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何为私域流量(附案例模型拆解)
通过私域,我们可以不断去触达用户,培养用户的感知,跟用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和关系,进而培养他们对于产品的认知和黏性,从而也能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产品复购率。
私域是什么?
私域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私域?如何做好私域?
近两年,随着微信社群营销的兴起,互联网里面兴起一种爆火的变现模式,那就是把流量承接到微信个人号或者社群里面,然后通过活动,促销,私聊等方式进行不断的转化,给企业或者个人带来变现,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私域流量变现。
其实这种玩法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早期的微商其实就是这么做的,那时候的微商也是不断的加人到微信上面,然后每天发朋友圈做圈层营销,引导客户进行转化。
如果要说不同,那可能就是之前的这套模式还没有现在的这么多的新奇玩法,微商们也只是知道先把人加到微信里,然后不断的发朋友圈和广告就行了,并没有考虑什么用户维护,私聊,拼团,训练营等方式去做转化。
而就是现在大家的思维都在变化,而用户们也都清楚这些套路,对于朋友圈的广告和那种微商号很反感,不得迫使操盘手们也在不断的探索新的玩法,也就是我们刚刚上线所说的方式,进而变成我们现在很火的私域流量玩法。
而在传统行业,其实也一直存在这个概念,比如销售人员为了更好地推销,往往会留存客户联系方式,逢年过节问好,将客户当作朋友,搭建自己的人脉圈子。推销人员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情感的慰藉。其实,这就是私域流量,本质就是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取客户信任。
只不过互联网的兴起,也不得让这些传统商家们跟着转型,把以前的一些传统玩法也慢慢的往线上做迁移。
比如健身房也会开始尝试去线上的一些短视频平台,通过视频等内容方式输出内容,在这些公域平台进行引流到自己的微信号上面,从而进行私聊或者社群营销的方式进行转化变现。
而常规的线下地推方式,之前很多的也都是通过地推来获取电话号码,再来进行电销,而现在的方式转换成通过地推加人到微信上,然后发送一些优惠券,通过微信上的转化引导客户来店消费。
为什么要做私域?
为什么要私域流量,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成本低,转化高。
做电商的朋友可能会深有体会,像淘宝和京东,拼多多这些大型的公域平台上通过做活动来获取流量进店做销售,最主要的一个方式那就是烧直通车,而近两年,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来的客单越来越高,往往很多时候商家做一场活动,带来的转化可能还没有宣传的成本高,极大降低活动的ROI,这一原因也不得迫使这些商家也在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获取来的用户可以进行免费的多次复购。
而私域流量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在公域平台上进行引流到私域平台,流量一旦进来,后面再做活动就不需要进行推广的成本,从而进行多次复购。
而在于公域平台,流量进来只是一次性,当它出去后可能就不会再记得你的这个产品或者这个店,即当你再做活动时,推广的成本也跟着在提高。
当然,私域流量的优势并不只在于可以进行多次的推广复购,很多企业到后期都会出现产品流量的留存,复购,品牌黏性的问题,而私域刚好也可以满足这些痛点的需求。
对于留存,就如我们上面所说,产品流量一旦进来,我们可以通过在微信上的维护和知识分享,把客户进行留存,当然产品有活动时还可以进行免费直接推广触达,极大的提升活动的曝光效果。
对于复购和回报比率,当流量进来之后,通过前期的信任培养配合社群的营销我们可以出售客单价更高、毛利更高的产品,提高了老用户们的客单价和毛利额。老用户养得好,还可以继续做裂变,带来更多的新用户。
比如一家做电商的商家,通过在淘宝上获取流量,用低毛利产品来引流提升转化率,然后将这些流量通过加二维码返现红包或者领券的形式,沉淀到个人微信号中。通过不断的用户运营触达,销售高毛利的产品,带来用户复购和更高的转化。
整个过程减少了获客的成本,提高新用户的转化率及客单价,从而提高了投资回报比。
对于品牌黏性,在一些公域平台上,用户对你的产品信任度是很差,那更别说品牌的黏性了。
而通过私域,我们可以不断去触达用户,培养用户的感知,跟用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和关系,进而培养他们对于产品的认知和黏性,从而也能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产品复购率。
而除了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些,私域流量也还可以作为你去获取更多流量的种子用户,当流量进来之后,通过我们前期的维护培养,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整合目前的一些引流产品出来作为活动的诱饵,让用户们去进行拼团,分享,老带新拉人等方式进行裂变,为自己获取更多的用户,进行流量的滚雪球,把产品的复购率和ROI做到最大化。
如何做好私域?
都知道私域很火爆,但如何才能做好呢?
那传统行业的一种方式来说,将流量通过某种形式,比如地推发卡片,传单,以及外呼,又或者线上通过活动裂变,第三方平台引流 将流量导入到个人号载体(微信,社群,企微)等
然后通过调研或问卷形式做好每个私域用户的精细化需求并设置好备注,再通过之前的备注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私聊,单独为每个用户进行痛点的解决以及建议,做好前期的信任铺垫,最后推出产品的功能以及优惠
每天做好所有私域精准用户的梳理,统计已转化以及未转化,未转化持续跟进,和用户打好关系。
针对没有私聊转化的用户,可以进行社群营销,把他们都拉到一个群里面,但要注意的是,在之前如果有进行调研的,可以根据前期调研问卷痛点进行精细化的建群,每个群的用户均为某一个需求点的用户,进行需求痛点的上课分享,如训练营模式,又或者进行每天的短暂日常分享,建立信任,为最后一天的社群活动做转化铺垫。
这样一套流程的下来,如果进来的流量都是精准用户,那再做完一个周期的转化,转化率能达到30-50%,那其实就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当然,我们刚所说的这种,还是在基于线下的方式进行的引流,对于线上可以获取流量的平台,可以通过视频号,短视频平台,知乎,各大垂直网站等平台进行流量的获取,而每天平台都会有对应的平台规则,所以在进行前期的准备时,也可以提前摸透这些平台的玩法和规则,再来进行流量,以免造成做了半天没有效果或者平台封号等状况的出现。
而当流量进来之后,操盘者也需要提前设想好后续的一整套转化的模型和流程,尽量将流程简单化,既能让客户完全的了解到产品和福利,也能让自己在最快的时间周期内进行转化变现。
作者:刘志兴,95后互联网人,业内多家内容平台作者,《LZX的学习笔记》公号主理人,专注于社群/产品增长
本文由@LZX的学习笔记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
昨天我们领导才给我分享了这篇文章,没想到在这里又看到。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