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运营的关键:ASG动态等级模型
运营要讲求精细化,要根据产品、用户、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运营措施。文章主要分享了ASG动态等级模型在用户分层精细化运营领域的应用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的互联网浪潮随着移动用户的趋于饱和,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的角力。获客难、获客贵、用户粘性不高、使用频率不高、留存率越来越短,是每一个运营人的焦虑点。
获客很贵,每一个用户都该像珍惜粮食一样珍惜他,提供给他最有价值的服务,这是我一直坚守的理念,那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精细化运营你的用户?ASG分析法分享给大家。
ASG分析法的由来
ASG分析法原本是数学常数的规则之一,主要解释当一个变量产生所带动的多个变量配合的数据组。因其简单有效的应用性,后经常被用于生命科学、建筑、财务分析、等多个领域,近代随着互联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把它用于对种子用户的运营与维护。
精细化运营模型ASG动态等级算法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初步学习了pcs企业营销定位法,它多数用于企业营销定位和营销侧重点的明确。那么本次带来的就是企业发展中期基于有一定的数据分析,用户理解,更偏重运营的ASG运营动态等级模型。
ASG动态等级算法就其本身其实是企业精细化运营的一部分,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收集,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更精准的把控了用户的行为路径和消费行为,通过算法组合与动态刺激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频率。
ASG动态等级模型的组成
ASG动态等级模型由:算法+高频刺激+用户等级、三个主要核心组成
1. A=algorithm: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几乎所有的大型平台都有内置的一套逻辑算法来支撑其主体业务。
ASG模型中的算法主要服务于用户运营行为,运营人员通过用户的流动层级定向,配合刺激手段,来完成用户的调层,这种智能的算法推送和不同的配套手段其实就是算法行为。
举例:
- 抖音:最著名的22个池子智能算法推动,依据打开率、完播率、点赞率、的智能推送。
- 知乎:基于回答、评论量、点赞量、各个账户权重、等相结合的内容分发算法。
- 瑞幸咖啡:用户长久沉寂,导致用户等级降低、自动推送更优惠的折扣卷行为。
- 滴滴:同步不同区域价格,预选判断车辆使用秘籍区域,用优惠和算法的能力,高速调配车辆,等等
2. S=Stimulate:刺激
刺激分刺激行为和刺激手段两个组成部分、我们熟知的打折,促销,满减,赠送,其实都属于刺激行为,在营销领域里能打动人的只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获利一个是情感,通过非让利的行为能刺激用户的案例是每个营销人值得学习的关键点。
刺激手段,我的解释为触达用户场景,短信,微信,抖音,分众,几乎所有的广告投放都是在建立一个用户购买场景。在这里面值得关注的点一个是高频,一个是有价值,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与产品是增加用户粘性的良药,要切忌急功近利把营销定义为打扰。
高频率互动能有效培养用户认知,推进了用户认知,认可,认购的第一步。我们会注意到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在用户的一天里高频触达四五次之多,早晨app弹窗,路上的地铁广告,每天一条的短信活动,门口外卖小哥的衣服,时不时的pr稿件,网上纷杂的广告弹窗,等等,这既是营销暗示也是建立了多个触达场景的结果。
3. G=grade:等级
企业往往把用户按照产出价值分为不同等级,我们熟悉的RFM模型就是一种产值判别,企业会根据产值,活跃度,消费频次,留存率,等多个条件设立不同等级组合,同时设立企业期望到达的用户指标,从而实现完成。
ASG中提到的算法逻辑实际上相比较真正的算法要简单的多、因为简单所以实现起来也就容易的多,用户等级会随着时间上下波动、企业又会制定期望的用户等级人群、算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更加智能的判断用户等级波动从而给予运营人员相关信息与提醒、后期配套不同的触达场景和营销手段、把用户留在企业期望的用户等级里、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总结
ASG动态等级模型是个要长期持续研究的大工程,它对于留住用户实现产值最大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好的发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算法的成熟,而推动的企业内部效率的提升。ASG模型不仅仅是大公司的专属福利,中小型公司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基础的模型分析来完成更多的营销运营管理,这就对了营销与运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会技术的产品经理不是一个好运营,让我们哭着面对挑战。
作者:张半城,微信号:zhangjin116166,持续追求卓越的互联网人。《打造你的营销思维》作者,品牌营销专家。
本文由 @张半城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棒!这篇写的很通俗易懂
整理得还挺全,解读得也很透彻,值得一读。
必须评论支持一下!!!
对于大家都热衷的热点话题,总会去分析别人背后的行为
收藏了,睡前再看一遍。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之前在运营大会上听到过类似观点,挺好
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和这篇类似。当时没收藏,后来一直没找到。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