因为建立这套逻辑的两个前提,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和市场规则的扩张允许都不存在了。
所谓持续增长的逻辑,是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改造的解决方案只能有一个最优解。即针对一个服务的两个互联网应用本质上是互为替代品的关系。例如滴滴和Uber;ofo和摩拜,美团和大众点评等等。
因此,在两个应用本身存在同质化的情况下,存量市场上的竞争本质上是零和博弈,只能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而只有在持续增长的市场环境下,通过不断开拓新的用户群体才能实现两者共存。但我们知道,现在用户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速度没有了,资本的投入开始边际效应递减,因此也很难产生新的头部应用。
其次就是市场规则的扩张允许。从前面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我们能够知道,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垄断。因为互联网没有边界,不能像传统产业一样楚河汉界划江而治,因此只有将对手彻底挤垮,让市场只剩下一个玩家的时候才能摆脱零和博弈的状态,实现长期盈利。
在早年间,国家对于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监管并不完善,恶性竞争和事实垄断一直存在。而如今在反垄断常态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开放合作成为新的主题。依靠前期亏损抢占市场,然后希望通过占据市场领导地位来实现盈利的逻辑也走不通了。
所以说,时代变了,年轻互联网时代通过简单模式创新的商业逻辑失灵了。因此,如今仍然按照这套逻辑发展的社区团购也就不得不猥琐发育了,而过分扩张的在线教育也必然被锤的快要不行了。
二、成熟的互联网,走向何方?
虽然说互联网的年轻时代结束了,但互联网其实从没有放弃寻找增长。
前面提到,互联网的发展本质上是建立在互联网对传统社会运行方式和产业的改造上的。但消费互联网只是互联网改造道路上低垂的果实,在更高的层面,这种改造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
从当前来看,对于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大体呈现三种方向。
- 第一种以阿里、腾讯为代表,它们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移。试图通过对产业发展和企业运营的数字化改造来获取新的增长。
- 第二种是以字节为代表的出海企业,它们从国内消费互联网向国外消费互联网的转移。试图在其他互联网发展稍微滞后的国家将消费互联网在中国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来获取增长。
- 第三种是facebook为代表的元宇宙企业,它们试图通过对消费互联网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改造来达到新的增长。
当然,这些新的发展方向其实都是在最近几年,甚至几年前就已经既定的。而我们要说的其实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互联网发展趋势将会表现出的一些新特征和新玩法。
这其中,第一个新特征就是在反垄断常态化之后,早期的互联网平台将会真正向服务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过渡,并最终形成中小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协同发展的状态。
例如在反垄断之后,二选一这样的非理性的市场竞争方式被打破,腾讯阿里互相开放生态都说明,未来同一个产品在多平台、多渠道同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将成为常态。这种情况下,平台会逐渐成为真正做“产品”的企业面向消费者的通道和方式。
具体而言,在BAT等小程序平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上如生活服务、移动购物、移动视频等行业基于BAT平台流量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小程序也成为各大品牌商布局线上渠道,实现数字化商业运营的重要手段。
以社区团购的核心玩家为例,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6月,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多多买菜、兴盛优选、十荟团在微信小程序的用户量分别为9,563万、7,784万、5,678万、3,102万、1,646万,是当之无愧的竞争主场。
其次,抖音也在今年公布了“领航计划 ”,计划招募 8000 家服务商合作伙伴,通过企业号开放平台,开放包含数据分析、内容创作、营销管理、用户管理在内的多个场景接口,引入有赞、蝉妈妈等服务商共建企业服务。
平台在服务用户的同时,也更专注于服务其他企业和品牌。
第二个特征在于,未来技术投入将会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其重要性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现。
- 其一是当C端增量有限且竞争加剧的情况下,C端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来提高运营效率,获得竞争优势。
- 其二是C端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量增加,催生更多面向B端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出现。而B端企业为C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提高技术投入来增强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也成为发展的必要。
- 其三是,硬核技术投入成为驱动企业增长和行业变革的关键。例如Zuckerberg提出的元宇宙和马化腾提出的全真互联网都必须基于VR\AR,脑科学等前端技术的突破。
而近几年在能源储存、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空天科技等方面因为新风口被资本的追逐的宁德时代、特斯拉以及多次发射火箭的Space X等等,都进一步说明技术创新在未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技术投入和创新都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挖掘新的需求增量,甚至改变商业结构的关键。
据埃哲森在2020年的调研数据也显示,79%的独角兽企业认为其核心竞争优势来自于技术实力。其中,2016年以前,独角兽中仅有13%的企业拥有硬核技术(包括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科技);2017-2018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3%;2019-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30%。技术企业已经在独角兽企业中成为主流。
这种情况在投资领域也同样有所表现。据CBNData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0年,国内主要投融资数量增长集中在人工智能、消费、先进制造、医疗、传统行业、企业服务市场。具体到细分领域,高瓴资本上半年在量子精密测量、激光雷达、无人机等硬科技领域频频出手,投资案子超过80起。
但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的道路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成本的知识体系都越来越复杂。因此一个企业往往只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而众多中小企业相互合作就成为了常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近8成企业与专利权人开展过合作创新。52.1%的企业专利权人与上下游企业及客户开展过合作创新,34.9%与同行业企业开展过合作创新,27.5%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开展过产学研合作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某一个专业技术领域的深耕或许就足够支撑企业发展。但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想要驱动企业增长则必须要在底层技术、基础科学领域实现突破。
因此从2017年开始,阿里、华为、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就先后成立达摩院、战略研究院、探索研究院等基础科学实验室。但即便如此,国内各大企业研究院的科研进展也并不顺利。
以国内各大头部企业的 AI Lab 为例,2019年,腾讯 AI Lab 主任张潼离职加盟创新工场,兼任科研合伙人,并出任港科大和创新工场联合实验室主任。2020年,滴滴 AI Lab 负责人叶杰平离职加入贝壳找房,担任技术副总裁。同年,字节跳动 AI Lab 主任马维英离职加入清华大学。2021年,字节跳动 AI Lab 总监李磊也同样离职,并加入UCSB。
顶尖科学家出走,基础科学实验室名存实亡,以至于有人调侃,国内唯一一个基础科学实验室可能是微软亚洲实验室。
所以说,面对未来的发展,互联网的前路仍然道阻且长。
三、结尾
最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的来看,从工业革命到到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总是在技术的推动下波浪式前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飞梭(1733)、珍妮机(1764)和蒸汽机的改良(1765)逐步推动大规模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生产模式的替代。
而到19世纪末,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增长达到顶峰时,随着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人类社会又正式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幕并从此进入电气时代。
无论是从宏观的工业革命发展浪潮,还是以相对微观的发展经历来看,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技术爆发呈现出震荡向上的发展趋势。而当一个新技术驱动的新经济形式增长达到顶点之后,以更先进的新技术为支撑的新经济模式就会转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如今,FaceBook表示要花5年时间打造元宇宙公司。谷歌、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巨大;亚马逊、space X研发航空航天产业;宁德时代研究新能源存储;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各种新兴技术正在蓬勃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的中年或许并不是一场危机。因为它们都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作者:周越
来源:微信公众号“潮观科技”
本文由@潮观科技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必须评论支持一下!!!
喜欢精读文章,但是又不见的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最近在研究短视频运营,有没有一起的?
看完后感觉上了一堂课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