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是幌子,提价是功夫
在品牌种类繁多的今天,如何突出品牌差异化,提升产品价格,让品牌脱颖而出是很多品牌所苦恼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针对品牌差异化运营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策略,推荐对品牌运营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1980年,迈克尔波特在其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也翻做聚焦战略。
战略的本质是个选择路线的问题,所谓战略涉及取舍,就是你走这条路就不能走那条路。窄门也好、宽门也好,门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的路径。不同的路径所需要、积累、沉淀的组织资源不同。进而在整个行业中,又形成了不同企业的行业生态位。
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你也不能一次踏入不同的河流。好比革命道路的选择,看似阴差阳错,实则冥冥中自有定数。这个定数就是初始战略的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老大:规模是一种竞争壁垒
开创新品类占据新赛道是上上策,一个干净的心智往往比货架竞争更重要。新品类的逻辑是区隔老品类,消费者对于老品类的诟病就是新品类的市场。品牌的背后靠着一颗品类的大树,要么在功能上对老品类进行了革命、要么在便利性上对老品类进行了革命,比如:三顿半在速溶功能上的突破、比如:自嗨锅在食用便利性上的革命。
老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跑出规模优势来,进而才有全产品线出击的成本优势。
迈克尔波特,总成本领先强调: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没有规模就没有量的基础。
规模是一种竞争壁垒,是护城河的主要基础设施。
通过规模优势,进而带来的是对整个产业链的调动。对手1元的原料,你可以8毛;对手现款现结,你可以有账期;由规模的量变带来成本的质变,进而体现在市场价格竞争中:同样的产品,成本更低;一样的价格,利润更大。
单纯的低价并不是战略,背后的低成本才是战略,由总成本领先而带来的低价优势才能让你的组织形成战略级的优势。
时间追溯到,2020年6月,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宣布全球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成为首个门店破万的茶饮品牌,随之带来的供应链及上下游的溢价能力反向加持了产品的低价,冰激凌、柠檬水可以复制,蜜雪冰城的价格却很难模仿。
3元一个冰淇淋,4元一杯柠檬水,很少有奶茶超过10元。你可以把他称之为低价格,但是当门店规模达跨越一个量级时,质变就随之产生了。这个生意的价值事实上,一点都不低。(从估值来看:蜜雪冰城约200亿,喜茶160亿,奈雪60亿)在规模与价格之间,蜜雪选择了与其他品牌完全不同的策略,成为第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一个生意看起来很性感和真的很赚钱是两码事。你是要做个赚钱的生意还是做个性感的生意?对于90%的企业主来说可能自己都没想清楚。据财报显示:奈雪三年营收57亿,亏1.38亿,2020年奈雪的净利润448.4万元,整体净利润率仅为0.2%。
二、老二:有所不同
老大已经跑出了规模成本优势,想做老二就要有所不同。
消费者不会因为你和老大一样而记住你,但会因为你和老大不同而选择你。不做下一个乔丹,永远是对的,要做第一个詹姆斯,你看群众的语言朴素且深刻。
- 王老吉做老大时,和其正不也活的很好吗。你是小铁罐,我就是大瓶装,和其正瓶装更尽兴,卖的就是个实惠。
- 红牛在前面做,东鹏特性划江而治,先搞瓶装、再弄罐装,困了、累了喝东鹏特饮,不也自得其乐。
- 再往前说:你是老大,红罐代表正宗可乐(可口可乐),我就当个老二,做个绿罐代表年轻人的可乐(百事可乐),不也分得一杯羹吗。
差异化竞争的本质是在消费者端形成差异化的认知,通过认知引导事实,借助事实强化认知。一方面是产品层面的事实差异化支持、一方面是消费者差异化的认知区隔。所以,差异化的构建不只是产品,也要包括消费者的认知引导和认知洞察、甚至是认知顺应。
比如:所有做牛奶的,都会让你看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牛儿在绿油油的草原上尽情的吃这鲜美的天然小草。而事实的情况是,牛是吃干草牛奶才好啊。但是,你能给消费者聊这事吗,显然是不能的。你真要弄个照片,你试试,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老二,不要干教育市场的事,那是老大的义务和责任。因为他担了这个义务和责任,所以他当老大。你是老二,就要在老大开拓的市场下,针对消费者、产品做差异化的策略。如果能够后发且制人,那真是牛的要死。
比如:营养快线这个产品,可不是哇哈哈发明的,而是哇哈哈抄袭的。但是,这不影响哇哈哈把营养快线做成了大单品。这就是老二干了老大的事,老大捡了大便宜。因为,规模比你大、成本比你低、声音比你大,产品拿来复制完,往渠道一粘贴,你就结束了。
老二就要干老二的事,才对得起老二这个角色,老二要上位,肯定也是趁虚而入,搞侧翼袭击、搞闪电战。而不是搞正面进攻,打持久战就是规模、成本之争,这你上来就输了。
老大就一个,老二可以有很多。差异化的本质是解决品牌溢价问题,差异化是个幌子,溢价是功夫。
老二不见得只有一个,因为产品差异化可以有很多,核心在于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利益、特性的占据。比如:牙膏可以美白、可以防蛀、可以去牙渍、也可以预防牙龈出血、还可以健齿,还可以儿童、还可以口气清香。
美白、防蛀、去牙渍、预防牙龈出血、健齿、儿童牙膏、口气清香,这些词的背后都代表这一群对产品有特殊偏好的消费者。而特殊偏好的满足一方面是对于消费者的洞察、一方面是产品在功能、利益、特性的差异化支撑。
讲差异化核心是要落到品类特性词上,品类特性词就是消费者利益的集中体现。再好比:老板通过大吸力打出了差异化,其他竞争对手就不能往同一方向走。你站在队伍后面时,就要找机会另起一队,这才有可能成为领头雁。
- 大吸力 VS 静音,就是不同的差异化
- 大吸力能做多大,静音就能做多大
- 阳在阴之内,不在阴之对
三、老三老四:聚焦+根据地
如果是老三、老四,最重要的是提前锁定根据地,找到退可守区域市场。通过在区域市场精耕、深做达到聚焦兵力的目的。
蜀汉之争,刘邦占据了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项羽想打,打不进来,刘邦却可以随时打出去,达到了进可直取天下,退可安于一隅的战略效果(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刘邦在具体的战役上可以失败很多次,因为汉中作为优势位置可以保全实力。
曾国藩的核心战略形式是结硬寨、打呆仗,本质上是发现有利的位置,并聚焦组织资源去牢牢地占据那个有利的位置。比如:在太平军的城池外深挖战壕,截断其与外界的往来。城内守军熬不住了的时候,就要向湘军冲锋,一下子就转攻为守。
攻守要求的兵力、资源配称是不同的,这个时候就达到了以逸待劳的效果,原因就是通过结硬寨的方式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在敌人忍耐不住时,就达到了打呆仗的结果。
放在商业竞争中就更是如此:生意的第一要素是识别、并占据一个优势位置。
比如:茶颜悦色在长沙。茶颜悦色在长沙门店是CoCo和1点点的2.2倍,是书亦烧仙草和蜜雪冰城的2.7倍。在天心、岳麓和芙蓉3大行政区的总门店数为142家,在天心区门店数量达到63家,是门店数量最多的行政区。
商业战争中,优势往往属于处于防御的一方。如果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进攻的一方很难从防御者那里占到便宜。想要获得胜利,至少要在进攻地点部署三倍于对手倍的兵力——《商战》。
四、侧翼战
侧翼战:在对手布局重兵的市场,如果你展开攻势,必须有三倍、五倍的兵力(资源)才有可能打成平手。任何一个组织的资源都是相对的,强和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越是强就越是弱,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侧翼战破局的核心是避实击虚。
侧翼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村”是对手的弱、虚、“城市”是对手的强、实。强势对手在一二线布重兵,我就去三四线,强势对手在线下搞围堵,我就去线上搞突围,强势对手在商超,我就另辟蹊径便利店。
面对,竞争对手技术强大的国外手机厂商。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进入了国外厂商力量薄弱的农村,如果在一二线城市和国外厂商硬碰硬,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有为了。
核心的逻辑就是:要打就打自己的主场,没有兵力优势,绝对不打客场。
薇诺娜,入局大健康品类市场,以侧翼战的方式,从细分市场切入,形成与原有的化妆品巨头企业的错位竞争。定位功效,单点聚焦:聚焦在功效级化妆品,定位功效级化妆品第一品牌,以做药的标准做化妆品,医学支撑,权威背书,在1cm的地方做到1km深,打深、打透;一个卖点,聚集优势资源,线上广宣发,线下铺渠道,先做窄后入宽,由点及面,开局既破局,打了一手好牌。
五、总结
老五之后,面对全国性品牌老大、和差异化品牌及区域性品牌的最好的方式是游击战。找到缝隙市场,用价格求生存,在各强势品牌的夹缝中,积蓄力量。
破局一定要配合大方向,点线面体,建立单品带体系的大局观。苹果前CEO斯卡利提了一个词叫(zoom in)抽象和(zoom out )聚焦,从高度看整个行业方向、走向,既战势所指,后者既聚焦单点打破战局。
既能看到战势,又能沉下去入局、开局、破局。世界少有把这二者完美结合的人。好在我们是个组织,董事长的雄才与总经理的伟略,可以相得益彰。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后山客居,来源:微信公众号“老高商业与品牌”
本文由@新消费品牌研究社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棒!这篇写的很通俗易懂
拜读了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大家有没有一些好的运营公众号推荐,除了运营派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