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早期的小红书、豆瓣、滴滴是如何获取第一批精准种子用户的!

来源:51COO(ID:COO-51)

作者:师兄


关于用户获取,是大部分运营人每天都会心心念念去思考的问题。不管你是运营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产品,初期,大家都会更加关注种子用户的精准度。种子用户是否精准,决定了产品的走向以及成败。

精准粉丝的获取来源于用户活跃场景的精准把握。

以小红书为例:“香港购物指南”(小红书前身),为了赶在香港圣诞大促前上线,产品经理拿着内测版去上海出入境管理局待了一整天,专找排队办通行证去香港的女性试用,得到一致好评。同时他随身带了一叠小卡片发放,上面是小红书公众号的二维码,引导用户关注。

盘点:三个大厂案例,三个获取精准种子用户的思路!

那么通过这种渠道获取的用户相对于小红书的产品定位就非常精准:以女性为代表,大多数为白领学生阶层,同时热爱海外海外购物的人群。

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KOL”,才能更容易找到一个圈层的精准粉丝。

豆瓣最早期是以“书”为主的网站,有非常非常棒的社区氛围,对于这样一个网站,要获得高质量的,或者多元的的对书籍的品味和书评其实并不容易。那么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呢?

阿北(豆瓣创始人杨勃)曾是国内pascal社区的很有名的程序员,所以豆瓣早期的用户几乎都来源于pascal社区。当时整个pascal社区成员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哲学类书籍、质量很高的文学类书籍,人文书籍等都有涉猎,而且整个社区的程序员当时都在用一个叫Blog的产品,所以这些成员都具有很好的UGC素养,他们已经非常习惯编撰长文。

他们擅长并习惯编写长文,对读书都具有丰富的品味和高质量的读书诉求并且非常多元化。这两个因素使他们成为豆瓣早期建设型阶段种子用户非常好的来源。

可能你会说成为一个KOL还是有难度,但是,你至少要非常了解某个圈子里的人。

人力邀请虽是一个比较慢的办法,但是有时效果也很不错!

盘点:三个大厂案例,三个获取精准种子用户的思路!

滴滴早期的第一批司机用户,就是工作人员一个个帮着司机安装的,司机本身文化程度低,对新事物接受度不高,又没见过之前有这种先例,所以他们采用这种办法开始拉,虽然看起来有点笨,但是在当时确是比较有效的。

以上我们说了三个大厂早期获取精准用户的案例,总结一下,归根结底可以归结于两个词:定位分析。基于产品定位,做用户定位,为了寻找精准种子用户,我们需要再进一步的做用户分析,XX潜在用户群的身上的显著标签,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会出现的场景。

做好用户分析,下一步我们就要思考拉新的手段,哪些手段更能获取精准的种子用户?

希望上面的三个案例对大家有所启发,理解进准拉新的深层逻辑,同时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
 

作者:师兄

来源:微信公众号“51COO(ID:COO-51)”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2日 更多
好夫妻日
1850年清末政治家林则徐逝世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