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是怎么做用户增长的
在QuestMobile发布的《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月活用户规模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中,美团的用户增长十分令人瞩目。那么,美团究竟是怎么做用户增长的?这篇文章里,作者尝试深度拆解了美团驱动增长的战略,一起来看一下。
了解美团的朋友应该知道,美团从来不是一个以流量运营见长的公司,这不是什么秘密。
有趣的是,美团用户增长却一直做得不错,财报显示,2022年美团年活跃买家达到6.8亿,位居中国所有交易服务类平台的第三位,相当于大约57%的互联网用户(共12亿)过去一年都在美团消费过。
而最近,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一则报告,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
Questmobile应该是目前国内最可靠的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了,这份《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截止到6月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为12.13亿,同比增长约2%,用户已经接近人口基数,但是在月活用户规模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中,美团仍以30.2%的超高速增长,领跑整个行业。
说明一下,以上统计都包含了整个集团多个APP,而且是APP和小程序去重后的整体月活用户量,不是针对微信、美团、淘宝等单一的APP数据。
在国内开放后,一度有一种声音认为,随着消费者回归线下,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表现可能会收缩,从整个行业大盘看,表现确实难言出色,但是美团却跑出了令所有人惊讶的用户增长。
即便我个人一直对美团持有较多正面期待,但是它的表现还是超越了我最乐观的预期。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这一表现背后的逻辑,希望对你了解美团这家公司有一些助益:
- 数据增长的直接原因;
- 变化背后的底层逻辑;
- 美团驱动增长的战略三板斧。
一、用户高速增长背后的六大因素
第一个驱动因素,我们认为是服务型经济的强劲复苏。
2023年以来,很多人对经济复苏的体感是摇摆式的:我们看到各路国内航班的飞机上座无虚席,酒店的客房爆满、价格暴涨;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有商场商铺关门,一些街区门店人可罗雀,时不时听到裁员、就业不景气的消息。
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是,复苏是结构化的。在GDP层面,投资和出口不及预期,但内需消费非常坚韧: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7.2%,而这一贡献率数据,在过去几年基本维持在60%左右(2020和2022年更低)。
具体到消费来说,大宗消费如房地产景气度不佳,引发产业链上下游装修、家电等颓势,汽车表现也只能算一般;而日常生活相关的消费则表现不错,尤其是旅游、出行、演出票务、酒店住宿等反弹非常强劲。
同样是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网络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其中实物电商同比增长10.2%,含旅游、出行、酒店住宿等在内的非实物网络零售同比增长高达29.2%。
而这些服务型消费的强劲反弹,生活服务类的APP是最大的受益者。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电影演出、航班服务、火车票务、酒店服务、在线旅游类APP的月活同比分别增长了172%、83%、57%、42%和35%。
所有这些服务,美团都涵盖了,因此,至少在到店酒旅、电影演出等领域,美团可以说是充分享受到了行业强劲复苏带来的好处的。
就在8月15日,国家统计局还宣布将于8月开始,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这个数据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服务零售首次被计入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背后的原因是国内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消费形态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
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来看,服务消费占比已经超过了40%。有学者预测,到2025年,我国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达到52%左右,2030年有望达到55%至60%,到2035年大体稳定在65%左右。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服务零售兴起,这两大变化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将稳步释放增长后劲。
第二个驱动因素,我们认为是疫情期间消费者本地生活线上消费习惯得到了延续。
外卖、闪购、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等泛到家业务,在开放后并没有退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反而联系更加紧密了。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数据,二季度外卖单量同比增长比一季度更快,估计接近30%,而闪购业务则维持了高增长的态势,增速预计超过40%,优选和买菜业务则维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
外卖商家侧的月活用户增长,也能反映这一趋势,今年6月美团外卖的商家版月活用户达到1385万,同比增长达到26.3%,跟4/5月份不同,去年6月是个高基数的月份。
第三个驱动因素,是用户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
随着人员流动恢复,一二线城市聚集了更多人口,从上图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城际分部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较去年同期合计提升了5.5个百分点,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效应明显。
而在一二线城市用户的年龄分布中,00后、60后银发一族比例提升明显,00后在外卖、旅游、电影演出、出行等服务上有非常高的增长率。
而银发一族对互联网越来越熟稔,也成为美团用户增长的主力人群。
第四个因素,美团在内容化建设方面加码促进了用户活跃度。
今年以来,美团持续加码内容建设,包括原有的点评系用户点评、商户“必吃榜”、“黑珍珠”运营,还开始了美团外卖的“必点榜”建设,辅以小游戏、领红包、看小说等有趣的玩法,更重要的是,正式开启了短视频和直播打法。
(美团外卖神券节直播,场观人数突破560万)
美团直播测试良久,今年418终于正式开启,一推出就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热烈欢迎。
根据美团官方统计,418首场直播全场累计11个小时,美团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了50%,DAU更是同比增长了75%。
美团直播乘胜追击,618取得了更亮眼的成绩,华莱士活动期间销售额突破了1.5亿元,星巴克星冰乐系列产品销量周同比增长370%,海底捞周同比销量增长了51%,在卖出天量核销券的同时,消费者在点外卖核销时通常还会附带购买其他商品,根据系统统计,每一张核销券可以带动1.5倍金额的销售,而商家反映美团直播渠道消费者目标较为明确,所以核销率普遍远高于其他平台,部分高达其他平台的3-5倍。
第五个因素,是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物理半径急剧扩张,各大城市基本上都经历了旧城改造和新城扩建运动,现代人通勤、消费、休闲、娱乐的距离变长,而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带来了对时间价值的增量需求,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加剧了这种时间成本,这对城市内部商品流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成为了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刚性需求,而美团提供的服务零售和商品零售特征完美契合这种趋势,这将长期有利于它的业务发展和用户粘性。
第六个因素,是社会发展与家庭结构变迁引起的。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户均人口数为2.62,这一数据在10年前是3.1,20年前是3.44,家庭人口数结构持续缩小,符合现代家庭发展趋势,全世界基本上都这样,尤其是东亚地区。
根据天风证券报告,我国家庭户均规模持续缩小,当前水平与日本2000年左右相当。户均规模的缩小带来居家饮食边际成本的增大,将减弱人们居家饮食的意愿,促使小户家庭更多转向方便餐饮。
而可对比参考是,日本在家庭结构变化下,中食占比持续提升。中食是指消费者在销售店以外的场景就餐,包括在便利店、超市等零售店购买后直接食用,或者用微波炉加热或倒入热水即可食用的食物。根据天风证券预测,当前国内外卖对“吃”的渗透率仍在早期阶段,仍未达到天花板。如果对标日本中食的渗透率,外卖日均订单在2025年有望突破8000万单。
二、数据变化背后的底层逻辑
数据通常有滞后性,它是一系列行为与因素衍化的自然结果,这些不同因素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流量竞争转向用户价值的竞争,只有那些找到用户恒久而普遍的需求,并不断围绕用户需求创造价值的企业,才有可能赢得用户稳定的信赖,并自然迎来用户的持续增长。
美团占据了吃这个居民生活的核心需求,民以食为天,它具备高频、刚需、稳定的特性,围绕这一恒久而普遍的需求,美团从美食团购起步,当用户需要足不出户也能吃到美食时,餐饮外卖应运而生。
吃是一件很愉悦但也很严肃的事情,所以选择很重要,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找到美食餐厅,大众点评这样的内容聚合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团点评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基础的商家点评,还对这些商家进行评级,筛选出优质餐厅,“必吃榜”因其公平、公正和持久的影响力,已经成为餐饮行业最重要的评选指标;为了满足更高端人群的需求,大众点评又推出了“黑珍珠”餐厅指南,也有成为行业高端美食指南标准的潜力。
延续同一逻辑,美团外卖也开始发力“必点榜”,帮助外卖用户做筛选;这些内容更多是对有了需求的用户做甄选的减法省时间,美团短视频、直播则更多是对没有明确需求的用户做起心动念的引导。
所以你看,美团做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用户“吃得更好”这一核心需求在做服务。
当这些高频刚需的用户沉淀下来,自然还有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出行住宿等生活服务的需求。于是在餐饮团购这条主线,美团自然而然拓展出了酒店民宿、休闲娱乐、电影演出等业务;在餐饮外卖这条主线,又自然而然地拓展出了鲜花、药品、日用百货等各类商品的外卖到家服务,它们构成了闪购的主体;针对居民日用生鲜等更加高频且时间敏感的领域,美团推出了自营的美团买菜,并进一步延伸到商品零售领域的美团优选、电商。在餐饮团购和外卖之外的所有服务,都是为了让用户“生活更好”。
而美团的使命,是让用户吃得更好、生活更好,它做的所有工作——尽管过去有很多人批评它缺乏边界感——都是围绕用户需求在创造用户价值,且从来没有脱离自己的使命。
当一家公司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去创造价值,而且将事情做得很好,用户有什么理由会离开它呢,不仅老用户不会离开,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用户慕名而来,这就是美团用户高速且持久增长的底层逻辑:在那个用户留存的沙漏游戏里,它的底部豁口非常非常小,用户留存率非常非常高。
三、美团驱动增长的战略三板斧
没错,我们上一段结语,看起来颇为令人心旌摇曳,其实还有一个逻辑关键需要强调:它就是“将事情做得很好”。
你只有把使命以内的工作做得很好,才有可能让既有用户满意,并吸引到源源不断的新用户,那么美团到底是在哪里做得好,或者说它做好自己的核心工作的战略三板斧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第一是低价格。
美团的团字,表示团购,人们常说,三人成团,美团的起点,就是聚集众人的力量,撬动价格杠杆,帮用户省钱。
从团购发展出来的到店酒旅业务,在今天被很多人戏称为“利润奶牛”,但其实团购一开始就是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业务。
从餐饮行业的逻辑来看,我们认为堂食是一个典型的高毛利低频次业务,通常行业毛利在50-60%之间。一家普通的中餐厅(不是快餐),只有两个人操持,开在并不特别繁华的路段。假设每台客人数3人,以均值1天8台为例,人均消费80元,一天营业额差不多2000元,一个月6万,若毛利60%,毛利润36000,减去租金8000元,水电燃气5000,还剩下一个月23000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团购套餐通常会将价格压下来30%以上,因为团购价格刺激,消费者堂食需求被激发,消费人群扩大、频次扩大,对于商家来说,虽然毛利率下降,但由于翻台率提升订单量增长,实际上能赚到更多的钱。
所以你看,团购这个业务,本质上是将餐饮这个高毛利低频次业务,引向相对低毛利高频次去的。
当然,这种引导效果还不足够,外卖将它引向了真正的低毛利高频次方向。
一般的店铺在美团外卖上的月销量都在1000单,一天大约33单,如果加上其他外卖渠道,差不多一天有50单了,这只是一个腰部入门外卖店的水准,有些店铺一个月甚至能做到1万单以上。
随便看一下这个数据就知道,外卖对于餐厅来说就是一个低毛利高频次的业务。
那么它的受益者是谁呢,当然是消费者;利润都去哪儿了,被产业链更多环节(比如骑手)分了,还有一部分发券给用户做补贴了。
团购如此,外卖如此,闪购、买菜、优选、票务、酒店、旅游等各项业务都是这个逻辑,将价格做低,将用户规模做大,将消费频次提升,最终通过规模扩大反哺商家,使得各行各业从更高毛利更低频次进入更低毛利更高频次的业态。
也正是因为经过团购、外卖两轮降低毛利扩大市场的洗礼,餐饮行业无法承受传统的直播电商成本之重。
因为传统直播电商本质上是个渠道成本较高的商业模式,平台佣金+广告5%以上,头部达人20%以上的佣金,加上价格不菲的坑位费,还有固有的库存、流通、快递、人力成本,得多高毛利的产品才能覆盖这个成本呢?
反正外卖是100%挤不出这么多油水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美团做直播采用了一种足够差异化的策略,它用官方直播间和商家自播开道,你基本上看不到网红、达人来做这个。美团官方直播间成本非常低,只有两个主播和几个工作人员的工资,成本几乎忽略为0(对于美团来说),商家上直播既不需要额外佣金,也不需要坑位费,产出还非常惊人,这么好的事儿哪个商家不想占呢,那就以价换量吧,所以它的模式还是延续之前的逻辑,低价。
而且不像传统直播电商,美团的直播,履约环节必须要本地的线下完成,无论是外卖还是到店团购直播,最终要么送到家,要么到店核销,单个店铺的服务弹性是有限的,传统直播电商那种大主播、大流量、大订单的模式根本不适合,粉丝量高的达人也不太会接本地生活的直播,单单是核算佣金就是个大问题。
美团最看重的,就是低价的心智。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平台进军本地团购,美团最先做的是特价团购这个业务,无论通过什么方法、手段,必须把价格打下来,需要强化美团是最高性价比渠道的心智,而美团的直播,不论是官方直播,还是商家自播延续的都是这套逻辑:不再增加额外成本,增加产出,所以请把价格做到最低。
仍然以规模最大也最受关注的餐饮团购行业为例,美团的佣金是3%,抖音是2.5%,但是美团做了很多商户激励补贴,最终的佣金双方差不多,甚至美团还要更低一些。
而抖音除了佣金成本,还有大量额外的成本,比如请达人拍短视频并帮忙发布,成本大约占到6-8%,而现在系统给到的自然流量越来越少,即便是有一定粉丝基础的达人,发布这类商务视频,也需要大量花钱投流(即购买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号称本地推),根据一些腰部达人反馈,有一些领域投流流量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这些广告成本自然都要商家来承担,所以实际上通过短视频投放,找第三方达人合作,渠道成本比美团高得多,这些成本迟早会流转到消费者头上,这也是为什么,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之后,美团的价格竞争力再次凸显出来。
而如果要通过抖音渠道走直播带货路线,除非商家自播,不然成本更是高得惊人。
中国的生活服务行业规模很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预计2025年可以提升到35.3万亿,互联网在本地生活市场的渗透率还只有12.7%,远远低于电商行业26%的比例,市场完全可以容纳得下多个玩家。生活服务消费频次更高,将利润做薄,把频次做高,让利消费者,是美团的第一板斧。
市场最终会选择谁,是流量游戏的王者,还是扎扎实实做低价让利的老实人,我们应该很快就能看到答案。
第二是高质量服务。
外卖是非常特别的业务,要求特别高、时间特别紧、单价特别低、波峰波谷特别明显。
面对这样的用户需求,你就需要特别用心。
美团有着遍布全国2800多个市县的即时配送网络,确保用户在下单后30分钟左右就能按时收到食物,相对于实物电商的半日达、次日达甚至多日达,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外卖之外,美团还在全国2000多个市县,建立了下沉到村镇乡的次日达配送网络,低线市场自提门店数量超过了130万个,甚至配齐了冷链系统,让远在小城镇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大城市一样的次日达服务,且价格极其低廉。
美团买菜作为美团的自营服务,更是补足了在覆盖区域高净值用户需求的短板,在过去4年期间销售额增长了50倍。
在提供这些基础服务之外,美团甚至尝试进一步将外卖时效缩短到15分钟,在北京、上海等白领聚集的商务区,比如北京上地、上海静安,一些写字楼附近,美团上线了15分钟极速达服务,它在这些地方铺设了外卖前置仓,提前将一部分特邀商家的食物送到前置仓里,每天早上11点开始提供服务,只服务午餐需求,消费者点餐后,系统根据位置就近安排骑手从前置仓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有时候只需要2-3分钟就可以送达。
而美团外卖直播间里,消费者即看即点,30分钟就可以送达,不仅能看到食物介绍,有时还能了解到商家背景、故事,而这样的场景,还有美团买菜直播间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同样的场景将很快延续到闪购领域,数以百万计的日用百货商家,只需要开启摄像头,就可以跟消费者即时沟通,30分钟送到消费者手中。
第三是供应链管理。
美团处在一个本地网络中,这个网络不像货架电商,天然面对全国商户和统一大市场,它面向的本地商户、本地消费者、本地需求。
这使得它不可能像货架电商平台那样,以绝对的高压政策面对商家。因为在一个全国性网络,失去一个商家的损失几乎为0,而在一个本地网络,失去一个商家可能意味着3-5%的供给缺失,因为以方圆3公里为单位,单位密度内同一品类的商家其实相当有限。
这就决定了,美团在供应商管理方面,需要更多灵活度,更多平衡,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同理心、善良。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后者实际上更难,所以我认为,以长期主义视角,这反而是美团一个巨大的、常常被人忽略的优势,即它已经习惯了从善良出发去柔性管理供应链,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这显然更适合一个个分散的本地供应链。
此外,美团用海量的用户评价、店铺评分、必吃榜、必点榜、黑珍珠等一连串标签,引导商户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并将消费者与优质商户高效匹配,再结合高质量的配送队伍管理,服务好消费者。
在到店、外卖和骑手供应链网络之外,美团还涉足商品供应链建设,自建仓储、物流,如买菜前置仓、外卖前置仓、外卖自提柜、优选各大省区城市大仓,去年以来又开始做本地即时零售的闪电仓,在仓储配送之外,它还介入上游研发、生产环节,象划算、象大厨等自有品牌已经建立了不错的消费者心智。
确保低价、确保优质服务、确保优质供给,这样简单的策略,确保了美团可以专注于消费者真正需要、它真正需要关心的优先事项上,可以心无旁骛地去解决那些真正需求解决的问题。
如果放在一个更长的商业周期中来看待,流量只是一个短期的指征,所有服务型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价值。从这个底层逻辑来看,当前美团的商业价值,显然是要去重新审视的。
来源公众号:走马财经(ID:zoumacaijing)
本文由 @走马财经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从用户增长的角度来说就是三点:业务场景,用户,锚点
已阅,美团洗白帖
首先对于餐饮而言本身是相对高频次消费产业(人的惰性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家庭人口的变化)可参考国内外文献及研报
关于外卖板块目前依然是美团收入的主要来源,骑手和顾客补贴分不了多少润:
说个典型的例子,7-8元的美团会员红包,平台承担3-4元,剩下的商家全补;5元及以内的天天神券商家全补
13-28%不等综合服务费(看品牌和门店规模及客单),其中5%是技术服务费,剩下的是履约配送服务费,你以为美团只赚5%的技术服务商吗?配送费能给到百分之50-80%给到骑手就不错了,专送骑手何尝也不是社畜一枚?
岂是美团下的是一盘大棋,涵盖本地异地生活的所有线上业务,想做的也是闭环,也就是一个人所有的线上业务发生也线下消费统统辐射和在这个平台完成交易消费的闭环;卷完餐饮卷酒店,岂是也是看到了酒旅行业的复苏和15%的服务费,即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构建自身的护城河
所以,说了半天,美团就只做了一个内容板块的优化?剩下的都是站在风口上的“猪”?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文章写得很精彩,作者的文笔很好
献上津津的膝盖,日常膜拜大神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
之前在运营大会上听到过类似观点,挺好
忙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会看看文章了。
说的太对了,对我太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