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的6个案例
本文汇集了近期多个品牌的创意营销案例,从中发现它们都在寻找与差异化的切入角度。推荐对文案策划感兴趣的同学阅读。
天猫把公交站台玩出新样式,呈现出两种文案体验。
麦当劳用一个挑眉动作,就向身边人传递了想吃的信号。
在大家都看向年轻人的当下,小度将镜头对准了中年人的稀松日常。
……
在这些品牌案例中,它们都在找差异化的切入方式。而每一种不同的情感表达,都值得我们好好收藏。
01
之前知乎有个高赞答案:“中年人的爱情很隐秘,它是一种于理解之上的懂得和尊重,是两个灵魂在寂寞荒野中的搀扶前行”。
我们总觉得,时间久了爱情都会趋于平淡。
而小度这支《中年爱情图鉴》就是把中年人的生活铺展开来,呈现出一个个日常的场景。
在这看似枯燥的一粥一饭中,我们看见了中年人爱情的样子。它们不热烈,但细水流长、真诚相待、及时陪伴。
小度借助中年人的爱情这个话题,去引出了品牌的内核。中年爱情的模样,就像是小度对用户的关系,时时回应,始终陪伴在身边。
02
淘宝这一组站台海报,另有巧思。
通过UV双喷的特殊设计,呈现出这样一幅文案景象:白天看一套,晚上看又是另一套。
今晚要赶项目进度又没法按时赴约了?
今晚穿的很好看却没空上街好好看一看?
忙完只想回家躺着哪有精力过夜生活
天越来越热忍不住烦躁起来?
这组海报文案呈现出两个版本,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两种形态。
白天,我们要忙于工作。
而到了夜晚,淘宝希望能帮我们切换一下频道,鼓励我们应该去好好生活。
03
蒙牛给女足拍了一支广告片,好看极了。
你爱的是女足,还是女足获胜的新闻?
如果输了,还是否会说永远相信?
如果赢了,是热搜还是被真正铭记?
回到过去,
你还会选择足球吗?
又不是获得胜利,才有意义
又不是必须比过谁,才能成为谁
又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才走到这里
有时候是你选择了一条路
有时是那条路选择了你
我们总有彷徨 但绝不回头
继续向前吧
没有不过如此的我们
只有不止于此的你
采用一种倒叙的方式,把视角一点点往前去推。不是放大某场胜利,而是拉长时间的纬度,用一种更为真实的视角去看这样一个队伍,去真正感受女足的群体精神和力量。
此外这支片子的台词文案,值得抄写下来。
特别是那句“你爱的是女足,还是女足获胜的新闻”,再结合现实的比赛情况,特别有震撼力,给人心灵一击。
但面对赛场,面对社会舆论,女足给我们呈现的精神,让我们始终相信她们会「不止于此」。
04
最近,饿了么在大树底下办了个风凉话展。
街边的树萌,加上品牌们的风言风语,形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凉爽空间,路过的人顿感拔凉拔凉。
不信你往下瞧瞧这些文案:
夏天谨慎谈恋爱,容易热昏了头。
痴情十载,再见面时,已是汗流满面。
你不热的话,其实还挺清爽的。
谁还不是个顶流了!头顶汗直流啊。
最近多巴胺太热了,你还是别搭理了。
蚊子来了,都要溺水。擦擦汗吧!
这个夏天太热了,冰西瓜、可乐这些物理降温已经不够了,还需要来点魔法,或是冷笑话,或是风凉话,或是冷冰冰的态度。只要是与冰冷相关的事物,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同时也是品牌很好的切入点。
5、
麦当劳拍了一支新广告,全片没有一句台词。
和你经常玩聚的人,只需要一个眼神,什么就都懂了。
或许是基于这样的群体洞察,麦当劳这支广告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主打一个心领神会,通过一个挑眉的动作,去传递想去吃麦当劳的讯息。
不得不说,麦当劳的logo确实有点形似两个眉毛,把挑眉打造成一个品牌专属的动作符号,这让吃麦当劳这件事变得更快乐有趣起来。
6、
这样的创意周边,希望品牌多搞一些。
日本明治集团以品牌旗下经典零食为灵感,通过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概念,设计出有趣的生活小物件。
「牛奶修正液」,把经典牛奶盒改造成一个小文具,在使用的时候有一种倒牛奶喝的奇妙体验。
「蘑菇巧克力蓝牙耳机」,说来奇怪耶,这个人耳朵上居然长出了一个蘑菇,甚是可爱。
「冰淇淋风扇」,它吹出来的风可能是香草味的,应该会格外的凉爽吧。
“创意就是一种组合”,这句话在这些产品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当两种事物以一种有趣的方式结合,就会发生奇怪的反应,顿时让我们见识到生活的奇妙。
—
如果我们想要制造出创意,我觉得并不应该呆在原地发想,而是到处去收集木材。
而这些有趣的案例,就是这一个个燃料。
在欣赏这些品牌的创意火花时,我们的灵感其实也在慢慢升温,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出现。
始终相信,一个好创意会点亮另一个创意。
作者:黑小指
来源:微信公众号“休克文案”
本文由@黑小指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O协议。
看了这篇文章,下周的培训会素材有了,哈哈哈哈哈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者的分析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
很实用,似乎马上就可以用在工作中了,感谢作者。
写得太棒了,让我瞬间感觉自己智商上升了一个档次
关注作者很久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很多点子其实真的是可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人感同身受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