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广撒网式的营销服务不适合“捞”到客户呢?本篇文章带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同时这篇文章推荐给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阅读。

你有没有感觉到最近陌生电话特别多?

放贷的,卖楼的,推销课程的,邀请参会的,一下子都冒了出来。

同时,微信群发信息也越来越多,大多是推荐自己/自家的新项目、新业务。

邮箱、短信也沦陷了,每天至少收个上百条信息(好在也不常看)…

周末笔记群线上聚会,谈起客户运营,有搭子吐槽:“老板要求给数据库里有联系方式的客户全部打一遍电话,理由是唤醒老客户,万一正好有需求呢?”

有没有觉得耳熟?大意是生意不好做,反正打电话、发短信、邮件成本也不高,又不损失啥…

但,结果是,客户和你我一样,拒接电话或直接就挂断。

有的公司的电销还挺上进,学习了点三脚猫销售技巧,开始用拙劣的问候拉近乎。有的公司更狠,直接用AI机器人来打电话,一天据说能打几万个…

但消费者、客户不是傻子,广撒网真的能“捞”到客户吗?

有可能。

但是更大可能性是对品牌的损害,甚至让本来有兴趣购买的客户感觉到被忽视甚至被冒犯。

拿到联系方式就能大力出奇迹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之前写过很多次这个话题,谈到了精准运营客户,比如《“别联系我,需要买的时候我会找你”》《营销笔记|如何失去一个客户》

也就是说,营销也要讲“你情我愿”,专业词是“许可营销Permission Marketing”。

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赛斯.高汀,他说“要先获取客户的信任,在自愿与品牌方交流的时候,才会对相关的信息比较关注”。

道理都懂,好处也显而易见。

比如能激发对于产品及服务的期待(Anticipated);提供的资讯针对本人(Personal) 愿意了解;关联性高(Relevant) 因为正好需要,接受度更高。

他说“不论是哪种方式,透过提供有价值的诱因,主动吸引潜在客户互动、建立关系,从陌生人到朋友再到购买者,许可营销可有效降低无意义的损耗,快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随着数据隐私以及安全法规的相继出台,肆无忌惮地骚扰客户还会有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巨额罚款…

那么怎么让客户许可呢?

我认为无非是老生常谈的这些:

一、最理想是按照客户细分来针对性沟通

比如已经有SCRM和CRM系统,也对客户的画像以及体验旅程做了标记。那就在内容上别偷懒,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确保克制而精准。

比如已经参加过好多次市场活动,但还没有转化成交的电力行业客户,把过往的市场活动精华视频与最新行业客户案例一起通过邮件或企业微信的方式发给授权过“愿意接受新讯息”的客户。

待系统显示已查阅或打开后,再尝试询问是否可以进一步沟通。

二、其次是吸引客户主动找上门

有人说To C种草,To B种树。不管种什么,首先要播种。尽量草和树好看一点,形式多样化一些。

比如有趣的视频、图文在社交媒体上持续更新,适当的投放搜索关键词、软文、硬广等…让感兴趣的客户找上门来。

有过生意来往或者正在沟通中的客户看到这些内容也会感到这家公司的实力,更容易促成合作或续约。

三、再不济,熟客介绍

如果内容能力稍差,也没有闲钱投放,但产品很强,那多多发动过往的客户介绍,并在案例上下功夫。

即便是非要宣传,也可以在朋友圈、客户群坦诚分享产品、解决方案…

四、实在不行,也要在线下,真诚推销

即便是最差,啥群也没有,客户也不愿意介绍,去跑跑行业展会。在休息区主动给陌生客户递上一瓶水,询问是不是可以让他们看看资料也是一种礼貌的许可营销。

这个方法一点都不先进,也很盲目,甚至很落后。但与狂轰滥炸打电话相比,更容易找到客户。

最后,还是想让你帮着劝劝对广撒网有执念的领导们。别再乱打电话,乱发短信/微信了,真没用。

营销互动也要讲究“你情我愿”。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作者 : Hanni

来源公众号:时光笔记簿(ID:1089517)

本文由@时光笔记簿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感觉运营就是个苦逼活

  2. 昨天晚上睡前还思考了这个问题,好巧

  3.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4. 这一看,心里好受多了。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2日 更多
好夫妻日
1850年清末政治家林则徐逝世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