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注定爆发的矛盾——董宇辉事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近期,董宇辉与东方甄选齐齐登上热搜,网友不断热议两者之间的矛盾,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怎么说~
在商业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资产,像主播一样,巨大又不可控。
它巨大到能够带来超过A股60%上市公司的收益,又不可控到一天就能远走高飞甚至销声匿迹。
无论是獐子岛的扇贝,还是当红明星,都没法像一个主播IP一样同时满足这两样。
也因此,每一次变故都是地动山摇。
李佳琦、薇娅、辛巴、小杨哥……这一次轮到董宇辉。
尽管巨大而不可控,前面几位却不会遇到董宇辉一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就是创始人,就是老板。
如果公司创始人就是主播,那么即使他积累了影响力,不会有任何问题。
罗永浩、李佳琦、薇娅、辛巴、小杨哥……
但如果公司跑出来一个主播,当这个主播有了影响力,他就有了离开公司的绝对理由——董宇辉、孟羽童、大嘴····无一例外。
因为公司的投入让公司误以为自己应该对IP拥有绝对掌控权,而IP却自诞生开始就和公司这种实体“八字不合”。
了解直播公司运作的人都知道,一个IP本身是关键因素,但也并非全部因素;
场控、选品、策划、文案、助播、甚至运气,都是带货直播间能火必不可少的因素。
但主播会形成IP和品牌,也就是说公司的所有资本和投入的资产积累在IP身上。
其实按照常规,签合同就行了,主播和直播间不会有太大冲突;
但问题是,这些主播太优秀、火得太快了,快到法律约束和利益分配都没来得及反应。
前者约束商业关系,后者进一步激发效益,哪个处理不好都不行。
客观来讲,这些主播确实比那些成长慢的主播 1.幸运 2.更具备以核心战略要素去补全整个商业模式的能力,因此他们天生就有离心力。
这是一个悖论,成长不起来的主播,没有证明自己核心要素的地位,因此不需要被约束。
而需要被约束的,恰恰是那些迅速蹿红,有能力自己开公司的家伙们,而这些人约束起来又很难,或者说,一旦开始约束,公司可能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那怎么办呢?
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公司——这种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凭什么认为自己有能力约束这些价值C位的人?
回到那个课题: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
在注意力集中的今天,一定是后者。
我经常说,注意力绝对不是碎片化了,而是集中化了。
有了碎片化的平台和渠道,任何消息都能无孔不入,打到人们的心里。
任何人都有能力获得一大杯注意力,而本来他能获得的注意是极度分散的,根本拧不起来。
所以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值得获得注意力的个人和实体,注意力绝对是集中化了。
在过去,娱乐界只能允许几个明星成为天王;
而现在,每个人心里都有10个天王、10个女神。
因为更多的模态、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人和时间形成了更浓厚的认知。
过去的重要资产,无论是报纸、电视、线下渠道,还是靠他们积累起来的品牌和声誉,都不及现在形成的认知中心和注意力中心那么有价值。IP,这种特殊的劳动或许比创始人更有价值。
因此,思路的转变非常重要,什么是重要资产,什么就是C位。
新东方也好、俞敏洪也罢,其角色是一个财务投资人而非合伙人或许更合适。
祝福每一个才华横溢,等一个机会的董宇辉。
作者:徐大大 微信公众号:徐大大
本文由@徐大大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净说大实话干啥!!!
优秀,值得我敲下键盘留个言!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