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思考】我采访了3位已经跳槽的2015届职场新人
都说90后爱跳槽,抱着好奇,我采访了三位已跳过槽的2015届职场新人。90后就真的这么难伺候?
前段时间,远在北京的死党涵哥突然跟我说,他离职了。有点惊讶。马云粑粑有条名言,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实就两点:
1.钱,没给到位
2.心,受委屈了
可是对于工作未满两年的涵哥,好像并不适用。他所在的公司算是行业领军企业,年初刚升了职。平常听他说,团队氛围也不错,跟同事挺合得来。
那就奇怪了,这么好的公司,也还未到职业关节点,居然离职了?
抱着好奇,我采访了三位已跳过槽的2015届职场新人。这群人在吃瓜群众看来有共性,那就是离职离得有点莫名其妙——大公司、待遇高、团队氛围好,莫非90后就真的这么难伺候?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曲线救国不成,那就及时止损”
@Anna,深圳,原知名企业运营,现广告服务公司商务
为什么想离职:
毕业时通过百里挑一的考验进入知名企业的Anna, 大学读的是俄语专业,一直希望从事的职业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尽管所在的岗位名为海外销售管理,这个海外却不包括俄罗斯。
后来被调去用户运营,成为组内主干力量,7天*24小时的待命客服状态。几个月下来,她越发觉得不对劲,“很忙,平常晚上10点下班很正常,凌晨2点下班也不在少数。但这种忙,带给我的并不是充实或成就感。琐碎的工作填满了时间,让我完全没有空闲去思考,内心愈加渴望从事当初想做的方向。”
在跟自己内心斗争了一段时间后,Anna放下了对这个公司和同事的不舍,决定开始寻找下家。
离职前做了什么准备:
“对于第二份工作,我非常谨慎。第一份工作的评估疏忽已经让我耗去了一些时间,所以这一次,我会尽可能降低风险。”
Anna通过朋友了解到目前所在公司,在决定收下offer前,她开展了刨根式的调查。
“我朋友在里面工作,所以我可以通过她提前收集到公司方方面面的信息。我主要了解一下新公司的发展前景、运转模式、工作手段和考核标准。
新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小,很活跃。职位是做俄罗斯市场BD,销售型导向,需要经常出差俄罗斯,这些都很符合我当时对工作的要求。”
考虑清楚后,Anna于2016年上半年跳槽了。
到新公司后的感受:
成长还是蛮快速的,刚跳过去的时候,机缘巧合,团队仅有的两位同事纷纷离职了,我直接扛起重担,逼着自己迅速成长起来。不过,瓶颈也很明显——俄罗斯市场困难重重,开拓很缓慢。如果要说现在的状态,只能说一般了。
给想离职的新人一点建议:
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过往经历,找准方向。
“如果为了逃避而离职,那新工作可能还遇到同样的问题”
@刘锡,上海,原独角兽企业管培生,现BAT产品经理
为什么想离职:
2015年毕业时,刘锡以综合管培生的身份、25w年薪的待遇进入到上海一家独角兽企业。
“在当时来说,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和业务前景都是不错的,团队氛围也挺好。不管是上级还是同事大家都能做朋友。我也刚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很多人都能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觉得很温暖。”
但是,在光鲜的外表下,分配到个人的工作,能否和自身的兴趣目标、职业规划相匹配,这是要打个问号的。
刘锡一直想往产品经理方向发展,进入公司后却被分配在运营岗,这为他后面的离职埋下了伏笔。
“本来想在运营岗进行系统性的学习,积累经验,后面转跳产品岗。可受限于业务发展阶段和领导层思路,整个部门运转不成体系,能学习的东西非常有限。在运营岗的那几个月,我一直做着重复性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几次争取,也没有接触到核心项目,领导也不同意我转岗,整个人觉得非常消磨。”
大概待了半年,刘锡就动了辞职的念头。后来其他企业伸出了产品岗的橄榄枝,尽管各方面看起来不如第一家,他还是潇洒地走了。
离职前做了什么准备:
当时想跳去什么样的公司并没有思考地特别成熟,只是想快速提升,学到东西。
到新公司后的感受:
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吧,新东家也是不错的大互联网公司——全新的领域,全新的环境,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开始。
然后就会发现,在第一家公司遇到的问题,在第二家公司还会遇到,表现可能不同,但是实质其实一样。很多困难需要克服,然而克服这种困难,必定需要时间的打磨,反反复复遇到些事情,在具体的事情中成长。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不只是做好手头的具体工作那么简单,内心的成熟更为重要。毕竟,人情练达即文章。
给想离职的新人一点建议:
我的个人意见是第一份工作,还是尽量做得久一点。能忍受逆境,不也是人生必备的技能么?当然在这期间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做必须要做且能做精的事,比如锻炼身体,比如认认真真学习一下office。
还有一点是我的切身感受,从进入职场的那天起,我会发现自己老得非常非常快,这时候你就会觉得能得到晋升比做什么具体工作重要得多。如果积累了一些之后发现就算是跳槽,也没办法得到晋升,那这个槽不如不跳。
“待多久都没区别,那干嘛不现在走?”
@张涵,北京,原互联网运营,现BAT数据分析
为什么想离职:
死党涵哥,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巨头的运营部门工作。年初刚升了职,月薪18k,感觉风光无限前途无量,居然冷不丁地离职了。
“动了离职念头的起因确实是工资,倒不是绝对值少,主要是当时同批进来的校招生里面,我工资是少数几个比较低的,同伴之间的工作实力后来大家也都有数,有些人不怎么干活却可以一直拿着比你高得多的工资,自然加剧了心理上的不平衡。不过后来对自己的需求重新思考了一下,理清了优先级,现阶段钱不是最重要的,前面这三年主要是打基础学东西。”
抱着学习的心态,涵哥在公司呆了近一年半。直到后来组织架构调整,分到了技术支持小组,这原本与他的规划方向更一致了,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离职的决心。
“我看不到在这里呆下去的发展空间了。待一年,跟待半年,跟现在走,并没有区别,那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
涵哥所理解的发展空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晋升空间,另一部分是学习空间。
晋升空间:公司管理层信仰产品驱动,不是数据驱动,没有团队支持到数据分析。我一个人,工作经验也不足,不大可能搭建起整个团队。接下来这一年,靠我自学,单枪匹马,难有质上的产出。没有产出哪来的晋升空间。
学习空间:刚进来的时候,公司还在创业阶段,各个板块都能接触到,虽然不深,但这一年多,我基本能了解到整个业务的运营逻辑。在此之后,我定岗了,确定了细分板块,却发现这个板块的联动基础和学习资源几乎为0。就跟建房子一样,我不仅要学会怎么搭房子,还要学会怎么做钢筋、造水泥。刚开始还以为这是机会和挑战。努力了半年,却发现,靠自己一个人挣扎做着不受关注的基础系统,是多么无望的事。”
离职前做了什么准备:
我比较清楚自己想从事的方向,离职前半年,就提前开始自学和梳理过往项目。找工作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同学朋友的内推资源,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到了新公司的感受:
到新公司才两个月不到,还在蜜月期。各方面觉得还可以,平台成熟完善、圈子大,学习资源充足;食堂好吃,员工福利完善。
当然,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到了新的环境,原先积累的人脉资源都归零,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我花了两周的时间,部门的人还没认识全,接下来还要磨合工作沟通方式。
给想离职的新人一点建议:(建议谈不上,可以分享两点自己的感受)
- 想明白你想要什么,优先级是什么?要钱还是发展空间;
- 平台和圈子很重要。
创业公司优点在空间大,刚毕业的新人有机会承担重任。而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有些事情得见识过,才有概念。
我来到新公司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还好跳了,数据底层系统,不倾尽集团之力,我就算用10年都搭不起来。而为什么圈子很重要,到新公司后,有人和我做着一样的事,他们比我高效比我牛逼,我可以跟他们沟通交流,读万卷书不如高人指路。在之前的公司,没有这样的团队,圈子也很小。这样成长的速度太有限了。
三位小伙伴,以清晰的思考和果断的执行,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或许难免会有落差,我却相信,任何经过思考的选择,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工作后,谁没动过离职念头。关键是,动了念头之后呢?慎重的思考和果断的执行才是分割线。
你呢,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离职?
作者:木糖,公众号:90后运营圈。
本文由 @木糖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