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货币”到“众矢之的”,茉酸奶“刺”痛了谁的心?
该文章从茉酸奶的最近的新闻热搜讲起,在时间线上看茉酸奶的发家致富再到成为众矢之的的过程,讲述了茉酸奶的销售策略,也分析了茉酸奶走向现在所可能的原因。这篇文章很适合想将品牌面向大众的品牌商家们看,从中吸取教训,学习对方有用可取的营销。
5天上热搜4次,茉酸奶最近“实火”。
- 7.13,茉酸奶上线一份新品价位征集调查,其中三个价格选项分别为68元、88元、108元,被不少网友声讨,微博上#茉酸奶回应高价酸奶#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8亿次;
- 7.14,茉酸奶被曝原料并非酸奶而是奶昔,再次引发网友不满,#茉酸奶应该叫茉奶昔#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亿次;
- 7.15,#茉酸奶回应被改名#一事再次将其推上风口浪尖,官方回应称:接受监督批评,也拒绝恶意中伤,目前相关话题阅读量高达2亿次;
- 7.16,有网友爆料#喝茉酸奶5天胖了6斤#,打着绿色健康的旗号,实则热量超高,再次引发“众怒”;
- ……
此前,也不乏有品牌因为定价和原料问题被网友声讨,但为什么茉酸奶此次却成为了“众矢之的”,被全网“狂喷”?
本质上来说,还在于其“高端消费”的定位与“低配”的原料植脂末不对等。虽然这种说法,茉酸奶给出了否认的回应,但在网友“5天胖了6斤”的群嘲下,这样的解释显得着实有些苍白无力。
同时,面对高价争议,茉酸奶方也回应称“定价策略并非高价,高价也不会是茉酸奶未来的品牌战略方向”。而在均价20元一杯的“古早网红”喜茶、乐乐茶面前,茉酸奶的回应好似又有些“与事实不符”。
随着消费者中“成分党”越来越多,现制酸奶赛道也成为了茶饮品牌的新“流量密码”。于是乎,成立于2014年的茉酸奶,在沉寂8年之久后,终于在2022年迎来其发展“拐点”,超越“一只酸奶牛”成为现制酸奶品牌的“佼佼者”。
那么,回望茉酸奶的“成名路”,它是怎么从“群宠”走向“群嘲”的?
一、奶茶向左,酸奶向右——茉酸奶的“4P”成名路
新式茶饮赛道内卷愈发激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让大多数新式茶饮品牌更加关注原材料的细分发展。在这样的消费现状下,传统的奶茶饮品难以引发新的消费欲望,主打健康、标榜“低脂、低卡”的现制酸奶赛道逐渐成为消费者和资方的“新宠儿”。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制酸奶品牌Blueglass,在2021年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一只酸奶牛于2021年被新希望乳业并购;王子森林品牌于2023年完成千万级战略投资……
在资本的推动下,现制酸奶赛道迎来发展东风,茉酸奶也顺势在2021年开放加盟、拓展门店。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2年茉酸奶新开店279家,截止2023年7月份,新开门店905家,全国范围内茉酸奶门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
而在此之前,茉酸奶全国门店数量还不足50家。
门店扩张一直都是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多数品牌的“拓展”路径往往是匀速上升或者均匀开店,像茉酸奶一般“断崖式”开店的品牌确实不多。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茉酸奶的“成名路”,Morketing将从“4P”的角度进行拆解:
1、Product (产品)
对于多数品牌来讲,“单品打爆”策略都不失为一个打开品牌“天窗”的“跳板”。茉酸奶也不例外,其凭借“低温酸奶+水果”的组合形式,研发的“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主打“一杯奶昔等于一颗牛油果”的心智,成功“撬”开了低温酸奶市场的大门。
据公开资料显示,茉酸奶招牌产品“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年销量超2500万杯。
彼时,乘着国内消费者对于健康追求的东风,加上“酸奶+水果+坚果”的新搭配方式,茉酸奶继续完善产品矩阵,推出了像“真•苏丹王榴莲酸奶奶昔”、“板栗牛肉干酸奶奶昔”,以及自然感受·冷萃酸奶等系列产品。
要知道,2022年前后,奶茶品牌进入发展的“疲软”阶段,诸如喜茶、乐乐茶等品牌要么开放加盟、要么推出零售产品,降低产品单价等等,无不在寻求新的增长方式。
而茉酸奶“酸奶+水果+坚果”的新型组合方式,既让消费者在同质化严重的新式茶饮赛道眼前一亮,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于产品口味的差异需求。
2、Promotion(推广)
当然,产品上的创新决定了茉酸奶能不能“火”,营销上的努力则决定了其“火”到什么程度。
茉酸奶在2021年开放加盟之际,其也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发力,通过发放优惠券、直播以及达人种草等形式来扩大品牌知名度,吸引潜在消费人群。
据DT商业观察报道,2021年12月,茉酸奶首次接触口碑生活并与李佳琦合作茶饮卷包直播;2022年女神节,茉酸奶再次进入李佳琦直播间,原本30元一杯的价格被打下来——39元全场任意两杯奶昔;2022年10月、12月、2023年2月,茉酸奶在抖音上一共进行三次官播,交易额从首次422W 达到了1568W……
与此同时,再加上小红书等种草平台达人或Z世代群体的隐形种草,线下门店的“排队4小时”的宣传,让茉酸奶在无形之中附带了天然的“社交货币”的属性,因此其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也就不足为奇。
3、Place(渠道)
在渠道方面,茉酸奶2021年之际开放加盟,这不仅是茉酸奶发展道路的一大拐点,同时也是其“断崖式”增长的关键。
从“古早网红”喜茶等一众品牌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开放加盟不仅能够快速扩张市场,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形成规模以及集群效应,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据官方资料介绍,茉酸奶的加盟商以消费者转化为主,现阶段则更青睐职业加盟商,对资金实力、团队经营能力等均有更高要求。在茉酸奶的官网,我们也能够看到,其通过智能中台+大数据解析的方式,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门店。
4、Price (价格)
最后再来说一下价格,这也是茉酸奶最具争议性的地方。茉酸奶的平均售价在20-50元之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买2杯喜茶。
虽然在产品定价之时,茉酸奶就是基于“高端消费”的定位定价,但从整个现制酸奶赛道去看的话,其产品单价还是贵了些的。
比如,被称为“酸奶界爱马仕”的Blueglass,虽然其产品的售价在每杯40—50元左右,但是其以希腊酸奶(通过过滤/滤除乳清后得到的高浓稠酸奶制品)为主要卖点,同时其还佐以水果、坚果等产品,具有一定的代餐属性。
暂且不论Blueglass“希腊酸奶”的卖点是否也是“噱头”,但茉酸奶“名为酸奶,实则奶昔”的产品特点,确实让其在价格上难以服众。
二、40元一杯的“社交货币”——“撬不开”年轻人的钱包
放眼整个餐饮行业,茉酸奶绝对称得上是值得学习的品牌,但是再把目光进一步聚焦在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身上的时候,就会发现“高价”还是很难“撬开”年轻人的钱包。
一方面来说,“40元一杯”的定价与现在的消费环境相背离。
上文中我们分析过,从客观角度来说,茉酸奶的出圈离不开奶茶品牌的“疲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茉酸奶如今的窘局。
伴随着以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走向下沉市场,以瑞幸为代表的咖啡品牌掀起低价热潮,以及直播电商带来的优惠福利消费趋势,习惯于“性价比”的消费者面对高溢价的产品,往往更容易产生“背刺”,甚至觉得“离谱”的消费心理。
这里我们可以从前段时间“雪糕刺客”事件中窥探一斑。
更何况,喜茶与奢侈品品牌Fendi联名款饮品,也只有19元,茉酸奶“68元、88元、108元”的新品价位征集调查,确实显得格外“晃眼”了。
另一方面而言,其他玩家入局,产品愈加同质化,“40一杯与14一杯差别不大”。
不置可否,“高价”以及“高颜值”的产品定位赋予了品牌一定量的“社交”属性,激起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尝鲜”心态,同时健康、低脂的消费理念也正中年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趋势。因此,现制酸奶赛道发展红利价值凸显。
但红利来的也快,去得也快。现制酸奶的“甜头”让不少品牌都想分一杯羹,于是乎,在底盘不变的情况下,更够分得的蛋糕也就越来越小。同时,一家卖爆的产品多家复制出售,口味相似的同时价格更低的自然更胜一筹。
以茉酸奶明星产品“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为例来看,售价29元,而K22售价18元。在原料和口感极为雷同的情况下,也难怪消费者会觉得茉酸奶“偏贵”了。
再者来说,就是“高调”的营销宣传与“低配”的原料不对等。
一般来讲,现制酸奶品牌主要讲求一个健康、低脂、无负担,因此在原材料上颇为考求也会着重进行宣传。
比如,兰熊鲜奶会在菜单上特别标出“整颗牛油果”酸奶、“半斤鲜芒果”酸奶、等水果含量;茉酸奶则会强调自己的酸奶产地,水果产地等;而Blueglass则会包装一些“反重力胶原酸奶”、“花青素酸奶”等,听起来高大上的标签……
为了更好的卖出产品,完成拉新、复购,品牌在进行宣传营销会进行一些“包装”本无可厚非,但本质上来说,还是应该“有多少说多少”、“是什么卖什么”,不然类似于“智商税”等标签“贴定无疑”,也自然会引起消费者非议了。
三、“薛定谔”的茉酸奶
“高价”以及“植脂末”事件出现至今,茉酸奶的回应还“说得过去”。对于“天价酸奶”,其称“定价策略并非高价,高价也不会是茉酸奶未来的品牌战略方向”,针对“植脂末”,其则给出了“小作文”回应。
但未来茉酸奶的产品定价,就好像“薛定谔的猫”,只有在打开的那一刻才能得到确定的答案。同时,现在的争议对于茉酸奶来说也是必经之路,想要在现制酸奶赛道甚至是消费市场“长红”,茉酸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Morketing,微信公众号:Morketing
本文由@Morketing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于Unplash,基于CC0协议。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
受教了
优秀,值得我敲下键盘留个言!
有机会当面跟博主学习请教
喜欢精读文章,但是又不见的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