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花三个月时间调研初老人群,发现这里藏着巨大机会。

作者:候鹏飞

来源:见实(ID:jianshishijie)


 

创业很像旅行,锚定目标,装点行囊,出发。有人满腔热血,心中早有圣地,只盼时机一到就冲出樊篱;有人做足攻略,谋定后动,连目的地都是测算筛选的结果。

林超绝对是后一种人,在锁定创业方向之前,单单针对目标人群的研究,他就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

这个人群是初老人群

初老是一个比较少听到的词,乍看似乎被中老年所囊括,可把这部分人群抽离出来,再沉进去看,会发现他们的特征非常鲜明。上周我们组织的 CEO 私享会上,林超提出的这个概念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几天后,我们又单独见了一次,听他阐述对初老人群的洞察。

林超对初老人群的年龄定义是 50 岁到 65 岁之间,他们大多处于一定的人生节点:事业逐渐进入退休状态,子女毕业后开始工作,未被孙辈栓牢。他们不服老,有时间,有资本,有意愿去接触新事物,放下很多人生重担后,在掌握人生主动权这件事上,比年轻人要从容得多。

据此,林超判断,基于初老人群的各类旺盛需求去做服务,会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这是典型的生意人逻辑,更多去判定市场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想做什么。

现在,林超的新项目还未发布,抛开“如何做”,先看他如何去洞察一个人群,得出了什么结论。

从两张图说起。一张是 2020 年中国人口金字塔结构,这是从一个学术期刊中截取的,可以看出到 2020 年,50岁-60岁这个人群的占比非常高;另一张是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做的总人口教育结构比,可以直观地看到人们受教育程度的分布。

有人花三个月时间调研初老人群,发现这里藏着巨大机会

图:中国人口金字塔结构

有人花三个月时间调研初老人群,发现这里藏着巨大机会

图:总人口教育结构比

从人群角度出发能够看到,中国未来十年,整个大的人口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初老人群非常庞大。围绕这部分人,能够想到几大机会:养老、健康、教育,这些都是强服务的领域。

从教育程度出发,会看到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一个初步的逻辑是:如果这些初老人群有学习的需求,就会诞生一门好生意。

这个需求真实存在吗?养老和健康是否有机会?产生这些想法后,我和团队立即着手调研,下面主要分享下我们观察的过程和一些结论。

1

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之前有过几次小的成功,也有项目做失败了。一方面算是生意人,也做过一段时间投资人。上一个项目“厅客”APP,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的交易平台,有 10 万人在上面卖各种服务,营业额做到 2000 多万。

厅客遇到一个问题,当我们尝试收交易提成时,用户会非常容易流失到微信当中。当时还没有小程序,但是我已经意识到,微信对自组织的服务业冲击是非常大的

于是我们开始深入研究微信生态里的可能性,意识到新的产业机会是基于微信的服务,小程序是绝佳的落点。前面提到养老、教育、医疗都是重服务行业,其中养老和医疗尤其重,是相对难撬动的市场;恰好我之前有做培训教育的经历,当过新东方老师,也创办过培训公司,就开始考虑从教育入手。

今年年初,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去做调研,采用的是人类学中田野调查的研究方式,很粗笨,但也很有效。我们团队准备了一些体检设备,在北京和汕头几十个社区做了中老年健康咨询服务。也去北京的老人院做义工,深入接触了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也观察了他们对手机的使用习惯。

这给我们带来了特别深入、广泛接触这个人群的机会,没有深入的场景,就不会有深入的洞察

2

最早我们圈定的老人概念是住在养老院中,年龄 60 岁以上的老人。中国现在的养老产业大概有5 万亿产值,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在养老院。

大多数进养老院的人群,是部分失能或全面失能的。从做生意的角度上看,他们时间很多,但是消费和拥抱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些特征,比如这个人群花大量的时间在微信上,并且更倾向于读图模式,因为看文字已经很难看进去。

为了了解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我们看了无数人的手机,问了无数问题,发现初老和老年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群。当你跟他们聊的时候,给你的感觉就是完全不同的。

最明显的区别是很多老年人拥有集体潜意识,而初老人群的自我意识更鲜明。

很多 50 年代前后出生的老年人,在初中、高中就开始上山下乡了,他们生命中的黄金年代是在一个特殊历史环境中度过,导致他们的行为方式非常特别。比如广场舞,广场舞都是在很大的广场,大家“没羞没臊”地聚在一起,不怕被笑话、也不怕打扰到旁人。

由于集体潜意识,广场舞让老年人感觉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这种集体活动被当成是一种回归。而比他们更年轻一些的初老人群,虽然偶尔也会参加到这样的群落里,却不会特别热衷。

10 年以上的差距,可以使人与人非常不一样。初老人群的一大特征是,他们的见识、活力、能力,都比之前一代人要强很多。

3

初老人群不服老,年轻人用的东西,他们也愿意尝鲜。刷剧是非常明显的例子,现在流量越来越便宜、Wifi 也很普及,这部分人像年轻人一样,甚至比年轻人更热衷于刷电视剧。

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很高。对这代人来讲,学习新东西就意味着更多的财富和机会,例如股市和楼市,这个人群基本都接触过。

互联网行为方面,微信自然是绝对主力,但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安装一些其它的 APP,核心使用通常是 2 到 3 个。比如全民K歌、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都很受欢迎。

之前看过一个分析,总结中国老年人的三个特征是贪钱、怕死、疼小孩,这在初老人群中并不成立。 从我们观察的结果看,首先他们没那么贪钱,因为很多人本身已经积聚了一定财富,抢微信红包这种小便宜还是会占,但是为了省几块钱把链接发给几百个朋友这件事情就未必会很积极;其次离死亡还很远,对于健康方面的问题还没有那么怕;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溺爱小孩,但大多数人已经不觉得带孙辈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他们会更有自我,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4

过去大家看老年人群市场,容易忽略初老人群;看所谓新中产人群,也容易忽略他们。实际上,初老人群有很多需求是有待被更好满足的,比如我看好的教育需求,还有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女性对美的需求、旅行出游的需求等。

教育首先是一门靠谱的生意,现在知识付费很火,我之前做培训公司时也深有感触。做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在零资产甚至负资产的时候就可以起步,因为模式是先收钱后服务,会有良好的现金流。

面向初老人群的教育,组织形态会和传统教育非常不一样,我们做的方向会与知识付费有些类似,但并不相同。如果我们从人的一生来看教育需求,从婴儿刚出生到坟墓,可以划分为学龄前后、大学前后、职场教育等,会发现一个人退休之后的教育市场是非常贫乏的。

我们已经在今天6、7月份着手做面向初老人群的课程,基于之前的观察,这部分人群有很明确的需求和受教育模式。即使知识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但教学方法会有本质区别

比如给老年人授课,很多简单的知识点会需要反复讲,这和教小孩比较像,需要耐心。他们不愿意跟年轻人一起学东西,因为接受信息的速度会相对慢很多。

另外也要考虑初老人群天然的社群性。初老人群更愿意和同龄人一起学习,会天然形成社群性的聚类。现在其实有很多初老阶段的人想学英语,他们经常会拉上几个人进同一个群,喜欢拉着一群人一起学。基于这种特性,在产品上也会更易于进行裂变传播,这与小程序的属性十分契合。

我们的新产品正在路上,以上是我们启动项目之前,对初老人群的一些观察和理解,借见实平台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也希望能和更多创业者进行深入交流。

 

作者:候鹏飞

来源:见实(ID:jianshishijie)

本文由 @见实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3日 更多
小雪
1953年扫盲标志被颁布
1920年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