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招写文案,产品价格高,用户掏钱也会觉得值!
用户觉得这个产品贵不贵,完全取决于潜意识的判断,是感性的,所以想要用户觉得买的划算,你只要影响他的潜意识判断就可以了。如果你的用户对你的产品价格也有“到底值不值”,“是不是买贵了”的障碍,下面教你的文案实战技巧,你可以马上套用,你会神奇的发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产品你很喜欢,但是在掏钱下单的时候,脑袋里面就开始强烈的思想争斗了……
是不是买贵了,到底值不值,于是……你迟疑了,最后……你放弃了……
哈哈,是不是在回忆了?
我猜你肯定有,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花钱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很正常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现在不是掏钱的人,而是想要用文案卖东西的人,现在换位想一下····
如果要买的产品的用户,出现上面的情绪的时候,你要怎么写你的文案?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打消用户这种非常强烈的行动障碍,让他们更加爽快的掏钱呢?
其实之前我讲过很多方法,比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高的价格参考点,让用户感觉到占便宜的感觉:
市场相同材质,功能的产品,要X元,而我们只要Y元就可以。
前面X元,就是我们设置的高价格参考,让用户自己对比,感觉价格超值。
还有一个方法,我们也讲过,就是设置优惠打折,让用户感觉超值,占便宜,这种也很常见。
那么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写文案,快速的扫清用户价格障碍呢?
当然有,这就是我今天要跟你分享这个技巧,叫什么呢?
算账
什么是算账?
很简单,就是跳开用户正常的思考逻辑,转移用户的注意力,然后我们想办法解释你产品价格的合理性,让用户感觉,这个价格很超值
好吧,我的错,我承认上面没说人话······我知道你肯定听不懂,不过没关系,下面我来举例,你要竖起耳朵来听
文案里面,我们通常可以怎么算账呢?我来提供2个方法给你
第一,我们可以帮助用户算时间账
把产品价格除以产品的使用周期,得出一个相对较低的每天均摊成本,这个时候用户的注意力,就会从产品的价格,转移到每一天的很低投入成本上面,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容易接收
直接举例,比如:
某文案社群,1年会员费是999元,这个价格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其实也不低了,对吧,这个时候我们在文案中怎么让用户觉得这笔钱花的值呢,其实就可以算账了。
每天3块钱不到,一杯奶茶而已,却能和100+位文案大牛学习交流一整年。
你看,这个算账,用户的注意力就会从999元转移了,转到了每天3块钱不到的身上,反而更易接收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算时间账呢?
就是我们的产品使用周期较长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个技巧
第二,我们还可以跟用户算认知账
什么是认知账呢?
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换一种思路,告诉用户你花的这个钱,其实你赚了
我猜你现在肯定在嘀咕,说的轻巧,哪有那么容易?
别急,往下看。
其实你可以从这几个思路告诉用户,其实你赚了。
第一个思路:
停止以前一些不必要的消费,避免了损失,省下来就可以获得超值享受,所以你赚了。
比如你是教别人穿搭的,课程费用699元,就可以这样说:
每年你花大几千,甚至上万,买衣服,到头来,没一件诚心?
衣服没错,是你挑错了衣服!
699元,学会穿搭,每年省下几千块冤枉钱,却能穿的像明星一样。
你看,699元的课程费用,能帮你省下几千块买衣服花的冤枉钱,还贵吗?
第二个思路:
我们的产品质量好,用的时间长,维护成本更低,所以你赚了。
有一句话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好的东西当时买1分钟会心痛,但是用的每一秒都是开心的,不好的东西,买的1分钟感觉占便宜了,但是用的时候,每一秒都是糟心的。
其实说的就是上面的道理,所以,我们的文案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解释给用户听,虽然看眼前的价格比较贵,其实你赚大了。
比如你是卖沙发的,可以这样来写:
其他的沙发,表面皮革可能跟我们的差不多,
但是沙发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弹簧五金件,
其他沙发用一年,凹下去一大坑,隔2年可能要换一次,
难看不说,还浪费钱,
我们的沙发里面核心部件用料更扎实,你坐4-5年都不会有坑,
以后用的每天都很舒心,
你说哪一个更划算呢?
这个时候用户是不是就会想,也对,其他沙发可能购买比较便宜,但是买回去用了年把时间,就不行了,又要换新的,这样算下来,还不如现在多花点钱,买一个好一点,后面更省心,不花冤枉钱
最后
发现没有?所有的算账技巧都有一个底层逻辑,什么呢?
就是用户觉得这个产品贵不贵,完全取决于潜意识的判断,是感性的,所以想要用户觉得买的划算,你只要影响他的潜意识判断就可以了。
好了,如果你的用户对你的产品价格也有“到底值不值”,“是不是买贵了”的障碍,上面教你的文案实战技巧,你可以马上套用,你会神奇的发现······
用户掏钱给你的时候,变得更爽快了~
作者:何杨,公众号:何杨说文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7年文案老司机。擅长卖货文案写作,实体店营销策划!
本文由@何杨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知易行难
有机会当面跟博主学习请教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手动点个赞
看着看着,我坐过站了。。。。。
你要一定要记住,长得好看是不能当饭吃的,非常好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